今年中秋不一般,“月夕秋分前,必定是灾年”,今年“月夕”是在秋分前吗?
“光阴如水,岁月如莲”,时间过得可真快,转眼间,今年的中秋又要到了,你想好怎么过了吗?
今年的中秋节是公历9月10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和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从古至今这天都会有很多活动和习俗。例如,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
在二十四节气“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秋分祭月”而来。在《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朝日”指的是早上拜日,“夕月”指的是晚上祭月亮。
在先秦时期,人们耕种的生产力非常低下,加上认知有限,人们对大自然是非常崇拜的。为什么要“早上拜日,晚上祭月”呢?下面这句话给出了答案。在《礼记·祭义》中记载:“日出于东,月出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以至天下之和。”意思是说,日月代表着阴阳两极,两者和谐,是万物正常生长的保障。
最初“祭月节”是定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秋分不仅把秋季的90天平分了,还把白天和夜晚平分了。后来,将“祭月节”由二十四节气“秋分”调至农历八月十五日。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也有平分的意思。
在民间有一句农谚是这样说的“月夕秋分前,必定是灾年”,是什么意思呢?今年月夕是在秋分前吗?
“月夕秋分前,必定是灾年”,月夕就是晚上祭月,也就是指农历八月十五这天。意思是说,中秋节在秋分节气之前的年份不会太好,可能会出现粮食欠收的情况。
月夕在秋分前到了,说明节气未到,气候先到了,冷空气也会来得早。这样农作白天光照减少,积温达不到,不能够按时成熟,籽粒不饱满,就会出现减产的情况。类似的农谚还有“秋分不分,来年人吃黑”。
作物不能按时成熟,就会往后顺延收获时间,特别是北方地区,赶上雨雪天气,不仅不利于收割,温度不稳定,还容易发生霉变,造成减产。所以,按古人总结的经验,“月夕秋分前”的年份往往是“灾年”。
当然,所谓的“灾年”只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并且,农谚有一定的地域性,又离我们那么久远,气候环境都变化了,不能作为判断依据,简单了解一下就行了。
2022年是“月夕秋分前”吗?
2022年的中秋节是公历9月10日,农历八月十五号,秋分的交节时间是公历时间9月23日农历八月二十八号,具体时间是9点3分31秒。显然是“月夕秋分前”!
关于八月十五的农谚还有“八月十五雨连绵,麦子出在泥巴田”,“八月十五火烧天,来年是个大天干”,“八月十五洒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八月十五天会晴,正月十五放光明”,“八月十五雨星星,正月十五雪打灯”等等。
二十四节气是阳历还是阴历?
在古代最开始的时候,人们计时是很繁琐的一件事,不像我们现在有计时的设备,很容易就知道现在是几月几日几点,甚至几分几秒。古人只能利用自然的一些规律来计时,并且还不统一。有些人是看着太阳的角度的变化来计时的,有些人是看着月亮的月相来计时的,还有一些人即看太阳又看月亮来计时。
这样一来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群中出现了三种历法。其中,以看太阳计时的那些人设立了“太阳历法”,简称“阳历”;看月亮计时的那些人设立了“太阴历法”,简称“阴历”;即看太阳又看月亮计时的那些人设立了“阴阳合历”简称“农历”。
古人发现作物生长和太阳角度变化息息相关,要想弄明白什么时候适合播种,什么时候适合收获,就要了解太阳运行的情况。所以,古代在制定历法中单独制定了反应太阳运行周期的“二十四节气”,一个月有两个节气,十五天为一个节气,月初为节,月中为气,并且,节的重要性要比气大,因为节代表着变化。
古人通过长时间观察,发现了一些规律,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获都是和太阳角度的变化有关,也就是和固定某一个点上,午时影子的长度变化有关。发现这个规律之后,人们通过这一年影子长短变化来指导农事生产。
古人通过长时间的观察,发现“冬至日”这天太阳的直射点在到达南回归线时,就开始往北回来了。所以,古人把“冬至日”作为一年的开始,来决定人们的播种、耕耘、收获和冬藏。有了二十四节气,人们就可以按时令在每两个节气之间安排相应的农事活动。
在二十四节气中,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和大寒,是反应气温变化的节气;雨水、谷雨、小雪和大雪,是反应降水情况的节气;白露、寒露和霜降,是反应水汽凝结、凝华现象的节气;小满和芒种是反映作物成熟和播种情况的节气;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表示四个季开始的节气;夏至和冬至是表示昼夜长短的节气;春分和秋分是表示昼夜长短相等的节气等等。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点个赞吧!感谢阅读!
月夕秋分前,必定是灾年。
所谓的“月夕”很好理解,对应的是中秋节这一时间点,因中秋时月色相比平时要亮一些,因而有“月夕”的说法。秋分也是农作物收获的节气,每年这个时候,南北多地庄稼迎来了收获,水稻、玉米、大豆等均迎来丰收。其实在秋分节气时,民间也有诸多的俗语和讲究,它们预测着丰收情况、冬季冷暖情况,我们一起来看看。而今年刚好处在“月夕秋分前”,也就是说,如果当年中秋节在秋分节气前,那对粮食生产来说是不利的,可能会因各种不利天气造成歉收,以至于出现了灾年,为何要这么说呢?
中秋时间比较固定,一直是农历的八月十五,但阳历的日期就比较多变。而秋分在阳历上固定,基本上是一年的9月22-24日,如此一来,可能中秋会在秋分前,也可能秋分在中秋前。那么,为何“月夕秋分前”是灾年呢?原来,古人认为,中秋是秋寒到来的节点,如果中秋在秋分后,那就表明秋寒推迟到来,但天气依旧比较温暖,对农作物的生长没有太多影响。同时,庄稼丰收前,需要较高的温度和阳光照射,这样才能丰收。
如果中秋在秋分前, 那就表明当年的秋寒及早到来,作物需要一定的温度才能颗粒饱满,秋寒提前到来,作物成熟时间必然要推迟。而秋分后,南下冷空气和暖空气碰撞,进而形成降雨,而“一场秋雨一场寒”,不利于作物生长,庄稼容易倒伏,谷粒容易发霉、发芽,以至于年景不太好
湖南湘北山区农村,老一辈也有这么一句……。 中秋秋分前,来年是灾年。中秋秋分后,灾星归天客。 老辈人对我们说: 秋分前第一天过中秋,明年(第年,来年)农作物病虫灾害多。收成少平淡年。 秋分后第一天过中秋,明年(第年、来年)农作物病虫灾害少,丰收年吉祥年!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