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战犯分子没有一点诚意,交上来的国宝居然全是赝品!居然还有脸问我们要钱!”
1959年10月,一个年轻人跟着周恩来走进了毛泽东的办公室。他的手里拿着一份文化,脸上还挂着一副愤愤不平的表情。
原来,就在几个月之前,新中国政府收到了旅居海外的国民政府前代总统李宗仁的一笔捐赠。细看之下,这些东西竟然全是赝品。
“我看没什么,他李宗仁跟我们共产党玩这一套确实没必要了。”毛泽东哈哈一笑,拿起手中的烟头对着前来汇报工作的两人说道。
思量了一会儿毛泽东又说:“恩来啊,你告诉李宗仁,中国共产党不是蒋介石,我们不念旧恶,我们也欢迎他回国!”
那么,李宗仁为何会将赝品献给国家呢?他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最终,毛主席又会如何处理这个“国民党战犯”呢?
李“代总统” 飘零海外
李宗仁与我党的恩怨由来已久。
早在红军时期,李宗仁手下的桂系军队就多次对红军根据地发动袭击。后来,红军强渡湘江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军队又是红军一路上“最强劲的对手”。所以,在李宗仁看来自己曾经屠杀过共产党战士,共产党迟早会找他“秋后算账”。
而且,十年之前,中国共产党就曾经拟出过一份战犯名单。对李宗仁进行“政治通缉”……
1949年1月,眼看着回天乏术的蒋介石突然宣布下野,将总统宝座让于桂系首领李宗仁。于是,身为“代总统”的李宗仁便开始组织与共产党的和谈。
其实,大家都明白“和谈”是假,拖延时间才是李宗仁的目的。于是,中国共产党也毫不客气地开出了一份“战犯名单”。蒋介石和李宗仁分别位列第一名和第二名。
最终,和谈毫无意外地“破裂”了。人民解放军于三个月后渡过长江,彻底推翻南京国民政府,蒋家王朝宣告覆灭。
李宗仁作为“代总统”当然害怕自己被清算。但是,作为蒋介石的政治对手。如果他跟着蒋介石去了台湾,大概率也不会有好下场。于是,他以“外出就医”为名跑到了香港,又从香港跑到了美国。从此开始了长达十六年的“流亡生涯”。
假意“献宝” 投石问路
到了美国以后,其实李宗仁暗地里一直关注着新中国的发展。作为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他和很多人一样,有着“落叶归根”的想法。只是,过去他做了太多坏事,如果贸然回国,新中国和中国共产党让能对他“网开一面”吗?
于是,一场“献宝”的闹剧,在李宗仁心里诞生了。可是眼下,谁又能跟共产党那边取得联系呢?
思来想去,李宗仁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人的名字——“程思远”。
早在1930年李宗仁配合蒋介石会剿中央苏区的红军时,程思远就是他的机要秘书。后来程思远看透了国民党的腐败无能去了香港,也与中国共产党来往甚密。但是程李二人之间一直保持着不错的感情。
李宗仁觉得,自己可以通过程思远去试试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高级领导人的态度。想到这里,李宗仁立刻提笔给程思远写了一封信:
思远吾弟,见字如晤。南京一别,已有数年。愚兄无时无刻不想念着广西老家。又闻大陆在中共治理之下欣欣向荣,人民安居乐业。今特将珍藏之古玩文物交予国家,聊表敬意。此为愚兄在海外所购,共价值十一万美元。烦弟代为转呈北京。
李宗仁果然所料不错,程思远在接到信以后几乎一刻不停地来到了北京,将此事报告给了周恩来总理,周总理认为李宗仁在海外的华人圈子里颇有威望。
这是一个“统战的好时机。随即下令:这批文物我们收下了,而且要按照原价给李宗仁将军付款,以表示我们的诚意。
接到消息后的中共中央非常重视李宗仁的这次“献宝”,派出了文物部门的多位专家学者来共同鉴定这批文物。
结果令人大跌眼镜,李宗仁的这批“藏品”居然都是赝品。总价值也不过才三万美元。鉴定现场的所有人都被李宗仁的行为激怒了。败军之将居然还敢跟国家“耍滑头”,这也太过分了吧!
