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玆怎么读音是什么意思

作龜(作龟),◆古代有大事,用火灼龜甲,視其裂紋,以卜吉凶,稱“作龜”。○《周禮‧春官‧大卜》:“以邦事作龜之八命。”○[鄭玄]注:“國之大事,待蓍龜而決者有八,定作其辭,於將卜以命龜也。”

子龜(子龟),◆1.[漢][王莽]時錢幣中的一種。○[王莽]即位後,罷錯刀、契刀及五銖錢,更作金、銀、龜、貝、錢、布六種錢幣。龜幣又有元龜、公龜、侯龜、子龜,是為龜寶四品,“子龜”幣值最小。參閱《漢書‧食貨志下》。2.[漢][王莽]時錢幣中的一種。○[王莽]即位後,罷錯刀、契刀及五銖錢,更作金、銀、龜、貝、錢、布六種錢幣。參閱《漢書‧食貨志下》。

元龜(元龟),◆1.大龜。古代用於占卜。○《書‧金縢》:“今我即命於元龜。”○[孔]傳:“就受三王之命於大龜,卜知吉凶。”○《史記‧龜策列傳》:“[紂]為暴虐,而元龜不占。”○[唐][楊巨源]《元日觀潮》詩:“北極長尊報聖期,[周]家何用問元龜。”○[漢][蔡邕]《薦邊讓書》:“伏惟幕府初開,博選精英,華髮舊德,並為元龜。”◆2.借指謀士。◆3.比喻可資借鑒的往事。○《三國志‧吳志‧吳主傳》:“近[漢高祖]受命之初,分裂膏腴以王八姓,斯則前世之懿事,後王之元龜。”○[晉][劉琨]《勸進表》:“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元龜也。”◆4.[漢][王莽]時貨幣。龜寶四品(元龜、公龜、侯龜、子龜)之一。○《漢書‧食貨志下》:“元龜,岠冉,長尺二寸,直二千一百六十,為大貝十朋。”

玉龜山(玉龟山),◆傳說中的仙山名。○[南朝][梁武帝]《玉龜曲》:“[玉龜山],真長仙。九光耀,五雲生。”○[唐][嚴休復]《唐昌觀玉蕊花折悵人》詩之二:“羽車潛下[玉龜山],塵世何由睹蕣顏。”

玉龜(玉龟),◆1.傳說中的神龜。古以玉龜出為吉祥的徵兆。○《史記‧龜策列傳》:“記曰:‘能得名龜者,財物歸之,家必大富至千萬。’一曰‘北斗龜’……八曰‘玉龜’:凡八名龜。”○[北齊][邢劭]《甘露頌》:“玉龜出沼,鳴鳳在阿。”○《隋書‧禮儀志一》:“石魚彰合符之徵,玉龜顯永昌之慶。”○[宋][柳永]《巫山一段雲》詞:“清旦朝[金母],斜陽醉[玉龜]。”◆2.即玉龜山。傳說中的仙山。

玄龜(玄龟),◆元龜,大龜。○《詩‧魯頌‧泮水》:“憬彼[淮]夷,來獻其琛,玄龜象齒,大賂南金。”○[宋][晁補之]《次韻鄧正字慎思秋日同文館》:“黃鶴愁嚴道,玄龜困[呂梁]。”○[明][鄭若庸]《玉玦記‧博奕》:“大具南金,驪珠璞玉,玄龜象齒。”

香龜(香龟),◆一種熏香的器皿。○[宋][洪邁]《夷堅甲志‧酒駝香龜》:“[徽廟]有飲酒玉駱駝,大四寸許,貯酒可容數升。香龜小如拳,類紫石而瑩,每焚香,以龜口承之,煙盡入其中。二器固以黃蠟,遇游幸必懷以往。去窒蠟,即駝出酒,龜吐香。禁中舊無之,或傳[林靈素]所獻也。”

西龜(西龟),◆古代占卜用龜的一種。○《周禮‧春官‧龜人》:“龜人掌六龜之屬,各有名物……西龜曰雷屬。”

烏龜(乌龟),◆1.爬行動物。體扁有硬甲,頭尾四肢能縮入殼內,生活在河流、湖泊裡,龜甲能入藥。亦叫金龜,俗稱王八。○[唐][韓愈]《月蝕詩效玉川子作》:“烏龜怯姦怕寒,縮頸以殼自遮。”○[元][尚仲賢]《單鞭奪槊》第二摺:“如今只學烏龜法,得縮頭時且縮頭。”○[明][謝肇淛]《五雜俎‧人部四》:“今人以妻之外淫者,目其夫為烏龜,蓋龜不能交而縱牝者與蛇交也。”○《紅樓夢》第二八回:“女兒悲,嫁了個男人是烏龜。”○[胡適]《<鏡花緣>的引論(四)》:“婦人和別的男子有愛情,自己的丈夫若寬恕了他們,社會上便要給他‘烏龜’的稱號。”◆2.譏稱妻有外遇的人。◆3.舊時稱開設妓院或在妓院執役的男子。○《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二:“誰知這人,卻是[揚州]一個大光棍,當機兵,養娼妓,接子弟的,是個煙花的領袖,烏龜的班頭。”○《儒林外史》第二二回:“兩個秀才一眼看見[王義安],那穿繭綢的道:‘這不是我們這裡[豐家巷]婊子家掌櫃的烏龜[王義安]?’”

