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牯牛,中药名,别名砂挼子、倒行狗子、睡虫、沙谷牛、沙牛、蚁狮、金沙牛、地拱、沙猫。味辛、咸,性平,有毒。为蚁蛉科动物黄足蚁蛉的幼虫。虫体呈土黄色及污褐色,多为半透明的躯壳,内脏部分极少,体上有黑褐色的花纹。成虫生活于草丛中,多于黄昏时飞行,幼虫居于干燥砂地土中,营漏斗状穴,潜伏穴底,待小昆虫堕入,即捕食。分布于华南及台湾、四川等地。具有通淋,截疟,软坚消症,拔毒去腐之功效。常用于砂淋,疟疾,疟母,腹腔症块,瘰疬结核,阴疽久溃不敛。
图1 地牯牛,中药名,别名砂挼子、倒行狗子、睡虫、沙谷牛、沙牛、蚁狮、金沙牛、地拱、沙猫。味辛、咸,性平,有毒。为蚁蛉科动物黄足蚁蛉的幼虫。分布于华南及台湾、四川等地。具有通淋,截疟,软坚消症,拔毒去腐之功效。常用于砂淋,疟疾,疟母,腹腔症块,瘰疬结核,阴疽久溃不敛
一、地牯牛的传说故事
传说有石抛皮与盐罐子两兄弟忙着过端午节,传统的习俗是要在家门口插上“艾蒿”,艾蒿也是中药,在小的时候吃东西吃坏肚子了,像什么积食、皮肤瘙痒都可以用艾蒿喝及洗,有些时候还真管用,这是祖辈传下来的小药方。还有就是端午节的雄黄酒,也是有流传故事的。
主要是石抛皮交代盐罐子去办事,先是叫他去割艾蒿,结果回来一半是艾蒿,一半是水蒿,如此一来石抛皮只得自己去割,交代盐罐子跑路去打酒回来泡雄黄酒喝,结果盐罐子回来早了,坐在门口无聊,正好看到墙角有“地牯牛”,这地牯牛你小时候可能也玩过,抓地牯牛还有顺口溜“地牯牛、地牯牛赶紧出来喝酒酒,你一口、我一口,喝完一起翻跟头。”盐罐子边抓地牯牛边想着喝酒,不知不觉把自己给灌醉了,等石抛皮回来发现,两斤酒已经被盐罐子喝的所剩无几。
二、父辈记忆中的“地牯牛”玩具,现在是珍贵的药材,
在30年前的时候,在农村,特别是60后,70后,80后都见过一种特别好耍的小动物,农村家家户户都还是土房子,平房几乎见不到,在土房子的周围,总是有很多的小土堆,尤其是土房子周围的屋檐下面。在干燥的时候,土堆上就会出现一些小窝窝,这个“小窝窝”里面就藏着一个小东西,以前农村的孩子就喜欢掏这些土堆,然后将里面的东西抓出来,放在泥土上当玩具玩。我们都叫它地牯牛。如果对“地牯牛”不熟悉的话,“沙牛”,“金沙牛”以及“地沙婆”,“倒退虫”也都是属于它的外号。
实际上这种“怪物”是蚁狮的幼虫,蚁狮科的化石最早发现于侏罗纪晚期的底层,说是“活化石”也不为过。
在上世纪科技不发达,许多农村小孩都喜欢鼓捣这种小动物,自然成为了农村小孩共同的回忆。捕捉这个物种,其实是有诀窍的,都需要念一句“咒语”,说来也奇特,很多时候“念完咒语”后,蚁狮就肯出来了。不过各地的“咒语”却不相同,有念“倒,倒,倒”的,有念“牛儿退推”“地牯牛请你出来喝杯酒”,“地牯牛快出来,出来喝酒酒”,“噜噜噜”的,这都是一些比较特色的“咒语”,其实还有很多,很多还都是小孩的即兴创作。我们当时念的是:“牛儿乖乖,带你上街街,买个馍馍,让你爽歪。”现在回忆起来,无不让人哑然失笑。
蚁狮别名沙猴、沙牛等,在分类上属脉翅目,蛟蛉科,成虫后叫“蚁蛉”,通体暗灰色或暗褐色,翅透明并密布网状翅脉。蚁狮成虫后叫“蚁蛉”,通体暗灰色或暗褐色,翅透明并密布网状翅脉,长得有点像小蜻蜓,特别的漂亮,但是很多农村的孩子都不知道它的幼虫原来就是地牯牛!