于是,周恩来与一位研究员来到了中南海毛主席的住处商量对策,这才有了我们开头看到的那一幕。
毛主席果然是有“大智慧”的人。他一眼就看穿了李宗仁玩的这点“小把戏”,转身对周恩来说:“他李宗仁不过就是怕我们秋后算账。他这是在投石问路啊!”
“没错。”周恩来也回答道:“他这一次就是想试探一下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是不是小气鬼啊!”
“我们大度一点,他李宗仁不是说这些东西值十一万吗?我们就给他十二万。花十二万交一个朋友,我看这笔买卖还是很划算的嘛。”毛泽东拿起笔在桌上的稿纸上划了划,面带笑容地回答道。
一个多月以后,新中国政府支付的十二万美元连同一份周恩来的亲笔书信被送到了李宗仁的案头:
“李先生的这些藏品,有的是真品,有的则是赝品。我们新中国政府考虑到李先生孤处海外,特意送上十二万美元的酬劳,以感谢李先生的爱国之举。”
李宗仁接到书信以后着实高兴了好一阵。他激动地拿着书信跑去找自己的妻子郭德洁说道:“共产党人比蒋光头好多了!我看共产党也没有那么坏,他们至少还是识货的嘛!”
说罢,李宗仁就动了回国的念头。
既然共产党能够不计前嫌。自己这个前国民党军阀也愿意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出一份绵薄之力!可是,就在这时候李宗仁却接到了管家的一则警告:“先生,近来,您的房子附近总是出现一些形迹可疑的人。迟则生变,要不我们还是报警吧!”
李宗仁作为在政坛上摸爬滚打了多年的“老狐狸”,他马上就反应过来了。这一定是身在台湾的蒋介石得知了自己正在和大陆方面接触,故意派人来盯着自己!
那么,面对眼下如此复杂的局面,李宗仁应该怎么办呢?
李宗仁回国的“四可”
想到自己现在身处海外,而且没有政治实权。蒋介石如果真的想要杀了自己,那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无奈之下,李宗仁只好一边按兵不动,一边再通过自己的老朋友和中国共产党联系。必要的话,可以请求新中国政府为自己回国提供帮助。
随后,程思远将李宗仁的意思传达给了周恩来总理,周总理也表示了理解,然后对程思远说:“有没有可能让李宗仁先生先去一趟欧洲呢?对外就说是去旅游或者养病。”
1963年,程思远带着周总理的嘱托亲自来找李宗仁与之商讨回国的事宜。根据周总理的意思,中国共产党对李宗仁回国一直坚持“四可”原则即:
第一、李宗仁可以随时回到祖国定居。
第二、李宗仁如果回到大陆发现有什么不好,也可以再回美国。
第三、如果李宗仁出去了还想再回来,也是可以的。
第四,如果李宗仁不放心可以找一个中美之外的第三国居住下来,然后观望一段时间再做决定。
可以说,周总理提出的这“四可”充分考虑到了李宗仁的心境,也体谅到了他的难处。李宗仁听完程思远的话感慨万千。眼含热泪地说:“感谢毛主席和周先生能够考虑得这么周全,请代表我祝他们健康。”
程思远伸出手给李宗仁递了一块手帕,然后接着说道:“此事德邻兄(李宗仁的字)应该还没有与夫人商量过吧?”
李宗仁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于是,程思远站起身来说:“那我也可以回北京复命了。德邻兄,希望你我能够早日在北京相见!”
离开欧美 秘密回国
1965年4月,李宗仁一家在美国纽约的移民局办理了为期三个月,前往瑞士的旅游签证。在申请原因一栏,李宗仁写下的是:因身体缘故,需要到欧洲住一段时间。
因为之前李宗仁频繁往来于欧洲和美国之间,加上李宗仁承诺自己一定会在圣诞节前赶回美国。所以美国移民局的官员并没有怀疑他。六天以后,李宗仁的旅游护照成功到手。
等到李宗仁夫妇落地瑞士机场,他们立刻就被两个神秘的黑衣人给盯上了。李宗仁在路上示意司机甩掉这两个人,但是两人几天后又出现在了李宗仁的寓所附近。万幸的是,程思远在这个时候来找李宗仁了。
程思远得知李宗仁准备回国的消息,就立马赶来与他核对行程。在李宗仁的家门口他碰上了那两个神秘的黑衣人。程思远也不跟他们废话,直接问道:“你们是来干什么的?”