天龜(天龟),◆1.[周]官龜人所掌六龜之一。○《周禮‧春官‧龜人》:“龜人掌六龜之屬,各有名物。天龜曰靈屬。”○《星經》卷下:“天龜六星,在尾南漢中。”◆2.星名。

守龜(守龟),◆天子諸侯占卜用的龜甲。據《周禮》,此龜甲由專人(稱龜人)掌守,故稱。○《左傳‧昭公五年》:“寡君聞君將治兵於敝邑,卜之以守龜,曰,余亟使人犒師,請行以觀王怒之疾徐,而為之備,尚克知之。”○《管子‧小匡》:“庶神不格,守龜不兆,握粟而筮者屢中。”○《孔子家語‧好生》:“[臧氏]家有守龜者,名曰蔡。”○[宋][洪邁]《容齋續筆‧臧氏二龜》:“蔡者,國君之守龜,出[蔡]地,因以為名焉。”亦指掌管龜卜的人。○《國語‧魯語下》:“老請守龜卜室之族。”○[韋昭]注:“守龜,卜人。”

石龜(石龟),◆石琢的龜。古或用作瑞物。○《漢書‧王莽傳中》:“皇天眷然,去[漢]與[新],以丹石始命於皇帝……皇帝復謙讓,未即位,故三以鐵契,四以石龜。”○《太平廣記》卷三七四引[南朝][梁][任昉]《述异記》:“海畔有大石龜,俗云[魯班]所作。夏則入海,冬則復止於山上。○[陸機]詩云:石龜常懷海,我寧忘故鄉。”

神龜樂(神龟乐),◆謂像神龜那樣自得其樂。比喻不為仕宦所羈,逍遙自在。○[宋][范仲淹]《出守桐廬道中十絕》之十:“風塵日已遠,郡枕[子陵]溪。始見神龜樂,優優尾在泥。”參見“曳尾塗中”。

神龜(神龟),◆1.傳說中稱有靈異的龜。○《莊子‧秋水》:“[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正緯》:“馬龍出而大《易》興,神龜見而《洪範》燿。”○[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介一‧水龜》:“在水曰神龜……後世不分山澤水火之異,通以小者為神龜。”◆2.水龜的別稱。中醫用以製作龜甲入藥。

山龜(山龟),◆龜的一種。生於山中。○《爾雅‧釋魚》:“七曰山龜。”○[邢昺]疏:“山龜,生山中者。”

三龜(三龟),◆古代卜筮之法。○《書‧金縢》:“乃卜三龜,一習吉。”○[孔]傳:“以三王之龜卜。”○[孔穎達]疏:“《周禮‧太卜》:‘掌三兆之法:一曰玉兆,二曰瓦兆,三曰原兆。’三兆各別,必[三代]之法也。○《洪範》卜筮之法,‘三人占,則從二人之言’。是必[三代]之法並用矣。”按,三王,指[太王]、[王季]、[文王]。

謀龜(谋龟),◆問卜;求卜。○[晉][左思]《魏都賦》:“爰初自臻,言占其良。謀龜謀筮,亦既允臧。”○[唐][司空圖]《王縱追述碑》:“地啟佳城,儀陳詔葬,舞鶴既占於形勢,謀龜乃兆於公侯。”○[劉師培]《文說‧宗騷》:“凄涼誰語,[詹尹]謀龜;禍福無門,[賈生]賦鵩:此《易》教之支流也。”

命龜(命龟),◆古人占凶吉,必將所卜之事告卜人以龜占之,稱為命龜。亦泛指灼龜問卜。○《周禮‧春官‧大卜》:“大祭祀則視高命龜。”○[鄭玄]注:“命龜,告龜以所卜之事。”○《禮記‧雜記上》:“大夫之喪,大宗人相,小宗人命龜,卜人作龜。”○[孫希旦]集解:“命龜,述命以告卜人也。”○《詩‧鄘風‧定之方中》“卜云其吉”[毛]傳:“建國必卜之,故建邦能命龜……可謂有德音,可以為大夫。”○[唐][孔穎達]疏:“建邦能命龜者,命龜以遷,取吉之意。”

毛龜(毛龟),◆[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上:“龜,千年生毛。龜,壽五千年,謂之神龜,萬年曰靈龜。”後因以“毛龜”為長壽的象徵。○[唐][白居易]《喜老自嘲》詩:“毛龜蓍下老,蝙蝠鼠中仙。”

毛寶放龜(毛宝放龟),◆1.《晉書‧毛寶傳》:“初,[寶]在[武昌],軍人有於市買得一白龜,長四五寸,養之漸大,放諸[江]中。○[邾城]之敗,養龜人被鎧持刀,自投於水中,如覺墮一石上,視之,乃先所養白龜,長五六尺,送至東岸,遂得免焉。”後因以“毛寶放龜”為施恩獲報之典實。○[明][馬中錫]《中山狼傳》:“昔[毛寶]放龜而得渡,[隋侯]救蛇而獲珠。”◆2.《晉書‧毛寶傳》:“初,[寶]在[武昌],軍人有於市買得一白龜,長四五寸,養之漸大,放諸[江]中。○[邾城]之敗,養龜人被鎧持刀,自投於水中,如覺墮一石上,視之,乃先所養白龜,長五六尺,送至東岸,遂得免焉。”後因以“毛寶放龜”為施恩獲報之典實。……..

