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是谁平定的,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朝形成什么样的局面

趣谈答案:安史之乱后,吐蕃席卷而来,唐帝国十五日收复长安城,主要战术为巧用疑兵、内外呼应、识人之才,用人之能和部分天时地利起到的关键作用多方相结合,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大规模集团军收复都城及附属控制地的记录。

安史之乱大爆发后的唐帝国边防布局

安史之乱也就是著名的天宝之乱,这一次叛乱从公元755年12月16日开始,到公元763年2月17日截止。而此次叛乱先后经历过三代帝王,是唐帝国中后期破坏力较强的叛乱。

在接近10年的叛乱过程中,整个唐帝国的城防版图发生了剧烈变化。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唐帝国的城防版图发生变化的前提是因为安史之乱,而安史之乱发生之后,唐帝国的城防版图并没有及时扭转。正是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可预测的事情发生,最终导致了吐蕃趁乱来袭的悲剧。

尽征河陇、朔方之将镇兵入靖国难

在安史之乱发生之后,唐帝国的边防兵绝大多数都进入了内地,帮助唐帝国维系帝王的统治权力。安史之乱是谁平定的,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朝形成什么样的局面图1

  • 河陇、朔方的精兵悍将

赞磨 “为东面节度使,专河陇”

《新唐书·吐蕃传》当中,我们能够明显察觉到河陇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军事国防战略地。河陇之地也是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无论是在唐帝国时期还是南北宋时期都在河陇进行大规模的排兵布阵,为的就是抵御敌国。

只不过唐帝国的敌人和南北宋时期的敌人有着很大的差异性,这也就导致南北宋帝国和唐帝国心态的不同,唐帝国采取的是主动防御的姿态,而南北宋采取的是被动防御的姿态。

当我们拿出古地图仔细窥探河陇的地势,就不难发现这个位置位是当今年代的甘肃陇山和六盘山附近,准确的说是在甘肃龙山和六盘溪的西面。它所囊括的区域包括但不限于河西走廊,以及黄河支流的湟水流域。

而在盛唐时期,和龙地区有大量的精兵悍将,他们的存在可以遏制吐蕃的野心,对吐蕃起到战略震慑作用。因为吐蕃想要挥兵而上和大唐帝国进行一对一对决的话,就必须突破河陇的边防线,而突破河陇边防线之前,大唐帝国就能够明显察觉到敌方的军事意图,并且做好防范。

开元时置,治灵州

朔方也是唐朝的藩镇之一,而这个藩镇主要聚集地在宁夏的灵武西南方向。

有趣的是朔方集团军最开始的建立,并不是为了抵御吐蕃,和吐蕃也没有任何联系。因为在当时除了吐蕃之外,还有一个帝国就如同狗皮膏药一样,黏住了唐帝国。没错,就是著名的东突厥,也就是复兴之后的东突厥。安史之乱是谁平定的,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朝形成什么样的局面图2

东突厥再一次死灰复燃,并且牢牢的缠住唐帝国,而唐帝国想要阻止东突厥的西进和南下,就必须在朔方安排大批量军队。

  • 精兵悍将的转移

我们先来看一看朔方的部队,能够明显看到和长安城遥相呼应,能够在最短时间之内抵达长安城,并且为长安城提供后勤、军事等多方位全方面的防护。而在安史之乱之后,朔方的军队直接被调去维护唐肃宗的军事政权和国家政治地位。

唐朝历史当中,对于朔方的军队给予了这样的评价,在平叛安史之乱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句话确定了朔方的军事政治等多方面的地位,与此同时朔方集团军在之后的发展越发重要。

当时的东突厥已经泯灭,北方的回纥和唐帝国的关系渐渐暧昧,此时的朔方一心一意的抵御南方的吐蕃。

在安史之乱发生之时,不单有朔方的军队向长安城靠近,还有一支队伍,那就是河陇的部队。我们能够看到非常有趣的现象,河陇的军队和朔方的军队接连回到了唐帝国的腹地,并且与安史之乱的敌军进行殊死搏斗时,就已经给另一个非常强大的敌人敞开了大门,那就是吐蕃。

