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里举母亲而不举父亲的例子并不多,基本都是父母并举。
如:
《泉水》
出宿于泲,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鸨羽》
肃肃鸨羽,集于苞栩。王事靡盬,不能蓺稷黍。父母何怙。
悠悠苍天,曷其有所。
这当然并非都是写父爱母爱,而是由此可见,在咏及父母时,并未省略为后来的单一的母亲意象,是父母并举的。
到汉代以后,儒学立为官学,忠孝被再三强调。
如:李陵与苏武作别歌:径万里兮度沙漠。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隤。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孔雀东南飞》里也说:「堂上启阿母。」
为什么都是阿母,老母,而不是老父呢?
这里面一方面有女性比男性平均寿命长的原因。
反之,如果父亲尚在,这个赡养义务就显得不是那么必要和紧迫。因为自古士阶层的封闭性质,士大夫的父亲往往也是士大夫,社会地位优越饶有田产,没必要儿女亲自侍奉衣食。
吟咏父爱,就显得不如孤儿寡母的剧本感人。
好比李陵的父亲李广在世时,有李陵什么事?轮得着他一个小孩子来奉养老母。只有在父亲去世以后,作为家族中的成男男性,才有奉养老母的责任感。
冰心先生说:父爱是沉默的,如果你感觉到了,那就不是父爱了。
父亲,从自然法则上讲,也许给孩子有意授予的是一种疏远。父亲是刚性的;母亲是柔性的。母亲看孩子是牵着手,防止跌倒;父亲看孩子是望背,看如何跌倒爬起。这个距离是在可掌控的范围,若有需要,可及时得救助。这是出发点不同,因为母亲是让孩子走一步算一步,父亲是培养孩子靠自己怎样走得更远。所以,父亲往往被误解。古人好多诗人,身为父亲,又误会父亲,也许是身在庐山,又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缘故吧!
诉衷情近
父 亲
远山望阔,岸立威仪自始。从前谈笑言听,无故泪弾不利。窥见共灯花瘦,几夜苍华,隐隐沾襟泪。
游天地。血涌胸中趄意。淡然情绪,面背相迴避。寻常事。托心客意,行吟垄上,伫望乡里。笔走秋风醉。(1)一一一一一一一
(1)《三上词话.词谱》卷中,中国书店,2016年,第224页。原声填词,词谱词例。
三上词话_百度百科
两个原因吧!
一,父亲给的不是“慈”,是“严”,所谓严父慈母。 而“严”这个字,是如不得诗的。
严,威严,庄严,严厉,严肃,等等。除了自然景观,诗人们很少去歌颂“严父”的。
此外,甲骨文的“父”字,象形字,右手持棒之形。意思是:手里举着棍棒教子女守规矩的人是家长,即父亲。
一个手里拿着棍棒,指望棍棒之下出孝子的男性,一个整天不跟儿女交流感情的严父,会有人为他唱赞歌吗?
在农耕文明社会中,父亲的责任不是“爱” 不是“慈”,慈不掌兵,用在父亲身上也是蛮合适的。
父亲的责任是将他毕生所学都传授给你,一年四季的农活都要交给你,不严不行。
二,中国古时候妇女的地位并非很低。中国古时候的妇女成了家,有了子女,似乎也熬出来头。
生儿育女,传宗接代成了家族中的大功臣。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往往都是母亲,一直到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如此。
儿时对母亲的印象要比父亲深刻得多,而母亲的付出也绝对是父亲不可以比的。
比如“孟母三迁”,孟子的父亲呢?比如,慈母手中线,父亲干嘛去了?
母亲与胎儿之间有一根脐带,直到离开母体以后,这个带子才剪断。可是父亲与子女的联系呢?恐怕就是一时兴起。
所以,如此歌颂母亲,也是母亲应该有的回报,更是人之常情。
古代诗词中描写父爱的确实比较少!
【诗意江湖】认为,父亲的爱大多是无言的缘故吧!
古时候哪怕是现代,父亲对家庭的付出都是在外劳务,孩子见得少。而母亲不一样,常常陪在孩子身边,孩子感受最为真切!
▲我的爸爸
《父》之一
身为家中长子,
处处懂得谦让。
家里积蓄不够,
没上几年学堂。
机会让给兄弟,
脸上照样有光。
脑子没啥学问,
内心依然敞亮。
201706180900
▲我的爸爸
《父》之二
一年四季,
在外忙碌。
偶尔回家,
也是小住。
201706180820
▲我的妈妈和爸爸
《父》之三
前世修来福分,
娶到村花姑娘。
脾气不怎么好,
至少长得漂亮。
家里一把好手,
过得有模有样。
201706180835
▲小时候的我
《父》之四
从小外出打工,
生活何等艰辛?
不管再苦再累,
养活子女二人。
201706180910
▲妹妹小时候
《父》之五
感情遇到挫折,
父亲与我细说:
人要学会坚强,
不然能干什么?
姑娘必须得追,
不管代价如何。
男人能屈能伸,
脸皮厚点即可。
201706180815
注明:上文小诗乃萧大侠原创作品,作于2017年06月18日父亲节当天,盗版必究。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