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步兵如何克制骑兵有哪些好方法呢

步兵骑兵的互怼是冷兵器时代战争的主题。两个兵种间的厮杀一直贯穿着整个冷兵器时代,作战技术的此消彼长甚至决定了世界政治版图的颜色。

影视剧中,不乏千军万马迎面扑来令人血脉偾张的画面。

《指环王》中六千洛汗重骑兵高呼“death”(必胜)全军冲锋横扫半兽人大军的场面曾让战争迷们赞叹不已。

古代打仗步兵如何克制骑兵有哪些好方法呢图1

《勇敢的心》华莱士面对疾驰而来的英格兰重骑兵大喊“稳住、稳住”,待到敌兵接近面前时突然支起早就准备好的尖刺长木杆,英格兰骑兵纷纷落马!

古代打仗步兵如何克制骑兵有哪些好方法呢图2

面对步兵军团,骑兵部队在机动性和冲击力两方面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如何克制住骑兵的这两个优势,就是步兵军团将领与骑兵作战时所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01,弓箭

弓箭是冷兵器时代的远程武器。

步兵的弓箭比骑兵射程远很多,精准度也大很多。所以,弓箭是步兵手中的优势武器。

天汉二年(前99年),李陵率五千步卒出居延塞,行军一个月深入匈奴腹地,单于欺李陵孤军,先后调集十多万骑兵围攻。汉军以辎重大车为掩护,“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万箭齐发,一次又一次打败匈奴骑兵的进攻。鏖战多日,终因箭尽粮绝而溃败,但也取得了杀敌万人的战绩。

从战略上看,汉军失败了,但是战略上的责任不应该由李陵承担。孤军深入千里是汉武帝刘彻的决策。

从战术层面看,李陵是成功的:五千步卒在草原上硬扛十多万骑兵多日、杀敌万人,这样的战绩历史上并不多见!

此次战斗中,汉军所仰仗的,主要就是手中的弓箭。

《三国志.袁绍传》也记载了一次步兵对骑兵的战例。

初平三年(192年),袁绍和公孙瓒争夺翼州,双方展开大战。公孙瓒方面有骑兵万余骑,实力占优:

“绍令鞠义以八百兵为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绍自以步兵数万结阵于后。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蹋之。义兵皆伏盾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强弩雷发,所中必倒。瓒军败绩,不复还营!……”

公孙瓒的骑兵冲锋被强弩所败!

当然,匈奴、公孙瓒的骑兵应该都还没有配备马镫,(马镫要公元三、四世纪两晋南北朝时期才出现),更没有具甲,冲击力和防护力都很有限。

但是,即使在具甲重骑兵时代,弓箭的杀伤力仍然不可小觑。

最著名的战例当是1415年英法百年战争中的阿金库尔战役,亨利五世率领的英格兰长弓兵大破法兰西重甲骑兵部队。

古代打仗步兵如何克制骑兵有哪些好方法呢图3古代打仗步兵如何克制骑兵有哪些好方法呢图4

在这场战役中,长弓兵远超两百码的射程、齐射时形成的密集箭雨,让法国贵族骑士大吃苦头,大量收割着重甲骑兵的生命。

02,结阵

戚继光在他的兵书《纪效新书》开篇就提到:“开大阵,对大敌”!

冷兵器时代的名将,都喜欢开大阵。从孙子到汉尼拔,从亚历山大到岳飞,都是如此。

结阵,是步兵军团发挥集体战力的唯一选择,也是对付骑兵冲击力的不二法门。

军阵要足够大足够厚,才能够吸收与化解骑兵的冲击,也才能够不至于被骑兵击穿。

前文提到的华莱士,只靠薄薄的一层尖刺木杆就扛住了英格兰重甲骑兵的冲锋,这是因为英军投入冲锋的重甲骑兵太少,冲击力不够连续持久。

斯特林桥战役中,英军只有150名重甲骑兵参战。

“长腿”爱德华一世最多的时候也不过只有一千多名具甲骑兵。养不起!一支精锐的重甲骑兵队在中世纪时代是战略武器,相当于现在的核潜艇,国小民蹙,根本养不起。

换到同时期的中国战场,华莱士早就被碾压成了粉!

金兵的“铁浮屠”郾城之战中出动一万五千骑,这还不算同是具甲骑兵、只在侧翼掩护的“拐子马”;成吉思汗的中军“怯薛军”规模更是达到五万人之多!

当然,如果阵型能结合自然环境,足够的坚固,也未必非要摆大阵不可。

比如刘裕的“却月阵”!