图2 在30年前,其是父辈记忆中的“地牯牛”玩具,现在是珍贵的药材, 地牯牛主要价值是药用,可以用于治疗如高血压、泌尿系结石、胆结石、骨髓炎、脉管炎、中耳炎等等。这些年,这种虫子的价值已经越来越高
但是如今随着农村土墙房子的拆除,这种虫子的数量越来越少,几乎看不到。在大多数农村地区,这种虫子都已经消失了。几十年前这种虫子并不值钱,但是到了这几年,这种虫子的价值已经越来越高。
地牯牛主要价值是药用,可以用于治疗如高血压、泌尿系结石、胆结石、骨髓炎、脉管炎、中耳炎等等。在民间,这种虫子一般都是磨成粉治耳鸣或者中耳炎。目前这种虫子的数量非常少,也几乎不能人工培养,所以它的价值也极高。根据了解,地牯牛的价格都是按照两算,一两干货就至少要卖100多元,如果按照斤算,一斤估计要卖1000多元,可见这种东西价值有多高。
三、黔江特有的文化——地牯牛泡菜
据《全国中草药汇编》记载,该品组织细嫩,晶莹剔透,香脆可口,风味独特、营养十分丰富,不仅是良好的食物而且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地牯牛有利胆利尿、镇静、润肺益肾、滋阴补血等功能,类似冬虫夏草,常食用有保健作用,饭后食用能帮助消化,酒后食用还要解酒。利肝胆、益脾肾、是难得的天然食品。
地牯牛还是黔江阿蓬江特产,其外表酷似宝塔,所以也叫宝塔菜。它入口清脆,是大家都喜欢的开胃菜,在武陵山一带享有极高的声誉。而且价格也实惠,是老少皆宜的即食食品。地牯牛不仅是良好的食物,而且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地牯牛有利胆利尿、镇静、润肺益肾、滋阴补血等功能,类似冬虫夏草,常食用有保健作用,饭后食用能帮助消化,酒后食用还能解酒。利肝胆、益脾肾,是难得的天然食品。
图3 在《全国中草药汇编》等书中记载了其药用价值,地牯牛还是黔江阿蓬江特产,其外表酷似宝塔,所以也叫宝塔菜。它入口清脆,是大家都喜欢的开胃菜
据了解,地牯牛,又名草石蚕。据《本草纲目》记载,该植物味甘,富含苏水糖,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等。产品肉质脆嫩,无纤维,晶莹剔透,采用民间传统泡菜制作方法并结合现代工艺精制而成。草食蚕在全国各地都有零星种植,但是由于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的差异,质量都不如黔江的草食蚕,经加工后的系列产品色彩不如黔江的草食蚕鲜艳、晶莹透明,口感也不如黔江的草食蚕脆嫩,而且种植、加工规模也不大,没有形成品牌和产业链条,市场竞争力不强。而黔江是全国草食蚕的主要产地,草食蚕品质好。
参考资料:
(1)、《全国中草药汇编》;
(2)、《本草纲目》;
(3)、《台北人》;
(4)、《一本不正经的博物志》;
(5)、《黑铁时代》;
(6)、《山乡巨变》;
(7)、《蹉跎岁月》;
(8)、《中华临床中药学》;
(9)、《一本书掌握中国地理》;
(10)、《不可不知的民俗禁忌大全》。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