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名族人疑为李白后代 专家:李白在唐代已绝后
转发一条旧闻吧
唐代大诗人李白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他的后人现在在哪里?根据一本《李氏族谱》,江苏省姜堰市梅垛乡东尹庄村李姓族人可能是李白后裔。
偶然机会起疑惑:我这个李姓不正宗?
到了东尹庄附近,打听姓名,十个人有八个人姓李,李玉堂就是从东尹庄走出来的。
这位79岁高龄的老人,原来是河南医科大学的教授,他也是家族里第一个大学生。“村子里的人基本都姓李,都是亲戚。”李玉堂在2005年之前,压根就没考虑这么一个李姓家族的村子为什么不叫“李家庄”。
那是2005年的一天早晨,退休后的李玉堂随儿女在深圳安度晚年,在偶然一次吃早茶的机会,碰到一同为李姓的本家,大家就攀谈起来。“我是李家第二十世孙。”两人自然而然就聊到辈分关系,因为老家比较重视辈分,李玉堂自然也记得很清楚,他不费事就答了出来。“不对,你这个李肯定不正宗,是假的。”谁知道那位本家一下子就指出来,李姓是古姓,不谈其他,就是从老子李耳那个年代算起,最起码有2000多年,20世至多只有600年左右。“我到底姓不姓李?”李玉堂决定重修家谱。
族谱残本透露:可能为李繁后人
东尹庄村民李步洋是李玉堂的同一辈分的兄弟,也是这次修谱的负责人之一。他们发现《李氏源流族谱序》中有这样一段话:“源自有嫡派李氏自太白流寓金陵后世居焉相传数十世而至繁公原有谱系迨明洪武间移民渡江遂迁海陵东南卜宅杨尹庄而居焉是为李氏始迁之祖相传至今已十有七世。”
李明华是第一个发现这段话的,他给记者解释,意思说他们的老祖宗李繁是唐朝李白的后人,在明朝洪武年间,从南京渡江来到姜堰杨尹庄(现东尹庄)生活。而这段文章最后的落款是“咸丰九年,庚子科延令举人陈焕新文甫谨撰”。“要知道举人在清朝可不能瞎写东西,用现在的话说,写了就要负法律责任。”李明华认为,这段话的真实性不用怀疑。
后人搞建筑的居多,“更像是鲁班的后代”
“家族中文学家不多,建筑方面的倒不少。”李焕亮也是修谱的发起人之一,经过整理发现,目前他们这支共有2000多名李氏后人,包括他和李步洋都从事建筑工作,族里还有相当一部分从事和建筑有关的工作,“不像李白的后人,倒像鲁班的后人。”李步洋和记者开起了玩笑,不过李氏家族中也出了不少教育家,倡导人李玉堂就是原河南医科大学教授,十九世孙李焕荣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二十世孙李玉章是杭州延安中学校长,“这或多或少也和文学沾了边。”
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郁贤皓:
李白早在唐朝就绝后了
“李白在唐朝就绝后了。”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原南京师范大学郁贤皓教授,对于姜堰可能出现李白后人一说并不认同。
郁教授说,李白的儿子叫伯禽,有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在唐元和十五年(820年),李白死后五十八年,李白生前好友范伦之子范传正,曾经到安徽当涂寻找过李白的后代,发现李白的两个孙女都在当涂嫁给了当地农民。而他们的哥哥,也就是李白的孙子早年就离家出走,并失踪多年,没有音讯。“这些都是有史可依的。”郁教授表示,后世再出现李白后人,是根本没有依据的。
姜堰市博物馆馆长王正奎:
乱认祖宗的现象很普遍
姜堰市博物馆馆长王正奎告诉记者,修家谱兴起在明朝中期,一直到清朝咸丰年间达到鼎盛。“以前普通老百姓是不能修家谱的,只有王公贵族才有修家谱的权利。”王正奎说,全国除了孔孟两家的族谱可循,其他的族谱乱认祖宗的行为很普遍。
家谱研究专家陈伟:
修谱匠擅长帮人“攀大户”
姜堰博物馆的陈伟是研究家谱的专家,他告诉记者,过去有一批专业的修谱匠。地位不算高,识字就行,所以很多家谱就会出现错别字。当时有一部分修谱匠也不讲职业道德,为了赚到钱,常常帮人美化祖上。有人感觉一二十代全是种田的,没有面子,这些修谱匠就会找到某些同姓王族下面的名录,找到没有子嗣的名字,就说是别人的祖宗,因为无法考证,总能蒙混过关。“比如说李白、杜甫后人,很多都是不可信的,因为不可考。”陈伟表示。据《现代快报》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