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这个人历史上大家意见各抒己见,我觉得他之所以能成功,与他这个人怎样做人是分不开的。那么他是怎么做人的呢?我的看法仅供大家参考,期待你的点赞和评论和转发!
先看赵匡胤的非常三招“少、严、精”。做人之所以是一门学问,关键体现在你处理难题的一些手段上。也就是说,做人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把一些条条框框落到具体行动上。赵匡胤做人治人的原则有三条最为突出,即“少、严、精”。作为后周时期领兵打仗的统帅,赵匡胤对如何治人是颇有心得的。
他本人在后周整顿禁军的经验以及在历次征战中所获得的教训,使他在当了皇帝之后,在做人治人方面,大体确立了“少、严、精”的基本思路,体现了他做人的一种学问—强化管理,整顿秩序。由此可见,在带兵问题上,赵匡胤也不是一介纯粹的武夫,一味实行严厉管理,而是有他自己的一套办法。在实施这些办法时,自然渗透着一系列的做人思想。
其次赵匡胤把忠诚尽职的挑出来。做人的最大原则之一是“忠诚尽职”,因为这样才能把上级交给的工作做好,才能证明自己的真才实学。赵匡胤以“忠诚尽职”作为做人的标准,在这个原则下,赵匡胤对起用的人才放手使用,颇有“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大家风度。
最后,赵匡胤能与文人坐在一起治天下。做不了文人的人,一是厌烦文人,二是喜欢文人,前者是因为文人的酸腐气,后者是因为文人是文化精英的代表。在经历了盛唐之后“五代十国”的动荡岁月后,刚刚建立起来的宋朝政权面对着重重困难。如何使新兴政权得以稳固成了摆在赵匡胤面前的第一个难题。
对他来说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维持现有体制;要么采取文人政治,实行大换血。赵匡胤选择了后者,也选择了历史的进步。在他的有意重视和鼓励下,随着文教的振兴和开科取士的增多,大批文人进入了统治集团,使武人专权独尊的格局得到了彻底的改变。除了地方政权要“以文臣知州事”、“以文臣主场务”外,赵匡胤还特别强调朝廷要职,如宰相等也“须是读书人”。的确,赵国胤落实了他“与文人坐在一起治天下”的做人原则。
赵匡实行的文人政治使他获得了最大的政治利益。同武人政治相比,文人政治的好处是显面易见的:第一,知识分子所学的圣贤之道首先是为了治国,而不是为了开国,圣贤之道教人修身养性,决不教人造反;第二,知识分子所代表的理想与道德永远走在社会现实的前面,成为一种具有召唤力的社会导向,造成向上的社会风气;第三,知识分子的个人素质以及他们所持的效能、公平、规范等观念更符合社会管理系统的要求。在这里,你不得不佩服赵匡胤“与文人坐在一起治天下”的做人之道。你是怎么看的呢?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