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推荐你用印象笔记。
印象笔记是我们的外脑,你可以将各种东西丢进去,但问题是光丢进去没用,你还要能够做到快速的调取。
一、用好印象笔记的关键是:搜索
要做到快速调取,就必须在理解它本身构建逻辑的基础上,搭建好自己的笔记架构,在笔记本、标签和标题上都要做好功课。
笔记本是用来分类笔记的,这当然没错。但大部分人的认知,把它想象为电脑的文件夹,这就有很大问题。电脑文件夹里我们可以建子文件夹,子文件夹里还可以再建子文件夹,如此下去可以建很多层。
但印象笔记的笔记本只有三层:笔记本组-笔记本-笔记。而且,笔记本的数量也有限制,最多只能建250个。
但标签系统就不同,它最多可以建立10万个。
笔记本是一对一,标签可以一对多,也就是说,一条笔记只可以放在一个笔记本里,但是同样一条笔记却可以打多个标签。
笔记本方面的克制,其实是告诉你,笔记本只是做非常大颗粒度的分类,如果笔记数量少,你可以通过进入特定笔记本找到。
但是随着笔记数量越来越多,笔记本越建越多,通过这种方式找特定笔记就非常的没有效率,甚至根本找不到。
如何搜索?通过你打的标签,可以横穿不同的笔记本找到某一类笔记,还可以通过标题搜索,直接定位你要的一条笔记。
二、关于笔记本
笔记本,绝大多数人都是想起来一个建一个。这样做的好处是,一开始能够快速、轻松地将印象笔记用起来,但坏处是,时间稍微久一点,随着东西越来越多,你会越来越乱。
因为,它背后缺乏逻辑的支撑。
主要原因是:1. 我使用印象笔记的终极目的,是创作自己的作品;2. 这个方式经得起逻辑和实用层面的考验。
三、如何打标签?
使用印象笔记,一定要学会打标签。
我之前的标签,非常混乱,各种标签有几百个之多。最开始的时候,最多的一篇文章打过十几个标签,这种方法根本搞不下去,绝大部分笔记后来再也没打过标签。当然,之前打的所谓标签,最后也不可能用起来。
标签的设置也要有你自己的逻辑。这是我现在的标签体系。
四、如何起标题?
起好标题,一方面能够系统化你的知识库,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你调取信息。
标题也是有讲究的,就是提炼关键词。
标题组块三原则非常好用:
人物+名字+关键词
故事+关键词
时间+关键词
我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个原则来设置我的笔记标题。
日记都是“时间加关键内容”,比如。“20191229 发现一个小技巧”。
写作素材都按”人物+名字+关键词”或“故事+关键词”的方式来写标题,比如,“故事 行李箱”、“人物 福尔摩斯 真相”,等等。
这样建标题的好处是,通过“人物”、“故事”、“时间”等信息,你可通过搜索批量提取相关的笔记,通过关键词你可第一眼识别这条笔记的内容。
印象笔记不是,或者说不止是一个信息存储工具,它实际上是一个信息调取工具,如果每一条笔记,你都从笔记本、标签、标题这三层逻辑去设置,你就相当于在构建一个私人的搜索库。
五、如何利用印象笔记进行写作?
当然,印象笔记不止是信息调取工具,它还可以是一个系统化写作工具。
时间银行
我从2016年10月开始每日都写日记,当然,过去大部分都沉淀在有道云笔记里。
那天和同学聊天,他说一年又过去了,自己好像啥也没干。到年底了,大家都在做总结,我发现有的人能总结出很多东西,有的人却似乎回忆不起啥。
我最近看到一个关于回忆的说法,非常形象。说人回忆的时候,就像一个古生物学家,试图用一些不完整的残骸去拼凑成一只完整的恐龙。
但是,这残骸里有很多骨头是真实的,有些可能只是你为了拼凑出恐龙,自己想象的。显然,真实的骨头越多,你的回忆就越准确。
那怎样拥有更多的骨头呢?平时记录。为什么有的人做不出好的总结,总感觉一年年白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没有记录的习惯,他拥有的骨头太少。
平时的每一次记录,都是为日后回忆、总结准备的骨头。真实多一点,想象就少一点,你每一年的变化、成长都将变得有迹可循。
“时间银行”的概念,“银行”这个词用的非常好,它直接告诉我们,你的每一次记录其实都是在存入,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将收获复利的回报,时间越长复利的回报越高。
知识银行
存入印象笔记的知识就是自己的了吗?
当然不是,你得对它进行加工,缝合进你的知识系统。
“知识银行”的概念,顾名思义就是把知识存入银行。这其实就是一个个“缝合”的动作。你可以针对每条知识写自己的思考,也可以在创作时引用某条知识。但这两种方法在效率和系统性上都不够好。
有更好的方法吗?
有,就是“见感思行”框架,它是高效的“缝合”知识工具。
见:就是你读到的原始素材,可以是一个故事,一个金句,一段阐述,还可以是你经历的某个具体的事。
感:原始素材让你产生的感想。
思:引发了你什么思考,或者让你联想到了什么其他知识点。
行:你决定有什么行动。
用这个框架形成一个个知识卡品,就是将某条信息内化为你自己的知识,然后将它存入银行的过程。当你开始更长的文章创作时,你可以直接调取某个卡片,让你的创作轻松、高效。
当然,这个框架还是很好地学习专栏的工具,我从2018年就已经开始用,曾用它写下了三万多字的《梁宁产品思维课》学习笔记。
其实,“见感思行”不仅可用于知识卡片的创作,还可以用来做日常的表达练习,比如,针对某人的话、某个具体事件,你可以用这个框架说出自己的想法,长期这样的练习,可以提高你的讲话水平,在与人交谈、会议、或者其他公开表达的场合展现你的魅力。
不管是产品、创意还是想法,每个人都是销售!都必须学会销售自己,关注@桑榆仁,学习销售思维,全面打造并升级你的个人销售力!
曾经用过不少知识管理工具,例如Evernote、OneNote、自建Wiki、针式PKM、有道云笔记,现在全迁移到了Notion。现在我的知识管理工作流也很简单,整个过程只用几个工具来完成,包括typora、Notion Web Clipper、Scapple、Things 3、Anki等。
我们知道,知识管理的全流程包括收集、处理、复习、归档/抛弃四个步骤。
收集的数据源主要来自网页和书籍。在notion中建立一个page来做根目录,来自书籍的摘录用typora记录成markdown格式,来自网页的摘录直接用Notion Web Clipper收藏到这个page中。
在处理步骤中,删除不必要的数据内容,重新整理来自书籍和网页的内容,提出自己的问题,按照逻辑关系将数据整理到一起,用Scapple画出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图,用作每个page的索引和目录。
在复习过程中,用things 提醒每日、每周复习的内容,对于难以记忆的部分用Anki做成卡片,使用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原理定期复习。
在一段知识管理过程结束后,将使用过的资料打上“已完成”的标签,放到专门的存档project当中留作以后备查。
无论是使用Notion还是其他工具,这个工作流都是一致的。唯一的区别只在于使用什么样的工具来尽可能提高效率罢了。在漫长的摸索中,我使用过不少工具。除了各种笔记软件之外,还有几种脑图工具、几种笔记撰写工具、一些画图工具等等。但是经过长时间的沉淀,最后还是选择了现有的组合,并认为这是最高效、最流畅的方法。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