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广东人什么都吃,老婆饼、煲仔饭、油炸鬼,还有福建人!
为什么“广东人吃福建人”呢?这个梗的缘起是这样的——去年过年前夕,由于听说广东人过年没红包,一个福建人便找广东朋友打听,然后就有了图里的对话:
虽说“广东人吃福建人”是个梗,但潮汕和福建倒确实是有很深的缘分。潮汕地区有句俗语——“潮州人,福建祖”,意思是潮汕人的先祖大部分是从福建移民而来的。也因为如此,潮汕人又称“福老人”。
包括广府、客家、潮汕在内的岭南三大民系,其主干是秦以后的中原汉民族移民。与广府民系、客家民系不同,潮汕人的移民路线,主要是从中原南下福建,再由福建入潮。
历史上,中原汉人由闽入潮主要有三大次:两晋时期;隋唐时期;南宋末年。三次大规模由闽入潮的中原汉民族,以其先进的文化,同化了除畲族之外的原有潮地百越居民,逐步形成以汉民族为主干的潮汕民系。由闽入潮的移民,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为避战乱而入潮
潮汕杜姓有6.24万人,主要分布在澄海、普宁一带。杜氏就是为避战乱而入潮的。
唐安史之乱后,由于政治极不稳定,贼寇四起,社会极不安定,民不聊生,为避战乱居住在福建莆田的杜竹轩兄弟四人迁居澄海莲阳。因逢灾情,杜竹轩携带家眷迁居马山古洞寨。后杜竹轩又再携家眷迁往今普宁果陇,因此地处于驿道之边,恐后世遭兵祸,杜竹轩再迁现在的东栅居住,不久得贵子,取名“西陇”。因杜西陇平定贼寇,捍卫家乡,杜氏子孙为了追念其先祖杜西陇的功德,把村名改为西陇村。杜西陇生五子,二子迁居南海县(即现南海市)一带,三子迁居丰顺县一带,四子迁居紫金县一带。长子弘刚与五子平原留在西陇居住,后来杜弘刚和杜平原的后代又先后迁居普宁麒麟南坡管区溪头村、潮阳贵屿镇浮山村和海丰梅陇镇长港村。
黄巢之乱
潮汕薛氏“由唐末黄巢之乱,其族有避乱而南徙于福建宁化石壁乡者”。后薛氏东徙至福建省东部沿海莆田,再由莆田入潮。薛氏入潮,布点16处,人口共计1.57万人。
潮安庵埠杨姓乃宋代理学大师杨时后裔。宋淳熙十年(1183),由因避乱,杨迪自福建莆田涵头乡石咬卵巷三厅内迁至揭邑北洋石桥。庆元五年(1199),杨迪来庵埠定居,创西陇乡(即今庵埠文里村)。杨迪享寿103岁,乃庵埠杨氏始祖。
入潮罗氏,来自莆田毒树乡。南宋末年,元兵大举南下,官沙永镇巡检使罗安弃官携眷南下,进入饶平高堂镇军寨村。后虑及此处近海,不宜隐居,罗安乃留三子罗万象留军寨,自带夫人黄氏,长子北山,次子盘谏及幼子(佚名)迁往揭阳。
为官潮地,举家入潮
潮汕昔年州县官员大都来自福建。由闽入潮中,有不少在潮任官之后定居下来。唐朝时期,来自晋江的吴驹为潮阳县县令,卸任后羡慕潮阳的风光形胜,选择潮阳芦溪筑室定居;860—874年,任潮州教官,主持州学的莆田潘朝奉,任满后定居海阳龙溪。
两宋时期,选官一般不用本地人主政,因而闽人入潮为官更多。南宋郑凤厚《水驿记》记载:“潮居广府之极东,与闽岭比壤。凡将官于广者,闽士居十八九。”
“潮阳之有萧氏,自府君始也,萧洵为潮阳萧氏始祖”。萧洵为福建漳州人,宋代庆元元年(1195年)任潮阳知县,连4任12年,在任期间,勤政爱民,礼贤下士,深受群众拥护。任满后,萧洵深感当地民风淳朴,便在县城南桥择址而居。经过不断繁衍,到明代,已成古潮邑八大姓氏(萧、姚、赵、郑、陈、林、李、蔡)首位。
萧洵在任期间,民众为感其爱民之德,为其建一生祠。南宋嘉泰四年(1202),萧洵把生祠改为学堂,广招学生,教授“诗书礼乐”,因而名曰“四序堂”,是潮阳首座私家学堂,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潮阳洪氏,源自福建莆田,自始祖洪圭开基创业至今,已有1200多年。洪圭生于唐天宝五年(746),是中书省洪适之子,生性豁达大度,慕义好施。广德二年(764),登进士;大历二年(767),任工部尚书。因秉性耿直,得罪朝中权臣,洪圭被贬来潮州当刺史。莅潮后,他经常到潮属各地巡视,观察民情,对潮阳的山水风光更是情有独钟,便从莆田县涵头携家眷到潮阳西北一个名叫“歧北”的地方(今铜盂镇的歧北村)创村,募夫垦荒,终成巨室,富甲潮郡。
