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令特征
秋分为阳历9月22日、23日或24日,太阳处于黄经180°。此时,太阳又直射赤道,即在黄赤道的相交点上,昼夜平分,故称秋分。秋分是农作物成熟、收获的季节。因北半球天气转凉,大雁、燕子、杜鹃等候鸟都开始成群结队地从逐渐寒冷的北方飞往南方。
秋分三候为:“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古人认为雷声是因为阳气盛而发,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洞穴,并用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便干涸了。
养生要点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养生亦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状态。因此,此季要特别重视保养内守之阴气,凡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的调摄皆应不违背“养收”的原则。
秋分之后,气候渐凉,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较为敏感,若调摄不当易引发腹胀、腹泻、腹痛等胃肠道疾病,故温阳健脾、调理肠胃亦是秋分时节的重要养生法则。
艾灸养生
(1)配穴
1)脾俞:艾灸脾俞可温阳健脾,是预防和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2)三阴交:穴出《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为足太阴、厥阴、少阴之会。在内踝尖直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凹陷处。是人体养生保健重要的腧穴之一,艾灸该穴可调理肝、脾、肾三经,既可预防和治疗胃肠道疾病,也可调节阴阳平衡。
3)上巨虚:穴出《千金翼方》,,《内经》名其为巨虚上廉。属足阳明胃经,为大肠之下合穴。在髌韧带外侧之犊鼻穴直下6寸,或于足三里下3寸处。艾灸该穴可调理大肠气机,是预防和治疗肠道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
(2)灸法
1)艾炷灸:艾炷无瘢痕灸和瘢痕灸均可。7~9壮/穴,2~3次/周。若施行瘢痕灸,应注意灸疮护理,建议专业人员施术。
2)艾条灸:艾条温和灸、回旋灸或循经往返灸均可,45~60分钟/穴,2~3次/周。
3)器具灸:45~60分钟/穴,2~3次/周。
——END——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