靈龜(灵龟),◆1.龜的一種。蠵之別名。○《爾雅‧釋魚》:“二曰靈龜。”○[郭璞]注:“[涪陵郡]出大龜,甲可以卜,緣中文似玳瑁,俗呼為靈龜。即今觜蠵龜,一名靈蠵,能鳴。”○《墨子‧親士》:“是以甘井近竭,招木近伐,靈龜近灼,神蛇近暴。”◆2.泛指用以占卜的大龜。◆3.有靈應的龜兆。○《易‧頤》:“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孔穎達]疏:“靈龜,謂神靈明鑒之龜兆。”◆4.神龜。○《文選‧曹植<七啟>》:“假靈龜以託喻,寧掉尾於塗中。”○[李善]注:“《莊子》曰:[楚王]使大夫往聘[莊子]。○[莊子]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南唐][李中]《鶴》詩:“好共靈龜作儔侶,十洲三島逐仙翁。”○[清][金農]《寒夜過荊山人山居》詩:“想見苦吟風燭下,靈龜屏息玉蟾枯。”◆5.比喻有才之士。○[唐][元稹]《酬李六醉後見寄口號》:“潦倒慚相識,平生頗自奇。明公將有問,林下是靈龜。”◆6.指金錢龜。因其小巧玲瓏,故稱。○[前蜀][貫休]《再逢虛中道士》詩之二:“囊裏靈龜小似錢,道伊年與我同年。”

金龜子(金龟子),◆蟲名。俗稱金蟲。種類頗多。○[唐][段公路]《北戶錄‧金龜子》:“金龜子,甲蟲也。五六月生於草蔓上,大於榆莢,細視之,真金帖龜子。行則成雙,類璧龜耳。其蟲死則金色隨滅,如螢光也。南人收以養粉。”徐珂《清稗類鈔‧動物‧金龜子》:“金龜子,俗稱金蟲,體長六七分,金綠色,背有甲,六足,種類甚多。有一種害稻者,其幼蟲色白,是為蠐螬,棲稻根,齧食之。及化為成蟲,仍食稻葉,旋產卵於葉鞘,農家苦之。”

金龜(金龟),◆1.黃金鑄的龜紐官印。○[漢]代皇太子、列侯、丞相、大將軍等所用。見《漢官儀》卷下、《漢舊儀補遺》卷上。後泛指高官之印。○[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金龜紫綬,以彰勳則。”○[唐][盧照鄰]《失群雁》詩:“金龜全寫[中牟]印,玉鵠當變[萊蕪]釜。”○[元][薩都剌]《再贈李溉之學士》詩:“笑擲金龜上酒船,不須圖像在[凌煙]。”○[唐][權德輿]《奉送孔十兄賓客承恩致政歸東都舊居》詩:“角巾華髮忽自遂,命服金龜君更與。”○[明][沈鯨]《雙珠記‧西市認母》:“珮玎咚,腰掛金龜,近天顏,談道經幃。”◆2.[唐]代官員的一種佩飾。○[唐]初,內外官五品以上,皆佩魚袋。○[武后][天授]元年,改內外官佩魚為佩龜。三品以上龜袋用金飾,四品用銀飾,五品用銅飾。○[中宗]初罷龜袋,復佩魚。3.指所佩雜玩之物。○[唐][李白]《對酒憶賀監》詩序:“太子賓客[賀公],於[長安][紫極宮]一見余,呼余為‘謫仙人’,因解金龜,換酒為樂。”○[王琦]注:“金龜蓋是所佩雜玩之類,非[武后]朝內外官所佩之金龜。”○[明][何景明]《過寺中飲贈張元德侍御》詩:“腰下金龜在,明朝付酒壚。”○[明]徐渭《賀知章乞鑒湖一曲圖》詩:“幸有雙眸如[鏡水],一逢[李白]解金龜。”

解龜(解龟),◆解下龜印。指辭官。○《文選‧謝靈運<初去郡>詩》:“牽絲及[元興],解龜在[景平]。”○[李善]注:“解龜,去官也。”○[張銑]注:“解龜,謂解去所佩龜印也。”○[唐][杜牧]《正初奉酬歙州刺史邢群》詩:“一壑風煙[陽羨]里,解龜休去路非賒!”[明][唐順之]《罷病歸訪王山人含真》詩:“還因解龜後,重問養雞鄉。”

黃金龜(黄金龟),◆帶龜鈕的金印。○[漢]官俸二千石以上者所佩。○[唐][劉禹錫]《和董庶中古散調詞贈尹果毅》:“一言合侯王,腰佩黃金龜。”

河目龜文(河目龟文),◆古指公侯外貌。○《文選‧劉孝標<辯命論>》:“河目龜文,公侯之相。”○[李周翰]注:“目上下正平曰河目,龜文謂足有龜文也。”

河龜(河龟),◆傳說[黃河]中背負洛書的神龜。○[唐][黃滔]《省試人文化天下賦》:“且文也肇自[河]龜見,洛書陳。”參見“河圖洛書”。

龜字(龟字),◆1.相傳[夏禹]治水時有神龜出於[洛水],背上有裂紋,紋如文字,有數至於九,[禹]取法而作“九疇”。見《書‧顧命》、《洪範》之[孔]傳。後遂用作典故,以“龜字”作為帝王者受命的吉兆。○[唐][盧照鄰]《<樂府雜詩>序》:“君升堂入室,踐龜字以長驅,藏翼蓄鱗,展龍圖以高視。”○[唐][崔融]《代皇太子賀石龜負圖表》:“昔者[黃轅]東省,[河]獻龍書,[蒼頡]南巡,[洛]呈龜字。”○[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敘畫之源流》:“古先聖王受命應籙,則有龜字效龜,龍圖呈寶,自[巢][燧]以來,皆有此瑞。”◆2.相傳[夏禹]治水時有神龜出於[洛水],背上有裂紋,紋如文字,有數至於九,[禹]取法而作“九疇”。見《書‧顧命》、《洪範》之[孔]傳。○[唐][盧照鄰]《<樂府雜詩>序》:“君升堂入室,踐龜字以長驅,藏翼蓄鱗,展龍圖以高視。”○[唐][崔融]《代皇太子賀石龜負圖表》:“昔者[黃轅]東省,[河]獻龍書,[蒼頡]南巡,[洛]呈龜字。”○[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敘畫之源流》:“古先聖王受命應籙,則有龜字效龜,龍圖呈寶,自[巢][燧]以來,皆有此瑞。”

