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如何从一介布衣成为千古第一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我们来看看管仲是怎样“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管仲是如何逆袭人生的?

一、幼年贫困,饱经磨难

管仲出生于公元前723年,家世显赫,管仲的先祖是周穆王的后代,与周王室同宗,管仲的父亲管庄是齐国的大夫,刚开始时家境还算显赫,但到了后来家道中落,导致管仲出生后家中的生活很是贫困,为了生存,管仲长大后同好友鲍叔牙一起做生意赚钱,当时商人的身份是十分低贱的,“士农工商”,商排在最后一位,而且管仲并没有做生意的天赋,不仅没有赚到钱,反而亏了本,后来,管仲当了兵,但是不适合上阵打仗,临阵逃脱了,管仲想当官,但努力了好几次,都没有成功。

虽然管仲的早年生活一直贫困交加,而且饱经磨难,但管仲聪慧异常,饱读各类书籍,满腹才华,而且也正因为经商等各种经历,管仲去过很多地方,接触过很多人,见过很多世面,从而积累了大量的社会生活经验,这是十分宝贵的一笔财富,对管仲以后的从政有着很大的帮助。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管仲是如何逆袭人生的?

二、挚友举荐,死里逃生

公元前698年,齐僖公驾崩,留下太子诸儿、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三个儿子,诸儿即位,成为齐襄公,这个时候,管仲和鲍叔牙,分别辅佐公子纠跟公子小白。齐襄公即位没多久,就与妹妹,鲁恒公的夫人文姜密谋私通,将鲁恒公灌醉后杀害,管仲因此预感齐国会发生大乱。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君王的女儿,所以管仲便护送公子纠到鲁国躲避。

果不其然,公元前686年,齐国发生内乱,齐襄公的堂弟公孙无知杀死了齐襄公,自立为君,但没过几天,公孙无知被愤怒的民众杀死,齐国没有了王,朝堂一片混乱。逃亡在外的两个公子,见到时机成熟,都急忙想办法回国,想要夺取国君的宝座。

齐国大夫高傒素与公子小白相交甚好,便派人接小白回齐为君,鲁庄公通过打探消息后,就让管仲带人截杀公子小白,管仲在途中遇上公子小白后一箭射过去,射到了小白的铜衣带钩,小白很聪明,立即倒下装死,将管仲骗了过去,然后想办法回到了齐国,成为国君,便是齐恒公。

齐恒公当上国君后,派兵阻止公子纠回国,鲁国军队大败,面对齐国大军压境,鲁庄公顶不住压力,只好杀了公子纠,然后将管仲跟召忽五花大绑,准备送给齐恒公处置,以此换得齐国大军的退兵。召忽为了表达对公子纠的忠诚,自杀身亡追随公子纠而去,并且劝管仲一定要好好活着,为齐国建功立业,称霸诸侯。

管仲被当作囚犯押回齐国后,齐恒公本来想杀了他报当初的一箭之仇,作为至交好友的鲍叔牙十分恳切地劝阻道:“大王您要只是治理齐国,那有我跟高傒就足够了,但如果是想称霸天下的话,就一定要有管仲不可!管仲有着稀世之才,他在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会变得强大繁盛!”

齐恒公也是个明君,听从了鲍叔牙的劝阻,不仅没有杀害管仲,而且选了一个吉祥的好日子,用非常隆重的礼节,亲自去迎接管仲,以此来表示对管仲的重视跟信任,并且让管仲担任国相,地位比鲍叔牙还要高,天下人也因此都知道齐恒公贤达大度,有才之人纷纷投靠效忠。

三、励精图治,实施改革

管仲本就是稀世之才,得到齐恒公的重用后,一身治世之才得以显示得淋漓尽致。

管仲担任国相后,齐恒公向管仲请教如何使国家安定、富强,如何使兵甲充足,如何称霸天下,管仲系统地论述了治国称霸之道,齐恒公的全部问题也就都迎刃而解了,为了表示对管仲的尊崇,齐恒公称管仲为仲父。

根据当时的形势,管仲对齐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行政方面:划分和整顿行政区划和机构,将国都划分为21个乡,士居15乡,工居3乡,商居3乡,分设3官管理。将鄙野(国都之外的广大地区)分为5属,设立5大夫、5正官分管。属下有县、乡、卒、邑4级,分别设立县帅、乡帅、卒帅、司官管理。由此,全国形成了统一的整体。

在军队方面:强调寓兵于农,规定国都中五家为一轨,每轨设一轨长。把保甲制和军队组织紧密结合在一起,每年春秋以狩猎来训练军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同时规定了全国百姓不准随意迁徙,人们团结居住在一起,夜间作战,只要听到声音就能够辨别出敌我,白天作战,只要看到脸,人们就能彼此认出。

为了解决军队的武器,规定犯罪的人可以用盔甲跟武器来赎罪,犯了重罪,可以用甲与车戟赎罪,犯了较轻的罪,可以用值与车戟赎罪,犯的是小罪,可以用铜铁来赎罪,这样就弥补了军队的装备不足。

在经济方面:管仲提出了“相地而衰”的土地税收政策,即根据土地好坏的不同,来征收多少不等的赋税这样使得百姓的赋税负担趋于合理,因而提高了百姓的生产积极性,又提倡发展经济,积财通货,设立“情重九府”,观察每一年的庄稼丰收情况,人民的需求,来收散粮食跟物品,又规定了国家铸造钱币,发展钱业、渔业,鼓励境外贸易,齐国的经济因此开始繁荣起来。

由于管仲推行的一系列改革,齐国开始出现了民足国富、社会安定的繁荣局面。

四、尊王攘夷,助君称霸

当时,中原各国受到戎、狄等夷族的侵扰,管仲提出了“尊王攘夷”的政策。尊王,就是尊重周天子,承认周天子共同领袖的地位。在当时,如果公开争夺周天子的权力,就会遭到诸侯们的联合反对,但是如果“尊王”,就可以从道义上获得诸侯国的支持,“攘夷”就是联合各个诸侯国,共同抵御戎、狄等部族对中原的侵扰,同时暗中遏制从江汉积极向北扩张的楚国,这也是中原各诸侯国的共同心愿。

因此,在经过近30年的苦心经营,齐恒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先后主持了三次武装会盟,六次和平会盟,还辅助了王室一次,历史上称之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恒公一步步成为春秋时期公认的中原霸主。

纵观管仲的一生,能从一个穷小子逆袭成为一国之相,可以说有三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他自身,管仲有着治世之才,有着聪慧的头脑,有着满腹学识,有着治国之能,因而不管在哪里,都能得到赏识,得到重用。第二个原因,是他的至交好友鲍叔牙,正是因为有好友鲍叔牙的举荐跟赏识,管仲才能获得齐恒公的原谅跟重用,虎口脱险,转危为安,才能有发光发热的机会。可以说,人生得一知己好友,实乃幸事。第三个原因,是名主齐恒公,千里马常有,但伯乐不常有,如果说管仲是千里马,那鲍叔牙就相当于伯乐,而真正让管仲这匹千里马大展身手的则是齐恒公。齐恒公重用管仲,为管仲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政治舞台,管仲因而在历史上留下了璀璨光辉的一笔。

管仲的一生,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在齐国人的心中,地位崇高,百姓都对他十分敬仰,留下的《管子》一书,记载的政治思想有不少可贵的地方,对后世影响深远,可以说,“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以及“华夏第一相”的美誉,名副其实,当之无愧,也值得后人尊崇景仰。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3-02-26 15:55
下一篇 2023-02-26 16:4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