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网络没有普及的年代,都是在用心创作,每一首歌的背后都有一种人生的经历在里边,爱情、友情、人生,等等,歌词走心,歌曲入骨,歌曲都能打动人心,歌词都是经过细心的推敲和琢磨,所以无论到什么时候听,都不过时。像罗大佑,李宗盛,林夕,方文山,等等,都有着很强的创作功底,还有像四大名著的主题歌与插曲,可以说首首经典,任岁月打磨洗涤,也依然历久弥新。每次重温,还有更多的情怀在里边;
现在的年代,网络如此发达,歌曲更多地注重于商业化,人们内心的浮躁,创造者水平良莠不齐,只注重于出品的速度,而忽略了歌词本身的内涵与质量。
更多的歌曲都是粗制滥造,随意拼凑,乍一听感觉不错,再过段时间就觉得内容空洞无物,经不起岁月的沉淀。
口水歌盛行,俗不可耐,更新速度快,没过多久,便会被新的口水歌取代。
所以,那个年代的歌曲才可以称得上经典。
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决定的。一是,音乐界的体制决定的。作词,作曲和演译各层及均出现了严重问题。各层及的价值体现乱象导致的。二是,词作者和音乐作者不能够深入体验生活,威受生活。有的可能是用行政手段压迫创作,缺少音乐源泉。三是,音乐教育拨苗助长,动不动就要求原创,学生连最基本的生活都没有体验,更谈不上理解词作者的心境和词的意境,乱配音乐,毫无生命力。四是,音乐媒推波助浪,谁便一个音乐演译个人或团体,动不动就要有自己的风格,连做演员的基本功的不够,就要求自己的风格。行吗?五是,演艺乱象,那些连音符都没搞董的演员,为了个人利,强行演译作品,让自己成为两栖和多栖明星,破坏了好的音乐作品。综上所述,这样的环境是不可能有好作品的。
写歌容易,创作者能拿到多少?
今天,还是这些人,还干原来的活,只管作词作曲,别说养活一家人,还富裕呢,他自己就得活活饿死。
你拿足够的稿酬来呀,你拿钱我给你写。
就今天这个环境,钱都揣到演唱者兜里了,创作者赚不到钱还给你写歌?想得美!
1%都不到的辛苦费,你让谁给你写?谁该你的啊?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白日做梦!
你不是以为唱就是一切吗?那你自己写。失去创作者的支持,你就自己逗自己玩吧。
现在作曲又不是卖不出去。你玩手游不?你玩那些泡菜垃圾手游,音乐却可能很好听,你以为那都是哪来的?
那都是作曲的混不下去了,把曲子卖给手游了。
网上挂卖一首曲子才2K,自己凑几段打包卖给手游能卖2W,何乐而不为?
重表演,轻创作,可不就是现在这个局面,天经地义呀。
歌手和观众都认为演唱是一切,歌手有极高的收益,这是有目共睹的。
再也出不了90年代的那些经典歌曲……这不废话嘛,你怎么不想想你还给不了90年代那么多稿酬呢。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