吐蕃这个时候直接插入长安城,如入无人之地,但是吐蕃的军事眼光还是非常精准的,这个时候搅入唐帝国的内斗对于吐蕃而言没有任何好处,与其如此倒不如站在一边看他们内斗。

一场好戏即将开演,而开演之前,唐帝国的周边已经有很多的邻居在一旁围观。

安史之乱结束之后的唐帝国

有人说安史之乱之所以爆发,是因为包括但不限于经济、阶级、民族内部等多方面矛盾。但整体来看的话,就是唐帝国自身实力变弱,东西南北各个方向的割据势力变强。变强的一方自然不愿意再听从变弱的一方,伴随着那些割据势力野心的逐渐提升,也就出现了这一系列的悲剧。

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

在公元755年12月16日,安禄山磨刀霍霍,终于向唐帝国动起了手。他并没有直接对准唐玄宗,而是唐玄宗身边的人杨国忠。安史之乱是谁平定的,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朝形成什么样的局面图3

在之后先后经历长安失陷,马嵬兵变,唐肃宗继位,睢阳之战,安禄山被杀,史思明复叛和最终的安定天下。

而在经历这一切之后,唐帝国早已经奄奄一息,变得破败不堪。

  • 唐帝国的不稳定因素一:内部矛盾加大

自古以来任何一次战役都是烧钱的,如果没有钱就只能烧命了。

同样的道理,安史之乱从最开始的演变一知道最后的不可控制都需要源源不断的耗费银两。

耗费银两不是问题,可是唐帝国已经没有钱了,没有钱怎么办?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去找寻银两。可是银子哪是那么好找的,既然找不到就只能不断的压迫百姓了。

物力为之损屈

于是在整个安史之乱结束之后,一直到唐帝国正式灭亡之前,一直有着这样的现象发生:朝廷不断的剥削百姓,百姓不断的反抗朝廷。当矛盾无法化解的时候就会引起一系列的战役,而这些战役又会加重朝廷的税赋等多方面的消耗。朝廷继续压迫百姓,百姓继续反抗,慢慢的走向了死胡同。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在安史之乱之后又有一系列的战乱,只不过这一系列的战乱并没有改变国运罢了。

  • 唐帝国的不稳定因素二:边疆不稳

在安史之乱时,唐帝国已经乱了分寸,先后将陇右、朔方、河西等各个地方的重兵统统带到了国内。再一次大战役即将开打之前,唐帝国的边防军形同虚设,而无数的士子、百姓开始流离失所,往南方逃命而去。安史之乱是谁平定的,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朝形成什么样的局面图4

  • 唐帝国的不稳定因素三:西域的丢失

自古以来西域几乎是兵家必争之地,因为西域是连接外地的一个重要端口,而且可以提供给帝国源源不断的战马。

西域的第一次丢失和被敌军的短暂控制,就已经让唐帝国浑不自在。在之后与西域进行多方交涉,多方干预。

  • 几方面构造之下,吐蕃开始入侵

局势已定,安史之乱已经消失,唐帝国陷入危亡的时间阶段,这个时候吐蕃如果再不进攻一下,似乎对不起自己手下磨刀霍霍的军民了。

左思右想之下,吐蕃直接率军出征,由于陇右地区得精兵悍将大都被调离,所以吐蕃的这一次进攻异常顺利,顺利到直接入驻长安城。只不过入驻长安城之后的吐蕃,没有想到十五天之后,自己将会哪来的回哪去。