龜子(龟子),◆1.即龜奴。○[明][范濂]《雲間據目抄‧記風俗》:“近年即僕夫、龜子皆用攢盒,飲酒遊山,郡城內外,始有攢盒店。”○《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四回:“他本來是[鎮江]的一個龜子,有兩個妹子在[鎮江]當娼。”參見“龜奴”。○[金][周昂]《即事》詩之一:“新得家書來報喜,舊時龜子遶床行。”參見“龜兒”。2.指小兒。

龜主(龟主),◆猶魁首。古時龜卜能預知吉凶,因以稱事物的主宰為“龜主”。

龜章(龟章),◆即龜印。○[南朝][宋][謝晦]《悲人道》:“分河山之珪組,繼文武之龜章。”○[唐][王勃]《上武侍極啟》:“粲貂冕於金軒,藻龜章於玉署。”○[宋][陸游]《自述》詩:“科賜龜章紆舊紫,養成鵠鬢掃餘青。”參見“龜印”。

龜玉(龟玉),◆指龜甲和寶玉。古代認為是國家的重器。○《禮記‧玉藻》:“執龜玉,舉前曳踵,蹜蹜如也。”○[宋][葉適]《會昌觀小集呈坐上諸文友》詩:“諸豪藹時彥,靈美競龜王。”亦泛指國運。○[南朝][宋][謝靈運]《撰征賦》:“憫[隆安]之致寇,傷龜玉之毀碎。”○《舊唐書‧懿宗紀論》:“雖有[文][景]之英繼,難以興焉,自茲龜玉之不昌,固其宜矣。”

龜陰田(龟阴田),◆1.指山東[龜山]北面的土地。○[春秋][魯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魯國]在[孔子]幫助下,迫使[齊景公]歸還了以前侵奪的[魯國]三邑,即此。○《左傳‧定公十年》:“[齊]人來歸[鄆]、[讙]、[龜陰]之田。”此事亦載於《史記‧孔子世家》。後遂用作典故;或以“龜陰田”比喻歸還的失地或失物。○[清]程夢星《歸畫行》:“[秦]庭忍棄連城璧,[齊]人竟返[龜陰田]。”亦省作“龜陰”、“龜陰”、“龜田”。○[唐][駱賓王]《上袞州崔長史啟》:“佐[龜陰]而演化,務肅百城;輔[麟壤]以宣風,恩覃千里。”○[清][吳偉業]《夜宿蒙陰》詩:“[蒙嶺]出泉茶辨性,[龜田]加火穀占年。”○[吳翌鳳]注:“[龜山]北有沃壤,所謂[龜陰]之田也。”○[清][姚鼐]《哭孔撝約三十韻》:“[龜陰]人去少,[舒口]雁來遲。”◆2.指山東[龜山]北面的土地。○[春秋][魯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魯國]在[孔子]幫助下,迫使[齊景公]歸還了以前侵奪的[魯國]三邑,即此。此事亦載於《史記‧孔子世家》。○[清]程夢星《歸畫行》:“[秦]庭忍棄連城璧,[齊]人竟返[龜陰田]。”亦省作“龜陰”、“龜陰”、“龜田”。○[唐][駱賓王]《上袞州崔長史啟》:“佐[龜陰]而演化,務肅百城;輔[麟壤]以宣風,恩覃千里。”○[清][吳偉業]《夜宿蒙陰》詩:“[蒙嶺]出泉茶辨性,[龜田]加火穀占年。”○[吳翌鳳]注:“[龜山]北有沃壤,所謂[龜陰]之田也。”○[清][姚鼐]《哭孔撝約三十韻》:“[龜陰]人去少,[舒口]雁來遲。”

龜陰(龟阴),◆1.古邑名。因位於[龜山]北面,故稱。故址在今[山東][新泰]西南。○《春秋‧定公十年》:“[齊]人來歸[鄆]、[讙]、[龜陰]之田。”○[孔穎達]疏:“山北曰陰,田在[龜山]北,其邑即以[龜陰]為名。”一本作“龜陰”。2.見“龜陰田”。

龜言(龟言),◆1.古人以為龜為四靈之一。傳說千歲之龜能作人言,故古代小說筆記中常有龜言的傳述。○[南朝][宋][劉敬叔]《异苑》卷三:“[吳][孫權]時,[永康縣]有人入山,遇一大龜,即束之以歸。龜便言曰:‘遊不量時,為君所得。’人甚怪之,擔出欲上[吳王]……既至[建業],[權]命煮之,焚柴萬車,語猶如故。○[諸葛恪]曰:‘燃以老桑樹,乃熟。’獻者乃說龜樹共言。○[權]使人伐桑樹煮之,龜乃立爛。”○[北周][庾信]《小園賦》:“龜言此地之寒,鶴訝今季之雪。”○[倪璠]注:“‘龜言此地之寒’者,此己時在[西魏],如客龜也。”○《太平御覽》卷五五九引[南朝][宋][鄭緝之]《東陽記》:“[獨公山]有古冢臨溪,其塼文曰:‘筮言吉,龜言凶。’”[唐][張鷟]《朝野僉載》卷五:“[東都][豐都]市在[長壽]市之東北。初築市垣,掘得古冢……得銘云:‘筮道居朝,龜言近市,五百年間,於斯見矣。’當時達者參驗,是[魏][黃初]二年所葬也。”○[清][姚鼐]《方侍廬先生墓志銘》:“弟子所悼,營是幽宮;龜言既從,以安厥終。”◆2.龜卜所得之兆。

龜星(龟星),◆1.星名。語出《星經‧天龜》:“天龜六星在尾南[漢中],主卜吉凶。”○[隋][丹元子]《天步歌‧尾宿》:“江指尾中當[宋]下,龜星不見象非虛。”◆2.星名。○[隋][丹元子]《天步歌‧尾宿》:“江指尾中當[宋]下,龜星不見象非虛。”

