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叫年的时期,是在周朝至西汉期间,人们通过对太自然的多方面了解探索得出结论,并正式把年定下来,一真流传至今天。年也是人们为祭祀天地神灵,祖辈先人,用酒肉,牲畜祭祀敬奉,以报答他们的恩泽,同时祈求上天赐福,神明保佑和来年丰收等。
年的时间是以腊月的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传说灶王爷升天报奏玉帝那天起,到正月十九日止。以正月初一日定为年,或过年,并有许多的传统的民间文化娱乐习俗活动,比如:放炮仗、游神、敲锣打鼓、舞龙、舞狮、装故事、花灯、木偶、飘色等等多种娱乐活动,目的是让人们在祭祀天地祖先的同时,好好地享受人间的欢乐。与天同乐,与地同欢。
而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胜利后,成立中华民国政府并立为公元元年(1912年),为顺应国际事务需要,制定出公历和农历,同时为顺应农时和方便统计,定下民间用夏历,政府社会团体、学校、厂矿等用公历。并把公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阳历年),农历正月初一日定为春节。自此便有了春节和阳历年之说。
春节,或起源于古代的“腊祭”。冬去春来,一元复始,人们便开始庆祝,祭祀祖先,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这个节气大概在夏朝的时候就固定下来了,只是名称会有变化。
春节又称“元旦”,顾名思义,就是指一年的开始。但是“元旦”这个概念在民国时期,被改为“一月一日”了,所以便另外找一个名字“春节”取而代之。按我国的传统习俗,春节实际上是“年”的一部分。我们讲“过年”,实际上是从腊月三十一持续到正月十五的。
实际上年(现在的春节)的起源,与古代社会生产力的低下有关。过年的时节往往是一年最冷的时节,一年的劳作到了这个时候都早已休止了。人们经过一年的辛苦,平时都节衣缩食,就是为了能够在困难的时候可以有一个保障,现在到了最冷的时候,需要增加一些一些营养来抵抗严冬。而严寒之际,百兽躲起来了,因此威胁也相对降低,此时最宜出来活动活动,同时增加一些营养也为开春后重新投入劳作增加体能,因此,过年成了一年中,大家都可以开怀朵颐的时候,当然庆祝也是少不的。而这些活动慢慢地也变成了仪式。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对节气、天象进行观察的国家之一,因此,人们很早就掌握了气候与物候,对世界农业的发展作出非常重要的贡献。所以虽然春节的名称不断地在改变,但是它的意义却始终没有变,对于指导农耕而言,非常重要,这也是历代帝王都非常重视它的缘故。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