“我们是来送电报的,台湾的白先生有事要和李先生谈。”两人显然也是有备而来,一见程思远盘问便不慌不忙地回答道。
“李先生现在没空出来拿电报,你们把它给我吧。”程思远知道这肯定又是蒋介石的阴谋,于是很不耐烦地伸出手去接这封电报。
“不行,我们不能给你。”黑衣人继续辩解道:“这封电报是写给李先生的。所以应该由李先生亲自来查收。”
“既然你们不愿意给我,那我们也就不要了!”说完,程思远“砰”的一声关上了寓所的大门,弄得两个黑衣人极为尴尬。
后来,李宗仁听说了这件事情,直夸程思远做得好。其实,那封电报无非是蒋介石假借白崇禧之口劝李宗仁不要回大陆“投共”。像这样的话,李宗仁已经没有兴趣再听了。
早在半年以前李宗仁就在纽约的《论坛先驱报》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批评美国政府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不合时宜。结果,蒋介石集团在美国的话务代表《华美日报》立刻发出了一篇指向性极为明显的文章,题目就叫《是何居心》。
可以说,此时的李宗仁已经没有退路了,他与蒋介石的矛盾已经完全不可调和了。
程思远此来不光是来询问李宗仁的意愿,也带来了自己的“方案”,之间他在地图上画了一根线:从瑞士的苏黎世起飞,经由雅典、贝鲁特、卡拉奇,再由香港中转,最后到达广州市白云机场。
李宗仁历来对程思远就十分信任,他二话不说便同意了这条线路。随后,程思远向李宗仁再三保证:在沿途经过的国家和城市,新中国的外交人员会给予李宗仁一切需要的帮助!
根据周总理的安排,李宗仁每到达一个地方,当地的新中国外交工作人员就会将李宗仁带回使领馆暂避风头。
因为李宗仁的政治身份十分重要,万一蒋介石孤注一掷,派人在沿途刺杀李宗仁,那么,不光李宗仁先生会因此丧命,新中国在国际上也会颜面尽失。
1965年7月16日晚,李宗仁与夫人郭德洁正式踏上了回国的飞机。而就在这一刻,美国与国民党当局安排的特务果然行动了起来。在美国的安排下,他们料定李宗仁17日晚会在巴基斯坦的卡拉奇休息一晚。
于是,大量的特务倾巢而出,将整个卡拉奇的旅馆和饭店都找了一遍,可是到最后他们也没能抓住李宗仁。等到这些特务们反应过来时,李宗仁早就已经到了中国的领空内了!
回到祖国 冰释前嫌
1965年7月18日上午十一点,一架波音707客机降落在了上海虹桥机场。早已等候在机场的周总理立刻上前与李宗仁亲切地握手,表示欢迎。
“周先生,我杀过共产党……”也许是刚刚回到祖国,情绪过于激动。李宗仁的声音与他的双手一起颤抖了起来。
“李先生,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现在你是客人啊!祖国欢迎你啊!”周恩来的话语体现出了一个大国领导人的风度和气量,这让李宗仁瞬间泪洒当场。
李宗仁回国以后,受到了包括毛泽东、陈毅在内的我党高级领导人的欢迎与接见。想起自己曾经在湖南带着军队与红军作战就便感慨不已。
“李先生可以去你们广西老家看一看。看看共产党有没有把你的家乡建设好!”毛泽东知道李宗仁心系家乡,所以特意提出要李宗仁去全国各地走一走,看一看。
李宗仁来到南宁的重工业制造厂,细细察看着这里的一切。他想不到短短十几年的时间,共产党居然可以将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改造得如此“生机勃勃”。
见到毛主席后,李宗仁动情地说:“毛主席,你们共产党实在是让人佩服。没想到我们的国家在你们手里,现在变得这么强大了。这可都是你们的功劳啊!”
毛泽东却回答说:“我看我们的国家是比过去蒋介石统治的时候强多咯。但是我们还不够强大中国共产党还要努力哦。你李先生也要帮我们哟!”