龜相(龟相),◆相傳古代文臣占卜時所用的一種龜。○[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介一‧水龜》:“彼有龜王、龜相、龜將等名,皆視其腹背左右之文以別之……言占事帝王用王,文用相,武用將,各依等級。”參見“龜王”。

龜文(龟文),◆1.龜背的紋理。○[漢][蔡邕]《篆勢》:“文體有六篆,巧妙入神,或象龜文,或比龍鱗。”○《後漢書‧李固傳》:“[固]貌狀有奇表,鼎角匿犀,足履龜文,後為太尉。”○[李賢]注:“足履龜文者,二千石。見《相書》。”○《文選‧劉孝標<辯命論>》:“河目龜文,公侯之相。”○[李周翰]注:“目上下正平曰河目,龜文,謂足有龜文也。”○《說郛》卷九二引[唐][張懷瓘]《書斷‧古文》:“仰觀奎星圓曲之勢,俯察龜文鳥跡之象,博采眾美,合而為字,是曰古文。”參見“龜字”。○[唐][張少博]《石硯賦》:“光鳥跡於青簡,發龜文於鴻筆。”◆2.泛指古文字。

龜王(龟王),◆1.傳說中指龜中之王。○[南唐][劉崇遠]《金華子雜編》卷下:“龜值中紋名曰千里,其近首橫紋之第一級,左右有斜理,皆接於千里者,龜王之紋也。今取常龜驗之,莫有也。”○[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介一‧水龜》:“彼有龜王、龜相、龜將等名,皆視其腹背左右之文以別之。龜之直中文,名曰千里。其首之橫文第一級左右有斜理皆接乎千里者,即龜王也。他龜即無此矣。言占事帝王用王,文用相,武用將,各依等級。”◆2.見“龜主”。

龜圖(龟图),◆1.即“洛書”。語本《緯捃‧龍魚河圖》:“[堯]時與群臣賢者到[翠媯]之川,大龜負圖來投[堯],[堯]敕臣下寫取如瑞應,寫畢龜還水中。”○[南朝][陳][沈炯]《歸魂賦》:“[岐周][景毫]之地,龜圖雀書之秘。”後以為歌頌帝王瑞應之詞。○《隋書‧禮儀志一》:“爰始登極,蒙授龜圖,遷都定鼎,醴泉出地,平[陳]之歲,龍引舟師。”○[唐][魏徵]《九成宮醴泉銘》:“雲氏龍官,龜圖鳳紀。”○《史記‧龜策列傳》:“能得名龜者,財物歸之,家必大富至千萬。一曰‘北斗龜’……八曰‘玉龜’,凡八名龜。龜圖各有文在腹下,文云云者,此某之龜也。”◆2.指占卜書中所繪名龜的圖樣。◆3.即“洛書”。歌頌帝王瑞應之詞。○《隋書‧禮儀志一》:“爰始登極,蒙授龜圖,遷都定鼎,醴泉出地,平[陳]之歲,龍引舟師。”○[唐][魏徵]《九成宮醴泉銘》:“雲氏龍官,龜圖鳳紀。”○《史記‧龜策列傳》:“能得名龜者,財物歸之,家必大富至千萬。一曰‘北斗龜’……八曰‘玉龜’,凡八名龜。龜圖各有文在腹下,文云云者,此某之龜也。”

龜頭(龟头),◆1.碑座下龜形的頭部。○[唐][李白]《襄陽歌》:“君不見[晉]朝[羊公]一片石,龜頭剝落生莓苔。”參見“龜趺”。○[蔣光慈]《少年飄泊者》十四:“商務會長是[廣東]人,聽說從前當過龜頭,做過流氓。”○[聶紺弩]《倫理三見》:“不管鴇母龜頭鞭打不鞭打,轉賣不轉賣,只問自己會不會接客。”◆2.舊時在妓院執役或管理妓女的男子。◆3.陰莖前端膨大的部分。

龜田(龟田),◆見“龜陰田”。

龜臺(龟台),◆傳說中的仙人居處。○[唐][羅隱]《雪中懷友人》詩:“[兔苑]舊遊盡,龜臺仙路長。”○[宋][趙崇絢]《雞肋‧玉樓》:“《集仙傳》:[王母]所居龜臺有玉樓十二。”○[元][袁桷]《次韻周南翁退朝》之一:“龜臺新按《霓裳曲》,獸鼎重然甲煎香。”

龜書(龟书),◆1.謂神龜負書。○《文選‧張衡<東京賦>》:“龍圖授[羲],龜書畀[姒]。”○[薛綜]注:“《尚書》傳曰:‘天與[禹],[洛]出書,謂神龜負文而出,列於背。’”[唐][張九齡]《龍池聖德頌》:“浩浩洪水,包山襄陵。○[舜]亦命[禹],[夏]氏以興。龍圖龜書,二王是膺。○[湯][武]以下,夫何足徵。”○[明][楊慎]《觀<論衡>有感衍其義為韻語》:“龍圖天苞呈,龜書地符示。”○《宋書‧符瑞志上》:“[洛]出“龜書”六十五字,是為《洪範》,此謂‘[洛]出“書”者也。’”參見“洛書”。2.神龜所負之書。指“洛書”。

龜壽(龟寿),◆舊傳龜有千年之壽,故用以稱長壽。○[宋][葉適]《資政殿學士參政樞密楊公墓志銘》:“瞻彼[何山],言樹之麓;豹文而隱,龜壽而伏。”