潮汕翁氏先祖翁俊(约950——1020年),福建莆田人,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受命为潮州府学教授官,落藉潮州海阳尖山(现属揭阳市)。翁俊乃成为翁氏入潮始祖,子孙繁衍潮汕各地。
据有关学者考证,北宋潮州知州已知籍贯有31人,福建为18人占58%;南宋已知籍贯的91人,其中福建60人,占66%。北宋潮州通判见于记载的9人,有籍可考的7人,闽籍3人,占43%;南宋潮州通判82人,有籍可考72人,其中闽籍53人,占74%。宋代闽人任潮属县令的也很多:海阳县见于记载的16人,可知籍贯的10人,其中闽籍9人,占90%;潮阳19人,已知籍贯14人,闽籍11人,占79%;揭阳3人,已知籍贯2人,闽籍1人,占50%。
平定叛乱,留守潮地
唐高宗年间,泉州、潮州间发生“蛮獠啸乱”。669年,朝廷诏令归武将军陈政为岭南行军总管,率兵征讨。陈政在征战中因不服南方水土而病殁,下葬福建云霄将军山。朝廷又派陈政之兄陈敷、陈敏及陈政之子陈元光率兵前来支援。援军行至浙闽边界,陈敷、陈敏先后病殁。陈元光得袭父职,被授予“鹰扬将军”,率军继续直下潮、泉。经历大小百余次战斗,最终平定这场“啸乱”。
平定“啸乱”后,陈元光父子率领的5600名府兵、123员将校,合共58姓,都按朝廷旨令,留了下来,成为漳、潮百姓的成员,这些人便是闽南和潮汕许多姓氏的开基祖先。陈元光被尊为“开漳圣王”。陈元光平漳入潮,大大加速了潮地居民的汉化进程。随陈元光平乱的58姓移民,构成了潮汕民系的主干之一。潮汕地区的陈姓人,大都认陈政之子为开基祖。如《饶平县志》谓:“入饶陈姓居民多为唐代开漳始祖陈元光派下”。
为潮汕山水所吸引,举家迁潮
宋代潮州八贤之一的卢侗,生于北宋天圣元年(1023),祖籍河北范阳,唐末五代初,其先祖为避战乱,由河北经河南进入福建,定居于福建九龙江(今龙海)。卢侗羡慕潮州山水秀丽,学风炽盛,遂以游学为名,来潮观光。到潮州之后,他结交当地士子,交流读易心得,流连忘返,遂接来家小,安置于海阳县冠山(今澄海上华)。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卢侗官拜国子监直讲,后历任柳州刺史、循州(治所在今惠州市)刺史、秘书省事。告老返乡后,结庐于潮州西湖山。
普宁洪阳方姓的始祖是方瑶,为福建莆田的大家望族,因有显爵而被授诸生。方瑶少年才华过人,其诗文甲于同流。因金兵入侵,兵荒马乱,方瑶虽有才华但无心仕途,而喜欢游山玩水,吟诗作对。后偕昆弟游潮,途经潮阳厚屿(今普宁洪阳)时,被这里的景色迷住,便携家眷来厚屿安家落户,子孙衍殖。
揭东县登岗镇方坑村方氏始祖方桃溪,于南宋年间经商入潮途经此地,看到方坑地理环境优美,既有山又有水,群山连绵,形态万千,故携家眷由福建莆田来此定居创业。
那么问题来了,综上所述你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基于什么原因由闽入潮,先祖来自福建莆田的比比皆是——
陈氏、李氏、林氏、罗氏、洪氏、翁氏、蔡氏、章氏、严氏;普宁洪阳、潮安仙庭、惠来以及揭阳登岗的方氏;澄海与揭阳渔湖的魏氏;潮安龙湖、揭阳曲溪的吴氏;澄海、潮阳井都以及揭阳白塔的姚氏;潮安庵埠杨氏;澄海与潮州卢氏;澄海唐氏;饶平丘氏、潮州邱氏;潮阳与澄海莲华镇、隆都镇的赵氏;潮阳沙陇、深浦的郑氏;澄海樟林的朱姓等等。
缘何入潮的福建移民大多来自莆田呢?
这是因为,莆田是南下中原移民的中转站。明朝建立后,由于连年战争,生产力受到大规模的破坏,人口明显减少,土地也相对减少,朱元璋乃采取奖励移民的政策,将农民从人多田少的地方移到人少地多的地方。潮州在明代已成了重要州县,而人口却不多,于是人们纷纷从北方南迁。为了使这些移民能得到严格的管理,朝廷设立了管理机构,让那些想移民的百姓先在指定地点集中,编排队伍,等候官府发给凭照。这些移民领到凭照后,才先后入潮。莆田就是明朝“设局驻员”的移民管理机构的驻地。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