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有什么讲究

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重阳”也叫“重九”,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

重阳节历史悠久,具体的起源已经不得而知。但据史料考证,重阳节始于远古时期,成型于春秋战国,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我们可以在流传的史料中,找到几个关键词,来体会一下中国人对于重阳节的情感。

重阳节有什么讲究图1

(一)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

《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

“(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

“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

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在重阳,我们祭天祭祖,感谢恩德。

(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

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

因此,在“内火”时节,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在重阳,我们敬畏天地,为火神送行。

(三)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

“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

《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

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

同时重阳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

在重阳,我们欢聚宴饮,祈求长寿。

(四)

关于重阳节,最令人熟悉的莫过于王维的千古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在重阳,我们登高望乡,思念亲人。

习 俗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世界有了新的认识。

祭祀天地,祭祀火星的仪式逐步衰落,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候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承。

如果说清明是人们度过漫长冬季后出室,迎接自然的节日,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们即将隐居时,告别自然的节日。所以民间有清明节“踏青”,重阳节“辞青”的风俗。

自魏晋期,重阳的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 登高

对于自然的崇拜与死亡的敬畏,成就了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远古时,古人对山岳崇拜。《礼记·祭法》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 古人对山既敬畏又充满崇拜,“登山祈福”的习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流行开来。

登高避灾之说法始于东汉,当时河南有个叫桓景的术士认为这一天里会有瘟气降临,人们要离开自己的家,尽可能到高处去,才能平安。桓景避灾的故事在社会上造成了影响,东汉后,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重阳节有什么讲究图2

  •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用“谐音梗”这种东西,应该是父母对子女最质朴的爱了。

重阳节有什么讲究图3

  •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重阳节有什么讲究图4

  • 佩茱萸

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于是人们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可佩戴。

重阳节有什么讲究图5


重阳节发展到今天,和老人产生了强烈的关系。

1988年,我国将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2013年7月1日实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首次明确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重阳敬老,已经变成了整个中国社会的集体共识。

但真的是这样吗?

重阳节节味淡漠,很少有人会刻意要去过这个节日。而今年的重阳节又恰逢工作日,我们甚至不能回家陪伴老人度过这样简单的一天。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有方之游,成为了我们义无反顾离家的理由。家,好像是一个默认的客观存在。在印象中,家和家人似乎永远不会消失。

美国作家 Paul Bowles 有过这样一段话:

因为我们不知道死亡何时到达,所以会把生命当做一座永不干枯的井。然而,所有事物都会限于一定的次数,并且很少。真的。你会想起多少次童年中某个特定的下午,某个成为生命深深一部分的下午。如果没有它,你甚至无法想象自己的人生。也许,也就四五次吧,甚至没那么多。你会看到满月升起,也许,20次。然而,这一切看似都是无限的。

一切的习以为常,总有一天会变成我们无比怀念的过去。

今天的重阳,也正如那轮满月。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3-04-03 12:49
下一篇 2023-04-03 13:5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