龜手(龟手),◆1.凍裂手上皮膚。龜,通“皸”。○《莊子‧逍遙游》:“[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郭慶藩]集釋引[李楨]曰:“龜手,《釋文》云:‘[徐]舉倫反’,蓋以龜為皸之假借。”○[明][袁宏道]《潞河舟中和小修別詩》之二:“龜手衣猶在,齊眉案尚溫。”○[景耀月]《讀史感言》詩:“[吳][越]不習師,空善不龜手。”◆2.凍裂手上皮膚。○《莊子‧逍遙游》:“[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郭慶藩]集釋引[李楨]曰:“龜手,《釋文》云:‘[徐]舉倫反’,蓋以龜為皸之假借。”○[明][袁宏道]《潞河舟中和小修別詩》之二:“龜手衣猶在,齊眉案尚溫。”○[景耀月]《讀史感言》詩:“[吳][越]不習師,空善不龜手。”

龜山(龟山),◆1.山名。在[山東省][泗水縣]東北。○《詩‧魯頌‧閟宮》“奄有[龜][蒙]”[唐][孔穎達]疏:“[魯]境又同有[龜山]、[蒙山],遂包有極東之地。”○[唐][李白]《紀南陵題五松山》詩:“[龜山]蔽[魯國],有斧且無柯。”○[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漸江水》:“[浙江]又北逕[山陰縣]西,西門外百餘步,有怪山……其形似龜,故亦有[龜山]之稱也,[越]起[靈臺]於山上。”◆2.山名。在[浙江省]。◆3.山名。在[四川省]。○[宋][王象之]《輿地紀勝‧涪州》:“[龜山]在[黔江]東岸之山,今州治據一小山,其形如龜。”◆4.山名。在[福建省][將樂縣]東北。○《大明一統志‧延平府》:“[龜山]在[將樂縣]北三里,山形如龜,[宋][楊時]歸休於此,因號[龜山]。”◆5.山名。在[湖北省][武漢市][漢陽城]東北,[長江]之濱,與[武昌]之[蛇山]隔[江]相望。又稱[魯山]、[大別山]。◆6.山名。在[江蘇省][盱眙縣]。相傳[禹]治[淮],獲水神[無支祁],鎮之[龜山]之下,即此。參閱《大平寰宇記‧臨淮縣》。◆7.山名。在[江蘇省][蘇州市][鄧尉山]北。參見“龜峰”。

龜人(龟人),◆[周]官名。春官之屬,祭祀時奉龜供卜。○《周禮‧春官‧龜人》:“龜人,掌六龜之屬,各有名物。”○[孫詒讓]正義:“‘掌六龜之屬’者,此官掌藏龜。”

龜年(龟年),◆龜齡。比喻長壽。○[太平天國][洪仁玕]等《戒浮文巧言諭》:“至祝壽浮詞,如‘鶴算’、‘龜年’……尤屬不倫,且涉妄誕。”參見“龜年鶴壽”。

龜謀(龟谋),◆謂龜卜。○《文選‧任昉<齊竟陵文宣王行狀>》:“今先遠戒期,龜謀襲吉。”○[李善]注:“《尚書》曰:‘謀及卜筮。’[孔安國]曰:‘龜曰卜。’”[南朝][梁][何遜]《哭吳興柳惲》詩:“曲悟同神解,龜謀信有知。”○[唐][楊炯]《從甥梁錡墓志銘》:“從日月於龜謀,考圖書於馬鬣。”

龜毛(龟毛),◆見“龜毛兔角”。

龜馬(龟马),◆傳說中背負“河圖”、“洛書”的神龜和龍馬。○[宋][劉克莊]《沁園春‧六和林卿韻》詞:“但負圖龜馬,藏之為寶;舐丹雞犬,去不能將。”○[錢仲聯]箋注:“《稽瑞》引《尚書中候》:‘[堯]沉璧於[洛],玄龜負書而出,背甲赤文成字,止於壇。’《禮記‧禮運》:‘故天不愛其道,地不愛其寶……[河]出馬圖。’[鄭玄]注:‘馬圖,龍馬負圖而出也。’”參見“河圖”、“洛書”、“龍馬”。

龜龍(龟龙),◆1.龜和龍。古人以為均是靈物。○《禮記‧禮運》:“何謂四靈?麟鳳龜龍,謂之四靈。”○[漢][蔡邕]《郭泰碑》:“猶百川之歸巨海,鱗介之宗龜龍也。”○[唐][李白]《化城寺大鐘銘》:“丞尉等並衣冠之龜龍,人物之標準。”○《新唐書‧崔仁師傳》:“[液]字[潤甫],尤工五言詩,[湜]([崔湜])嘆,因字呼曰:‘[海子],我家龜龍也!’”◆2.比喻傑出人物。◆3.指[漢武帝]時的龜文錢幣和龍文錢幣。○[漢][桓寬]《鹽鐵論‧錯幣》:“其後稍去舊幣,更行白金龜龍。民多巧新幣。幣數易而民益疑。”參閱《漢書‧食貨志下》。

龜林(龟林),◆指邊遠之地。○[北周][庾信]《周車騎大將軍賀婁公神道碑》:“至如禪河清論,《秋水》高談,故以辨折龜林,聲馳[鹿野]。”○[北周][庾信]《周上柱國齊王憲神道碑銘》:“悠哉朔方,逖矣窮陰,山連鳥道,地盡龜林。”○[倪璠]注:“地盡龜林,言地直通西域之遠也。”○[隋][薛道衡]《老氏碑》:“流沙蟠木,鳳穴龜林,異類歸款,萬方宅心。”

龜精(龟精),◆道教指練內丹時產生的真氣。

龜腳(龟脚),◆可食用。形似龜腳,有石灰質的殼,足能從殼口伸出捕取食物。產於[中國][浙江]以南沿海。○[清][周亮工]《閩小記‧龜腳》:“[閩中]海錯,名龜腳者,蚌蛤之屬,味劣,而值亦甚賤。”