古代打仗步兵如何克制骑兵有哪些好方法呢图5

上面是网上很流行的却月阵示意图,画的不很准确:战车是相互连接并锁死的,盾牌之间是环环相扣密合的。

这些都是铁家伙,说是铜墙铁壁一点也不过。

这可是刘裕在与北方骑兵作战多年之后,总结经验,专门打造出来的克敌利器。说白了就是一座小型的钢铁堡垒。

丁旿率700死士,朱超石率2000重甲步兵,总共2700名晋军,在黄河北岸列阵,大战三万北魏骑兵(部分为具装骑兵),晋军的武器主要是重弓与长槊。

双方大战经日,以北魏骑兵惨败而告终!

谈到步骑结阵会战,不说一下郾城之战,对不起岳爷爷!

郾城之战,是在平原地区骑兵步兵双方摆开阵势厮杀的典范战例,是标准的以煌煌之师对堂堂之阵,交战双方硬碰硬,都没有偷奸耍滑。

古代打仗步兵如何克制骑兵有哪些好方法呢图6

个人认为,重甲骑兵的巅峰时刻就是金兵的铁浮屠,再往后,很少有将领愿意让自己的骑兵背这么重的铁甲了。

铁浮屠的优点和缺点同样显著。

重,不灵活,损失了骑兵的机动性。

也正是因为重,防护力强,像坦克一样,一旦发动起来,冲击力惊人。

很少有步兵军团愿意并且能够硬扛“铁浮屠”的正面冲击。

除了岳家军!

汉民族被逼入墙角摁到绝境激发出来的爆发力在岳家军身上惊人地体现出来。

岳爷爷面对铁浮屠,摆出的就是万人大阵。

下砍马腿上刺眼,这一仗打出了那句名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03,斫营

骑兵部队劳动力有限,夜间休息的时候难以修建坚固的营寨,易于攻入;

夜间昏暗,骑兵难以发挥冲击的威力,再加上夜间战马都解除了装备,这些都是“斫营”的便利条件。

370年,东晋寿春守将袁真投降了前秦,前秦苻坚派骑兵两万前往增援。恒温的军队就采取斫营的战术,夜间发动袭击,大败前秦骑兵,并乘势收复了寿春,保住了东晋的淮河防线。

斫营看似凶险,实际上是攻击无防备的敌人,比战场上正面厮杀危险系数低很多,只要能在天亮之前逃回安全地点即可。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也曾成功斫营,带领五十人夜袭金兵大营,将叛徒张安国擒拿,押回南宋受斩。

斫营是步兵对骑兵的有效作战方法,大部分的时候未必能击溃敌军,但至少,疲敌的效果是很显著的,在实际作战中经常被使用。

04,倚矛、拒马坑、壕沟……

所谓倚矛,就是将长矛迎着敌人的骑兵斜插在地上,用于阻止敌方奔驰的骑兵。因为特别易于操作,所以在实战中被广泛使用。

西晋末年,巴氐人李特叛乱,在成都城下与守城的晋军作战,晋军就采用倚矛的方式成功地阻滞了叛军骑兵的进攻,李特的侄子李荡就是“触倚矛而死”。(晋书.卷一百二十)

北魏时,尔朱氏控制朝政期间,尔朱天光与关西的敕勒部族万俟氏作战时,就曾“密令军士多造木枪”,在预定的作战区域遍立倚矛,结果大破万俟氏,俘虏其首领万俟道洛。(魏书.尔朱天光传)

至于拒马坑、壕沟等等,大家都耳熟能详,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

再多说几句。

最奇葩的对抗骑兵方法,非宋朝的“植树”法莫属!

宋太宗赵光义高粱河大败之后,收复幽云无望,河北大平原无险可守,于是下令在北方宋辽边境遍植榆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至北宋中期,竟然真的凭空构筑了一道“森林防线”!

据南宋王明清的《挥塵后录》记载,“瓦桥一带南北分界之所专植榆柳,中通一径,仅能容一骑”。

瓦桥关位于今河北雄县,是宋辽分界线,本是一马平川,五代时期的契丹骑兵在这里纵横驰骋,到了北宋真宗时期,“仅能容一骑”。

宋真宗大中祥符九年(公元1016年),北方边臣报河北西路榆树柳树总数已超过三百万,宋真宗甚慰,赞曰:“此可代鹿角也!”

宋朝的植树法确实限制了契丹、金骑兵的机动性,无奈后期大名府帅所选非人,汴梁城下的宋军京师又太弱,靖康之耻还是无法避免。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参考书目:三国志、晋书、魏书、后资治通鉴长编。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2-12-14 15:02
下一篇 2022-12-14 15: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