已经彻底被祖国建设成果给震撼到的李宗仁赶紧站起身子,毕恭毕敬地弯下腰拉住毛泽东的手说道:“一定一定,我李宗仁也一定会用尽余生来建设祖国。”
1966年的国庆节,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特意给李宗仁发去了一份请柬,邀请他登上天安门城楼,与全国各界的代表同志们一起观赏解放军的阅兵仪式。彼时的李宗仁已经饱受病痛折磨,但是他依旧决定起身赴约。
在阅兵仪式上,李宗仁看着曾经的“对手”以及天安门广场上游行的人民群众。他好像突然明白了为什么自己这位“代总统”会走向失败的结局。在众人的一片欢笑声中,李宗仁暗自叹了一口气,将自己的尴尬掩盖了过去。
看完阅兵回家以后,李宗仁不顾病重的身体提笔给周恩来和毛泽东写了一封信。
在信中他表示,自己过去误解了共产党人和他们的事业。如今他也愿意为两岸的统一作出一份贡献。自己已经打算给身在台湾的蒋介石写信劝他也能够放下成见,促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
只不过,李宗仁给蒋介石的这封信还没有来得及发出,他的病情就再一次恶化了。这一回,李宗仁没有能够挺过来,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七十八岁。
1969年1月30日午夜,李宗仁因为直肠癌在北京市的医院内去世。没有代总统的仪仗,没有成堆的鲜花,但是李宗仁比任何一位国民党军官都要幸福。因为他亲眼见证了中国的富强,并亲自参与了这个过程。
盖棺定论 尽显“善意”
李宗仁去世以后,海峡两岸的气氛变得“微妙”了起来。虽然蒋介石的国民党宣传部发布了一则通稿表示哀悼,可是根据蒋介石的贴身侍卫翁元回忆:“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以后,总裁(蒋介石)长舒了一口气,说他再也不用担心李德邻了。”
反观共产党的人民政府,对李宗仁的家人则表现出了极大的善意,丝毫没有像国民党那样“惺惺作态”。
李宗仁去世后的第二天,李宗仁的治丧报告就被交到了周总理的手上。而周总理看着这份报告也不禁陷入了沉思。
不一会儿,只见周总理抓起桌上的笔在这篇报告上改了四个字,然后交代秘书,让其转呈给毛主席批阅审看。
那么,周总理到底在李宗仁的治丧报告上做了哪些修改呢?
原来,周总理认为李宗仁好歹也是前国民党高官。他又当过一段时间中国名义上的国家领导人。中国共产党必须对他的这个身份给予应有的回应。
之前的治丧报告上写的是“拟由全国政协副主席傅作义主持葬礼”。周总理提起笔改了四个字,将之改成了“由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主持”。
这删改的四个字,直接吧李宗仁葬礼的规格提升了一个等级,由一场前国民党高级官员们的相互告别仪式,变成了举国同哀的“国家级别葬礼”。这不仅是周总理对于李宗仁家人的关怀,也是向全世界展现出的一种“友善”态度。
很快,这封被周总理改掉了四个字的治丧报告又被转交到了毛主席的手上。毛主席看后连连称赞周总理的智慧:“搞统战,恩来做得还是比我好啊!告诉大家,我同意这个修改,并且让新华社这个发布在香港和全世界的其他报纸上。”
1969年2月1日,李宗仁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与此同时,那份由周总理修改,并由毛主席批准的报告传遍了全世界。
所有人都为中国共产党的做法感到震惊和钦佩。当时,全世界没有哪一个国家或者政党愿意拿出金钱和精力为曾经的对手办一场“国葬”。然而,正处在经济困难时期的新中国却做到了这一点!
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蒋介石派出自己的特使曹聚仁更加频繁地来往于大陆与台湾之间,试图促进两岸在形式上的统一。而显赫又是另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了……
李宗仁的一生错综复杂,早年间他是镇压革命的刽子手,后来日寇侵华,他又率领部队打出了“台儿庄大捷”。
在解放战争中,他为了自己背后的政治集团,置百姓生计于不顾,与蒋介石展开“政治博弈”。幸亏晚年的李宗仁幡然醒悟,成为了一位“和平大使”。
要不然他的后世评价,恐怕也不会比逃去台湾省的那些人“伟大”。
不管怎么说,李宗仁晚年致力于国家统一、民族富强。这样的精神是值得肯定的。在其充满争议的一生中,他也曾保家卫国,驰骋疆场。
于民族而言,他是功大于过的职业军人。于我党而言,他是一位相爱相杀的“老朋友”。于历史而言,他是一位在时代大潮之下有幸立于潮头的“智慧老者”。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