龜將(龟将),◆相傳古代武將占卜時所用的一種龜。○[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介一‧水龜》:“彼有龜王、龜相、龜將等名,皆視其腹背左右之文以別之……言占事帝王用王、文用相、武用將,各依等級。”參見“龜王”。

龜化城(龟化城),◆[四川][成都]的別稱。○[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三:“[秦惠王]二十七年,使[張儀]築[成都城],屢穨。忽有大龜浮于江,至東子城東南隅而斃。○[儀]以問巫。巫曰:‘依龜築之。’便就。故名‘龜化城’。”亦省稱“龜城”。○[唐][戎昱]《成都暮雨秋》詩:“九月[龜城]暮,愁人閉草堂。”○[前蜀][杜光庭]《中和周天醮詞》:“咸知帝力,主復王謠,然後疇賞[龜城],拜章鳳闕。”○[宋][薛季宣]《張村》詩:“[青城]足躋攀,那染[龜城]塵。”

龜虎(龟虎),◆龜印和虎符。借指官位。○[唐][柳宗元]《獻弘農公五十韻以畢微志》:“龜虎休前寄,貂蟬冠舊行。”集注引[韓醇]曰:“龜,印也。○[衛宏]《漢舊儀》:列侯、丞相、將軍,皆黃金印、龜鈕……虎,符也,[漢文帝]初與郡守為銅虎符。”○[唐][柳宗元]《唐故邕管招討副使鄧君墓志銘》:“參帷幕之任,董龜虎之威。”

龜河(龟河),◆1.《書‧洪範》“天乃錫[禹]洪範九疇”[孔]傳:“天與[禹],[洛]出書。神龜負文而出,列於背,有數至於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常道。”後遂以“龜河”代稱[洛水]。○[唐][武三思]《奉和過梁王宅即目應制》:“鳳竹初垂籜,[龜河]未吐蓮。”參見“龜書”、“洛書”。2.《書‧洪範》“天乃錫[禹]洪範九疇”[孔]傳:“天與[禹],[洛]出書。○[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常道。”○[唐][武三思]《奉和過梁王宅即目應制》:“鳳竹初垂籜,[龜河]未吐蓮。”參見“龜書”、“洛書”。

龜骨(龟骨),◆龜甲。○《周禮‧春官‧龜人》“攻龜用春時”[漢][鄭玄]注:“治龜骨以春,是時乾解不發傷也。”○《急就篇》卷四:“亭歷桔梗龜骨枯。”○[顏師古]注:“龜骨謂龜甲也,枯者言其已死骨乾枯也。”○[唐][呂岩]《勉牛生夏侯生》詩:“鶴形兮龜骨,龍吟兮虎顏。”

龜兒子(龟儿子),◆方言。詈詞。川劇彈戲《喬老爺奇遇》第四場:“店媽:是哪一個背時砍腦殼的,在門外叫喊得這樣凶?把老娘門都打爛了,是要你龜兒子賠的啊!”[楊朔]《鐵騎兵》:“嘴裏罵道:‘龜兒子!咱們闖到什麼地方了?’”亦省作“龜兒”。○[沙汀]《丁跛公》:“但不多久,從團總到搖單雙寶的老八,都氣罵他道:‘這龜兒,就是中了頭獎,甚麼人還想沾你一文錢麼?’”

龜兒(龟儿),◆1.幼龜。○[南朝][梁][任昉]《述异記》卷下:“[王莽]時,[未央宮]中雨五銖錢,既而至地,悉為龜兒。”○[宋][張世南]《游宦紀聞》卷二:“[唐莊宗]時,有進六目龜者。○[敬新磨]獻口號云:‘不要鬧,不要鬧,聽取龜兒口號。六隻眼兒睡一覺,抵別人三覺。’”[宋][劉克莊]《滿江紅‧四首並和實之》詞:“[德耀]不嫌為隱髻,[龜兒]已解搖吟膝。”◆2.[唐][白居易]弟[行簡]之子字[阿龜]。○[白居易]有《聞龜兒詠詩》詩。後因以稱年幼的子侄。3.見“龜兒子”。◆4.[唐][白居易]弟[行簡]之子字[阿龜]。後因以稱年幼的子侄。

龜從(龟从),◆謂占卜得吉兆。○《書‧洪範》:“汝則從,龜從筮從。”○[孔]傳:“人心和順,龜筮從之,是謂大同於吉。”

龜城(龟城),◆見“龜化城”。

龜策(龟策),◆亦作“龜筴”。◆1.龜甲和蓍草。古代占卜之具。○《禮記‧月令》:“﹝孟冬之月﹞命太史釁龜莢,占兆,審卦吉凶。”○《楚辭‧卜居》:“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龜策誠不能知事。”○[宋][吳處厚]《青箱雜記》卷三:“蓋誠之所感,觸物皆通,不必專用龜策也。”○[清][惲敬]《讀<貨殖列傳>》:“其旁出者為刺客,為滑稽,為日者,為龜策,皆畸零之人。”◆2.指占卜之人。

龜步(龟步),◆[四川][成都]築城的故事。相傳“州城,[秦惠王]二十七年,[張儀]所築。初[儀]築城,屢穨不立,忽有大龜周行旋走,巫言依龜行處築之,遂得堅立。”事見《元和郡縣志‧劍南道上》。○[唐][駱賓王]《疇昔篇》:“川平煙霧開,遊戲[錦城]隈。墉高龜步轉,水淨雁文迴。”參見“龜化城”。

