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藩镇割据,国内政局动荡,唐文宗开成三年,日本决定停止派遣谴唐使,在唐学习的佛法和其他学问的请益僧和学问僧,以后便改乘商船往来。
诗人韦庄在虢州村居时,结识了到中国访学的僧人敬龙,两人友情颇笃,后来敬龙学成,乘船归国时,韦庄写下了此诗为他送行。诗曰: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唐·韦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开头两句“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极言敬龙回国路途遥远。扶桑,在中国古代传说中,多指东方神木的所在地,或者指太阳升起的地方,比如《山海经·海外东经》中说:“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郭璞题注:“扶桑,木也。”然而《梁书·扶桑国传》中却说“扶桑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因此到了后来,扶桑便沿用代指日本。
但韦庄在这里,并不是实指日本,而是一语双关,既代指日本国,也表示神木所在之地,因为神木本就是渺茫难寻的东西,而敬龙的家乡还在更东头,本就没有边际可寻,现在更加飘忽不定了。其实诗人将敬龙的家乡写得这样飘渺,并不是为了突出神秘感,而是表现了对朋友的关心,并将一帆风顺的话头暗示一下,为后文作铺垫。
要知道,船行大海之中,最怕暴风骤雨,因为当时的造船技术还没有那么成熟,所以谴唐使的大船,常有失事,商船的危险系数就更高了。路途如此遥远,即便是到达日本,往往也需要很久的时间,这些韦庄心知肚明,所以诗人便以此起意,遥祝朋友顺利。他说:“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诗人首先预祝他平安抵达家乡,所以用了一个“到”字,而“明月”意味着好天气,“一帆风”意味着顺风顺水,妙在诗人将这两种事物人格化了,仿佛它们一起伴随着友人,另外,明月和风帆,也意味着海上的好景色,让美景伴随友人平安抵达家乡,这也是一种美好的祝愿,只不过,在韦庄笔下,更具诗意罢了。
韦庄的这首诗,虽然知名度不是很高,但是诗中所表现的真挚友情,送别的美好祝愿,却是情真意切,尤其是最后一句“一船明月一帆风”,可以用在对朋友送别之时,可谓诗意满满,诗情无限。
“一船明月一帆风”这句诗先不管它是何意,光看意境已经是极美的,被称为送别佳句也是实至名归。至于现代是否还能够引用,自然根据场合而定。
要解析这句诗的意思,当然离不开语境和当时的社会背景,那么让我们先从此处着手。
“一船明月一帆风”出自晚唐诗人韦庄的《送日本国僧敬龙归》,全诗如下: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
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诗的首句“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是为了说明敬龙的家乡很远,回乡之途定当不易。“扶桑”是神话传说中日出的地方,中国古籍多处有相关记载。其中《楚辞·九歌·东君》记载:
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
扶桑都已经渺茫不可见了,何况敬龙的家乡还在扶桑的东边。这一句除了道出回乡路途遥远,同时也指明了船只开往的方向是东方,每天都迎着太阳升起的方向前进,好一副日出东方海平线的美景。
接下来“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这一联是诗人的自问自答。“师”指的就是日本僧人敬龙。当时已经是唐朝晚期,国内动乱,日本国已经停止派遣使者。敬龙回国乘的是商船,商船一般都比较小,但是相对快一些。敬龙乘船没有其他伴侣,与船上人又不识,自然孤单。所以诗人问这次与你一同回家的会有谁呢?只有一艘船一轮明月陪伴你一帆风顺到家了。这里将明月拟人化,其实是唐诗中常用的手法,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诗仙李白的一句:
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
此外,“一船明月一帆风”,诗人除了将明月拟人化,作为陪伴僧人敬龙回乡的伴侣。同时还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海面夜景。商船飘荡在海面上,一轮圆月挂在天空,风吹得船帆猎猎作响,更显夜的静。这样的海面夜景不由得让人想到了张九龄的名篇《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讲完全诗,毫无疑问这就是一篇经典的送别诗。虽然这首诗算不上家喻户晓,但是“一船明月一帆风”被称为送别佳句绝对是实至名归。那么现代人要引用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注意语境和场合灵活运用,说不定还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