唐帝国的全方位反攻

  • 反攻一:代宗出逃

当吐蕃集团军进攻到长安的时候,唐代宗的第一反应就是立刻逃跑。史学家们针对于这一点说了很多,很多人都说唐代宗没勇气、没骨气、是个软骨头、不适合当皇帝。

在当时那个年代,我们只能说这是唯一的办法,也是唐代宗这一生当中做过为数不多的英明决定。

唐代宗逃跑之后,吐蕃为了控制大唐帝国,又册立了一个皇帝,那就是李承宏。吐蕃人简单的认为只要新册立一个皇帝就可以烧杀抢掠了,殊不知这已经犯了天大的忌讳。

大唐帝国有两个皇帝,可是绝大多数百姓还是想念第一个皇帝的,毕竟人家是真龙天子。随着吐蕃的烧伤抢掠以及唐代宗在远方的遥相呼应,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站在吐蕃的对立面,支持唐代宗掌握朝政,恢复大唐帝国的盛世。

  • 反攻二:郭子仪闪亮登场

唐朝史书当中记载了唐代宗的这样一句话:我真是后悔没有过早的任用你。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郭子仪将会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兵不血刃究竟是怎样打的。

这场战役郭子仪一共用了三个计谋,我们分开来看。

计谋一:巧用疑兵。

郭子仪命令自己的心腹大将长孙全绪率领200名骑兵从陕西的蓝田出发,白天的时候把旗帜展开四处飘荡,晚上的时候就点燃篝火越多越好。

这个疑兵之计让吐蕃疑惑万分,以至于吐蕃的最高层都认为唐帝国的部队马上就来,一时之间人心慌慌。安史之乱是谁平定的,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朝形成什么样的局面图5

计谋二:里应外合。

在长孙全绪率领200人出征的时候,郭子仪又命人率领了500人潜入长安城,并且开始传播小道消息,说郭子仪已经掌握了数十万大军,即日就和吐蕃决一死战。

计谋三:混淆是非。

郭子仪巧妙的利用吐蕃和长安城内百姓之间的矛盾,让长安城内的百姓构造各种谣言,让吐蕃人无法得到准确的信息。

就这样,三个计谋三管齐下,十五日之后吐蕃离开了长安城。

历史启示录

吐蕃入主长安其实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但是在情理之中。

因为安史之乱的爆发,导致唐帝国的军事布防图出现了大幅度转变。而吐蕃的离开,除了唐代宗出逃,保留皇帝的正统性和郭子仪巧用疑兵击退吐蕃之外,还有一方面原因,那一方面叫天时地利。

吐蕃士兵绝大多数都是在高原作战,他们习惯了高原的生活,在初次入主长安城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诸多不适。

而郭子仪那边的士兵聚集就加大了吐蕃人的顾虑,再加上吐蕃短时间之内不可能完全控制长安城,依然需要源源不断的从大后方运输辎重粮草。这就为吐蕃的长期战役和长距离战役造成了诸多不便。

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多方干预之下,吐蕃放弃了入主华夏的图谋,在十五日之后退出长安城,而此次战役表现最为耀眼的无疑是郭子兴。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将西北地区的河西及陇右两地的精兵,全部东调平定当时的叛乱。吐蕃人趁机入侵占据了唐朝西北大面积的土地,当地的唐人也被吐蕃所控制。

在吐蕃的统治下,一些汉人担任了一些比较低级的官职,用他们来管理当地的其他汉人。当地有一个大族张氏,世世代代都任汉人都督。在唐宣宗的时候张议潮从自己的父亲那里继承了这一职位,那时的他就在私下准备集结有生力量推翻吐蕃,重归大唐。

公元88年的时候,张议潮带领当地汉人发功了武装起义,迅速控制了汉人的聚集地区,最终推翻了吐蕃在所侵占领地的控制,和唐朝的中央政府取得了联系,随后他被封为当地的防御使等官职。这时的张议潮所带领的河西义勇军达到了最为鼎盛时期,一鼓作气彻底扫平了在河西的割据力量,让唐朝恢复了昔日的辉煌。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2-11-24 10:16
下一篇 2022-11-24 10: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