龜寶(龟宝),◆1.龜能卜吉凶,故稱之為寶。語出《禮記‧禮器》:“諸侯以龜為寶,以圭為瑞。”○《北史‧柳彧傳》:“[柳彧]正直之士,國之龜寶也。”○[南唐][劉崇遠]《金華子雜編》卷下:“胡人曰:‘此所謂龜寶也,稀世之靈物。’”○《漢書‧食貨志下》:“元龜岠冉長尺二寸,直二千一百六十,為大貝十朋。公龜九寸,直五百,為壯貝十朋。侯龜七寸以上,直三百,為幺貝十朋。子龜五寸以上,直百,為小貝十朋。是為龜寶四品。”◆2.[王莽]更改幣制時所鑄的龜幣名。◆3.龜能卜吉凶,故稱之為寶。○《北史‧柳彧傳》:“[柳彧]正直之士,國之龜寶也。”○[南唐][劉崇遠]《金華子雜編》卷下:“胡人曰:‘此所謂龜寶也,稀世之靈物。’”○《漢書‧食貨志下》:“元龜岠冉長尺二寸,直二千一百六十,為大貝十朋。公龜九寸,直五百,為壯貝十朋。侯龜七寸以上,直三百,為幺貝十朋。子龜五寸以上,直百,為小貝十朋。是為龜寶四品。”

公龜(公龟),◆[漢][王莽]時所鑄的一種貨幣。當時,貨幣有元龜、公龜、侯龜、子龜,稱為龜寶四品。○《漢書‧食貨志下》:“公龜九寸,直五百,為壯貝十朋。”當時,貨幣有元龜、公龜、侯龜、子龜,稱為龜寶四品。

飛龜(飞龟),◆道家仙藥名。○[北周][庾信]《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周冠軍伯柴烈李夫人墓志銘》:“飛龜之散,遣疾無徵;畫龍之符,留年不驗。”○[唐][溫庭筠]《老君廟》詩:“自憐金骨無人識,知有飛龜在石函。”

東龜(东龟),◆古代占卜用龜的一種。龜甲前長而甲緣青色。○《周禮‧春官‧龜人》:“掌六龜之屬,各有名物。天龜曰靈蜀……東龜曰果屬。”○[鄭玄]注:“東龜青。”○[賈公彥]疏:“《爾雅》云‘前弇果’,此云‘東龜曰果’。同稱果,故為一物,但在陽方,故甲向前長。”○[漢][張衡]《思玄賦》:“懼筮氏之長短兮,鑽東龜以觀禎。”○[唐][劉禹錫]《何卜賦》:“心回穴其莫曉兮,將取質夫東龜。”

地龜(地龟),◆古代稱龜的一種。○《周禮‧春官‧龜人》:“掌六龜之屬,各有名物:天龜曰靈屬,地龜曰繹屬,東龜曰果屬,西龜曰雷屬,南龜曰獵屬,北龜曰若屬。”

大龜(大龟),◆古稱大一尺二寸之龜,其甲用於占卜。○《書‧禹貢》:“[九江]納錫大龜。”○[孔]傳:“尺二寸曰大龜。”○《左傳‧昭公十八年》:“使[公孫登]徙大龜。”○[唐][韓愈]《復志賦》:“假大龜以視兆兮,求幽貞之所廬。”

大寶龜(大宝龟),◆古時天子寶藏用以卜疑的大龜甲。○《書‧大誥》:“用[寧王]遺我大寶龜,紹天明。”○[孔]傳:“遺我大寶龜,疑則卜之。”

不龜手(不龟手),◆冬天用藥塗手,使不皸裂,謂之不龜手。比喻本來微賤而終得富貴之人。○[唐][崔道融]《旅行》詩:“誰憐不龜手,他處卻封侯。”○[明][葉憲祖]《鸞鎞記‧論心》:“窮途正是不龜手,與世羞為[西子]顰。”參見“不龜手藥”。

寶龜(宝龟),◆1.古代用以占卜吉凶的龜。○《書‧大誥》:“[寧王]遺我大寶龜。”○《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初,[臧昭伯]如[晉],[臧會]竊其寶龜[僂句]。”○[宋][蘇軾]《坤成節功德疏文》之四:“右伏以上帝儲休,遺寶龜而降聖;群方仰德,執瑞玉以來賓。”○[唐][劉禹錫]《答饒州元使君書》:“[昌黎][韓宣英],好實蹈中之士也……是必能知風俗之良窳,采寮之善否,盍嘗問焉?足為群疑之寶龜也。”◆2.引申指能決疑的人。

白金龜龍(白金龟龙),◆[漢武帝]時所鑄三種銀合金錢幣。自重至輕,以龍、馬、龜三種圖形分別。○[漢][桓寬]《鹽鐵論‧錯幣》:“往古幣眾財通而民樂,其後稍去舊幣,更行白金龜龍,民多巧新幣。”參見“白金三品”。

白龜(白龟),◆白色的龜,古人以為瑞物。傳說[晉][咸康]中,[豫州]刺史[毛寶]戍[邾城],有軍人於市買得一白龜子長四五寸,養之漸大,放諸江中。○[邾城]之敗,養龜人自投於水中,覺如墮一石上,視之,乃先所養白龜,長五、六尺,送至東岸。徐游而去。事見[晉][陶潛]《搜神後記》卷十。○[前蜀][貫休]《江邊祠》詩:“精靈應醉社日酒,白龜咬斷菖蒲根。”○[明][沈德符]《野獲編‧禨祥‧白鹿》:“[嘉靖]十二年,[河南]巡撫[吳山]獻白鹿,為大臣諂媚之始,此後白兔、白龜、白鵲,相繼不絕。”

龜帶(龟带),◆猶龜綬。○《新唐書‧狄仁傑傳》:“﹝[狄仁傑]﹞俄轉[幽州]都督,賜紫袍、龜帶,后自製金字十二於袍,以旌其忠。”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3-07-06 16:28
下一篇 2023-07-06 16:4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