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行草习作,写的内容是曹操诗文:“华阴山,自以为大。高百丈,浮云为之盖。仙人欲来,出随风,列之雨。吹我洞箫,鼓瑟琴,何訚訚!”用笔细致,大小参差,很多字能看出来源于王羲之的碑帖,作为业余书法爱好者,能写成这样已经实属不易。
好的方面不多说,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1、在取法风格上建议尽量保持一致。题主这幅字,很多单个字都写得还可以,如“盖”字很有王羲之《圣教序》的风格,“阴”字、“随”字有王羲之手札的风格,但其中还夹杂了“孟”字(章草风格)、“选”字(毛体草书)、“瑟”字(毛体草书),多种风格就会显得比较杂,主体不明。
(《圣教序》盖字)
(《元 · 邓文原 · 急就章》孟字)
(毛体“选”字)
(毛体“瑟”字)
2、个别字形还须斟酌,如果把握不准,可以查一下草书字典。如“德”字、“诗”字(言字旁)的写法不是很精准,“德”字很容易看成竖心旁,“诗”字言字旁的写法,有类似的写法,但没有写到位就成了错字。
(《圣教序》德字)
(《唐 · 孙过庭 · 书谱》诗字)
3、部分笔画转的比较急促,不够圆润婉转。例如“高”字下半部分、“随”字右边(特别是最后一笔),“风”字的两处转折,“何”字的圆弧,“摘”字右边,若能写得圆润婉转一点,会更加好看。
(《晋 · 王羲之 · 集王字圣教序》高字)
附部分古帖中的字形,请自行加以对比,用心揣摩,自会有所提高。
希望以上回答能有所帮助。
更多书法技巧文章,欢迎关注【麓风轩】书法公益课堂
你好,作为业余爱好者而然,勉强刚入门,
整幅作品呆滞,沉闷,无生气,不灵动。
主要表现在:
1.作为行书作品,线条的提按、使转运用不得当,笔画间缺少呼应,且笔法单一,缺少基本功的练习,建议强化一下基本笔画的训练(起、行、收),特别是中锋的练习,提高线条的质感。
2.看作品中的结字,应该是临过《圣教序》,但对结字的穿插、避让、轻重等结构思维理解不够,故架构不稳,还生硬的在结字上追求大小、轻重、避让的变化,真是难为作者了,要想跑的快,基本功必须扎实。十年如一日的临帖是书法的不二之路。
章法就不点评了,没有字法和笔法的支撑,就谈不上章法,简单了解一下章法的基本形式即可(中堂、条幅、斗方、册页、扇面等),平时创作有正文+落款足矣。
好的方面,作者有学习的态度,有求变化的意识,这是任何行业或事业的前提条件,。书法贵在坚持,都说书法的功力是以十年计算的,我是坚信的,希望你也相信并坚持。
我也是书法爱好者一名,以上为个人浅见,以书交友,互相学习。
行草管窥:
,幅行草,书写俊美,其笔意,融诸家而取意,能形成自己的风格,看不出是那家之形貌,笔法有熟化,字字间距大,且独立而书写,中规中矩,尽行草使转之情性,表现出简洁明了,属于风致萧洒,笔画的淡荡兼有,超然物外之趣,一如书写内容,内心深处风雅寓笔墨之内,从书写形式和内涵达及一致,形成了书墨艺术语言抒情性的特征。
章法布局比较合理,仅仅从字间距有大,若是书写有疏密,可有行间参差披拂,字有大小,而字间有大,失却了抑扬与呼应,显得气韵上有碍畅然,
个别字有别扭之感,如“人”属于自己的习书惯常,因此笔画的厚度与丰满,以及行草的书写笔法,还要提高。
总之入眼之作,有一定的书之境界。应该说风格别致。
书艺无涯,进取不辍。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