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规律,人生也可以规划。这一切,中国人的老祖宗早已经给写出来了。想知道的往下看就明白了。
4岁启蒙,12岁弱冠,17岁入宗祠,18岁入祖庙,20岁养孩子,三十而立,四十不惑,50而用,60知天命,七十行不逾矩,八十耄耋颐养天年。
原则上讲,这是指当时贵族阶层的,一种人生历程。
当时的人群是同血缘和可通婚者,共同居住在一块,构成一个定居的人群群体。
人群当中,管理日常事务的人群,就属于贵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从事公务活动的人。
秦始皇用商鞅变法以后,人群单位以一夫一妻的家庭为单位了。最多就是五世同堂,六世同堂,是纯血缘关系的人为一个人群单位了。
所以再用上面那句律言,就由贵族的专用,改成每个人都可以这样了。
但是这里面有个差距。
这就是贵族使用的时候,贵族到了某个年龄,就可以直接担任某个职位。
而每一个人都可以这样以后,必须有立言.立德.立功,才可以担任公共职务的职业。
隋朝定立科举制以后,通过读书考试,也可以直接参加公共职务的职业了。只不过民间更多地称为当官为仕做吏,或者是找个为公家为国家办事的差事。
天年足,就是死亡了。
天命,指的是一个人从事的事项,能达到多高的水准程度。但是当时指的是当官能当多大。包括现在理解的也是除了搞科技的人员以外,仍然是可以当多大的官儿。
所以,人到60了,还能不能上一个台阶当更大的官,他自己心里应该是有数的。这就叫做60而知天命。
有人用孔子的一生解释这个律言。
因为孔子三十岁以前,是给别人办丧事吹喇叭的,后来因为父亲的关系当了一个小官,又被免职了。于是开始发奋读书,整理古籍。30岁的时候召集学生来学习讲学了。所以号称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说的是孔子,40岁学贯古今,基本上没有什么不明白的事情了。
五十而用,就是孔子带着自己的弟子周游列国,讨官要官去了,想把自己满腹的所学使用出来。但是到了各国,被别人追打的惶惶如丧家之犬。
因此孔子60岁返回自己的家乡,安心的教学去了。因为讨官没讨成,知天命,当不了官了。
现在可以用于,企业家或者是科技人员,在自己的工作和能力范围内,能达到怎样的程度高度水准,为60而知天命了。
因为如果还能上一个台阶的话,60岁就不退休。上不了一个台阶的话,60岁就退休了。
在世界范围内有的教授是终身职业,不死永远是从业者。有的就是学术院士和科学院院士,也是终身职业不死,永远是从业者。
君主国家的皇帝或者是帝王也是终身职业者,不死永远是皇帝。
在美国有4个大法官,也是终身职业者,不死永远是大法官,并且不能有新的大法官产生。只有死一个大法官,才能有一个新的大法官从事他的职位。
这样就可以知道了,自己跟大法官的年龄差不多,自己的天命就是永远当不了大法官了。如果跟大法官差个10岁20岁,那么自己的天命就有上升空间,等到大法官死了,没准自己可以顶上去。
现在被用为每一个人都可以这样的。
所以现在的人应用的时候是30岁以后,就要把玩儿的心收回来,不能整天贪图玩儿了。而要做点事自己养活自己。用于等到自己40岁的时候上养老下养小了。
30岁不能贪玩儿了,要做点事自己养活自己,就叫三十而立。
40岁要上养老下养小,不能再惹事生非,不工作耽误工作,挣钱少家里人就要受苦了。
因此40岁左右的人,考虑问题就是考虑,自己家里人怎么办,不论做什么事都以这个为依据进行考虑的。所以不论是什么事他不迷糊,家里人过得不好的事儿,他是不会做的。这个原则是任何事情和现象都打动不了他的。所以叫做40而不惑。
人到50岁的时候,谁的水平怎样就已经严格的区分开了,可以这样讲,几乎固定不变的。因此谁是老一谁是老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像50岁以前稍不留意就被别人追上了甚至超过了。
因为50岁以后眼睛开始花了。腿脚不灵了。身体越来越衰弱了。有人的身体可能会颤抖了,拿捏问题和事情不准确了。因此在技术层面一年不如一年走下坡路了。因此是第1名的就是第1名,是第2名的就是第2名,不会变了。
但是有人掌握的技术细腻全面周详,可以把诀窍上升成理论,带领很多很多的人去干这项事情。这就是进入了管理层。仍然属于当官。
这就是50而用。
60岁的时候,能不能管理更多的人,在上一个台阶?或者是当一个更大的官儿,通常情况下他自己也明白。因此叫做六十而知天命。
人群社会结构当中,20岁以前的人,是玩的时间以及年龄。因此人们容忍20岁以前的人玩,什么也不敢。
但是超过20岁以后,再玩就被人家蔑视了,看不起了。所以20岁以后,总要找点事干,自己养活自己。
因此,20岁到30岁之间的人是社会的主力。也就是不论是什么事都,由他们干。
而30岁到40岁之间的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也就是把已有的技术自己掌握了,用的老练了,达到可以传给20岁到30岁的人了。这种承上启下的效应就是中坚力量。
而40岁到50岁之间就是危机时期。
只不过这个危机时期是两向,一个是被淘汰,一个是被提升。淘汰就是渐渐的失去了原工作,提升就是渐渐的进入了管理层。
如果进入管理层的人员,到了50岁和60岁的时候,就成了单位的元勋。如果60岁能继续提升,那么在单位就能成为元老。元老级的人,就是想骂谁,就骂谁的人,没人敢惹他的。
悟空问答看后咱也在上面留上点啥。
读书犹如观景,不同思考会有不同的見识,为了能看到全景,最佳的读书的方式应如品茶,特别是读聖賢書,不宜贪多,时读时可掩卷而思,方能悟其精微。
朋友问孔子所说五十而知天命,这天命二字应如何理解,敝人陋见读书不应单从字面上寻找答案,应融于生活,从生活的平淡中方能品悟出真谛。
例如“天命”二字,在書友之间都有各种释义,余大都都不以为然,因为所有的食物唯通过消化才能吸收,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读书亦然,所以余认为只有自己感悟才最适应自己。
正是这样本人对“夭命”二字的理解或许会同書友相左,不过能切磋总是好事。
天命,它是有前题的,主要叙述各亇年龄段人处世的成熟程度,三十而立,这个而立应该释为有自己的独立的判断能力,四十而不惑,关键词是“惑”,不惑是辩别能力,是指已不会被假象蒙蔽,五十而知天命的前题是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释而立为判断力,不惑为辩别力,那么天命最朴素的释义可以理解为包括时空在内的运动规律,狭义可理解为人类的遊戲规则。五十而知天命本人理解是到了五十岁对人类所有言和行的技巧己能全部了然于胸。
有些書友的解释很繁琐,余认为越简单越能切中要点,易被人接受,以上陋見不妥处希望各位書友批评指正,不勝感激!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