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taxi 的出处颇有渊源。早在18世纪,如果一个富有的英国人想进行一次短途旅游,他往往会雇用一辆单马双轮轻便车(cabriolet)。Cabriolet一词来源于一个法语动词,意思是“跳跃”。到了19世纪,人们开始用这个单词的缩略形式“cab”来指城市中专供出租的大型马车,今天我们常说的搭乘出租车(catching a cab)就是由此而来的。
古巴街道上古董级出租车
此外,那时的出租车也被称为hackneys或hacks,取自法语单词haquenee(horse,马)。时至今日,许多城市的出租车司机仍被称为hackies。
当然,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乘坐出租车也是要花钱的。在早些时候,出租车司机根据估计的路途距离来收取车费。但到19世纪晚期,有人发明了可自动测量车辆实际行进距离的计程器(taximeter),这个单词取自法语里的taxe (相当于英语的tariff)和metre(相当于英语的meter)。
1907年初春的一个夜晚,富家子弟亚伦同他的女友去纽约百老汇看歌剧。散场时,他去叫马车,问车夫要多少钱?虽然离剧场只有半里路远,车夫竞漫天要价,多出平时十倍的车钱,亚伦感到太离谱,就与车夫争执起来,结果被车夫打倒在地。
亚伦伤好后,为报复马车夫,就设想利用汽车来挤跨马车,后来他请了一个修理钟表的朋友设计了一个计程仪表,并且给出租车起名“Taxi-car”,这就是现在全世界通用的“Taxi”(的士)的来历。1907年10月1日,“的士”首次出现在纽约的街头。正是由于计程器的发明和应用,出租车很快就被人们称作taxicab,或简称为taxi。
“打的”这个词语并不是现代汉语中本来就有的词语,而是源自广东方言。出租车在经济比较发达的香港和广东地区较早出现,于是粤方言中也就相应地有了“搭的士”的说法。
最早,广州的出租车很多都是丰田皇冠
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租车这一新事物也成为内地社会生活的需要,“搭的士”的说法就传到了内地。不过“搭的士”的说法传到内地却成为“打的”,那么,这“搭”和“打”的一字之差又是怎么产生的呢?这可能与“搭”、“打”的音义有关。
逸闻趣事
普通的市民对轿车的认识,最早源于出租车穿梭于大街小巷。
当时的广州,绝大多数出租车是皇冠。曾经有一家五星级酒店引入过一批雪铁龙出租车,不过由于空调制冷效果不好、油耗太高、故障率偏高等影响,最终这批雪铁龙出租车没有持续太长时间,而日本车的空调好、油耗低、故障率低的声誉也最早是从这批师傅们口口相传的。追溯起来,日本车在广州乃至于华南的深远影响,是从当时开始的。
当时的出租车,一般是不直接收人民币的。由于接待外宾较多,出租车司机只接收外汇兑换券。1980年左右,广州出租车起步价大约是2.8元,对于当时平均月薪只有30多元的普通广州市民来说,“打的”就是一大奢望。
“打的”,绝非一般人承受得起的。直到1980年后期,私人“打的”才渐渐时髦起来。很多年轻人在谈恋爱时,男士为了显示绅士风度,偶尔还能阔绰地打一回车,和女朋友一起体验一下坐车的快意感觉。这是当年一大浪漫之事。
当时,在广州圈内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一场广州知名的招聘考试上,一位考官问女考生说,“如果你着急打车,边上有一位老外一起在等车,你如何抢得过老外?”一位女考生想了一想,干净利落地回答说:“我用百元大钞招呼他(出租车司机)。”当场,女孩的爽朗回答赢得了一阵赞许的掌声。
当时出租车稀少,一般人的确很难拦到车。1978年之后,一般平民对汽车的印象,最早始于的士,因此很多广州人一度把轿车都统一叫做“的士”。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