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基层管理者,科学合理使用激励手段是有效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一定方式的激励来调动员工的内在动力,对于激发员工潜力、提升主观能动性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我认为,根据不同时期的任务要求,采取的激励方式也有所不同,比较常见的有7种,分别是目标激励、群体激励、实惠激励、人情激励、民主激励、荣誉激励和赏识激励。
目标激励,即:坚持共同理想
所谓目标,实际是员工们期望取得的成就和成果。领导者所设定的目标要符合形势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真正反映员工需求,并让大家看到为之努力完全可以实现。对此,目标激励在这种情况下具有极大的正面激励作用。
群体激励,即:坚持集体主义精神
任何的研究、生产实施过程和最终成果,并非一人单独完成,渗透着集体的智慧。实践告诉我们,在基层单位、机关部门的员工中,各成员之间只有志同道合,思想作风相互感染,创新意识和创造思维才能不断激发和强化,才会迸发出新的巨大的群体功能。
恩格斯曾说过:“许多人写作,许多力量溶合为一个总的力量,这种力量和它一个个力量的总和是有本质区别的。”
因此,领导者必须在本单位、本部门中创造出一种环境,尽可能多地使员工们产生“从众行为”,营造出浓厚的团结、协作氛围,用这种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纠正个别员工的不良行为,确保目标的顺利完成。
比如:一个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级奖项,那么参加项目的所有成员都会为之兴奋、自豪。领导者应当采用多种手段为集体的工作效果负责,使每个成员都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尽自己的职责和义务形成一个以集体先进为荣,以集体落后为耻的向上氛围。
实惠激励,即:坚持公平合理
实惠就是看得见的眼前物质利益,包括工资、奖金、福利待遇等等。我们企、事业人员有的从事管理,有的从事技术研究,有的服务生产做辅助性工作,劳动强度不一,劳动环境有差别,付出的智力体力也都不同,应当有不同的劳动报酬。
但是纵观当今职场,“大锅饭”“平均主义”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无疑影响了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在奖金分配上,确有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奖金额度差无法体现”等现象,体现在工作中就是无论从事什么岗位,奖金差值并不大。因而,人们对奖金的兴趣逐渐降低,热情逐渐冷下来,慢慢地整个单位、部门呈现一潭死水。因此,在实惠激励中必须坚持公平合理,按劳取酬,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员工得到真正的实惠。
人情激励,即:坚持关心体贴
俗话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喜怒哀乐,人之常情”。情绪和情感的产生,是以人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为转移的,一般来说,当员工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便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反之则会引起不快和焦躁。对于每个人来讲,获得胜利或取得成绩都会兴高采烈,遇到危机则会产生紧张心理,碰到丑恶现象心生厌恶之情等等。
尤其很多员工在他们工作、学习、生活中要遇到各样外界因素的影响,在繁重的生产经营任务面前,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和负担,极易影响他们的正常情绪,破坏或中断创造思维。这个时候,他们非常需要认清激励,以外界的体贴和关怀抑制自己的失意,纠正不良情绪,重新振奋精神,再次投入到工作当中。
作为一个领导者,要善于抓好人情激励,平时要多了解掌握一些下属员工的家庭状况,经常找他们拉拉家常,问寒问暖,竭尽所能为他们排忧解难。这样做下去,员工们会感到组织和单位给予的温暖和体贴,可有效激发其内生动力。
民主激励,即:坚持相互尊重
上下级关系是由组织制度确定下来的隶属关系,又是在法律面前平等的公民关系,也是有共同理想的同志关系。所以,下属与领导者只有在平等互助的民主气氛中,才会有相互合作的良好效果。
作为一个领导者,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组织全体下属参与集体的行政、技术管理的决策,让他们当家做主人,这不仅是他们的民主权力,也是他们发挥自己才能的客观需要。
因此,领导者必须为他们参与民主管理创造条件,要坚持尊重的原则,使他们真正感到领导者真心实意听取他们的意见或建议,他们首先在心理上感受到尊重,这种尊重会迫使他们认真地思考问题,激励他们把自己的智慧和才华倾泻出来。
荣誉激励,即:坚持承认劳动价值
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从社会对自己的言行反馈中了解自身存在的价值,以此选择确定其价值的取向。荣誉,作为社会对人们积极良好言行肯定反馈,能满足劳动者的精神需要,强化自身言行的良好的趋势。
一名员工在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中,领导者如不在此时给予充分的肯定,不给予相应的荣誉,将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压抑他们的创造热情,将起到负激励的作用。比如,某一科技人员经过艰辛的努力取得优异的科研成果,给企业、给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一方面通过法定程序予以承认,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逐级给予荣誉称号。这不仅是他们最大的满足,而且使他们感到这是一种自身劳动价值被社会和企业承认的满足感。
赏识激励,即:坚持发挥专长的原则
赏识激励是最高层次的激励。在下属员工中的精神需求中,成就感是最高的需求。领导对下属“才华”“才能”的必要赏识,对他们来说犹如“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产生了强烈的满足和快乐之感。他们的自身素质和才能尽不均等,有的可以从事高、精、尖的工作,有的可以从事辅助工作,有的可以从事一般性的基础工作,不论从事何等层次的工作,都需要领导者对其成就的赏识。
当他们得到不同程度的赏识之后,都会有心满意足的快乐感。赏识,除了口头赞美之外,更重要的是因才而用,发挥他们的专长。所以,赏识激励的基本要求是,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专长,给他们分别提供发挥其才能的均等机会和条件,这样使下属的每一个成员心理中,形成有志者事竟成的顽强意志,激励其忘我劳动的情操,甘愿为单位做贡献的精神。
第一,企业的使命是让员工获得幸福。这点可能很多人不认同,因为很多企业都宣称“客户至上”“客户第一”,很少把员工防止第一。但我觉得,企业首先应该关心的恰是自己的员工。企业只有让员工获得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员工才能安居乐业,用心去给客户服务,才能让客户感到幸福。
第二,让员工获得成就感,有时候比物质奖励更加有价值。员工需要得到物质回报保障生活,但让员工获得能力上获得成长、在社会上获得尊重、在职业上获得成就感,更能持久地激励员工。
第三,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应该加强情感联系。现在很多企业抱怨员工对企业没有感情,是因为企业经营者跟员工之间的关系被定义为赤裸裸的“价值交换”的劳资关系,而没有感情联系,没有真正建立“心连心”的伙伴关系。这种关系势必不能让人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员工干一份工拿一份钱,很难主动去创新,企业就没有活力。没有活力的企业,效益怎么会高?
第四,企业对员工最大的慷慨,就是让员工获得成长。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归根结底要依靠人才。企业关心员工,让员工获得成长,觉得自己受到重视,才能对企业忠诚。员工对企业忠诚,把企业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自然会拼命努力工作,企业自然会向好的方向发展,效益更能提高。
总之,企业效益的提高不光靠对员工慷慨,还要在经营上多下功夫,激活员工的工作热情,增强创造创新能力,力争销售最大化、费用最小化。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绝大多数人都是能感知善恶冷暖的,企业对员工慷慨,员工相对的也会对企业慷慨。如此良性循环,企业自然能更好地发展。
如果你有不同看法,欢迎评论发表。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