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阁在中南海的中海西岸,是一座木结构双层楼阁,底层周围窗下的坎墙用磨砖对缝。阁前有五间卷棚歇山顶抱厦,正阁楼面阔7间,高18米,周围是菱花窗和贴金群板。屋顶是宫殿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庑殿顶,用的是绿琉璃黄筒边瓦,下屋檐是在一层平座之上的腰檐,两檐之间有柱子、回廊、门窗。梁楣、额枋用旋子彩画。绿瓦、朱扉、白石栏杆,间以金碧辉煌的彩画,矗立在400多平方米的平台之上,以白石栏杆围以拦板,显得十分富丽堂皇。在明清时期,这里是临近紫禁城的皇家园林,称太液池,著名的“燕京八景”之首,太液秋风,景点位置就在紫光阁旁边东南侧的湖岸。
目前可以考证的,关于紫光阁的记载主要来自于清代康熙朝重臣高士奇,在他的《金鳌退食笔记》中记载:“紫光阁由太液池西南堤,循池而北,旧有台,高数丈,中作圆小殿,用黄瓦,左右各四楹,接栋稍下瓦皆碧,南北垂接斜廊,悬级而升,面若城壁,下临射苑,皆设门牖,有驰道可走马,明武宗筑以阅射者,名曰平台,后变台,改为紫光阁。”
根据这条记载,紫光阁这个地方原来是建于明武宗时期的一个高台,最早是明武宗朱厚照跑马箭射之地,名曰平台,后来改建为阁,时间大概是万历年间,明代吴亮《万历疏钞》中有爆出万历皇帝怠政后大兴土木,建造宫殿,文字中就提到了紫光阁。后来,崇祯皇帝也曾在此接见大臣。
时间进入清朝,明末动乱中,紫光阁应该保存完好,直到康熙年间,才进行重修,被康熙皇帝作为检阅侍卫比武、骑马射箭的地方。
紫光阁真正辉煌是在乾隆时期,乾隆皇帝为了炫耀自己的西征武功,表彰立功将士,效仿汉宣帝麒麟阁、汉光武帝云台阁、唐太宗凌烟阁故事,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和乾隆四十年(1775年)两次增建紫光阁,悬挂功臣图像及各次战役挂图,并陈列缴获的武器。还在阁后建武成殿。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正月初一,举行的落成典礼。当年,平定伊犁回部获胜,拓地两万余里,乾隆帝命人绘制大学士傅恒及定远将军兆惠以下100功臣图于阁上,其中50人由乾隆亲手写赞,其余50人命儒臣拟撰。正月初二,在阁前举行了盛大的筵宴,并被绘图纪念(即《弘历紫光阁赐宴卷》姚文瀚绘制,现藏故宫博物院)。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平定大小金川成功,再绘大学士定西将军阿桂、定远右副将军户部尚书丰升额等100功臣图于阁内。
《弘历紫光阁赐宴卷》,原画画心长486.5厘米,得横着看
按照清朝典制,每年新正皇帝都会例行赐宴宴请外藩和蒙古王公。过去宴席多设在南海丰泽园,从乾隆廿六年以后,就移往紫光阁,直到清末。
八国联军侵华其间,紫光阁损毁严重,阁内珍贵的功臣挂图被劫掠一空,大部被毁,也有不少流失海外。现在陆续能看到当年紫光阁的功臣挂图现身拍卖会。
另外也说一句,乾隆帝除了给平定回部和平定金川两次武功绘图外,还曾为平定台湾林爽文起义的功臣绘图画像,不过此次绘图不是单人单张,而是多人长卷,长达十余米,全称是《御笔平定台湾二十功臣像赞》,不过此长卷没有张挂在紫光阁,而是收藏于南海瀛台“春耦斋”,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被洗劫。2015年现身拍卖会,拍出了6500万的高价。
紫光阁位于北京中海西侧,始建于明代正德年间。
据清代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记载:
“紫光阁由太液池西南堤循池而北,旧有台髙数丈,中作圆顶小殿,用黄瓦左右各四楹接栋稍下,瓦皆碧。南北垂接斜廊,悬级而升,面若城壁,下临射苑,皆设门牖,有驰道,可走马,明武宗筑以阅射者,名曰平台。”
可知紫光阁初名平台,明武宗看将士跑马箭射之地。此后废台改为紫光阁(具体时间未知)。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吏科给事中项应祥上书万历皇帝,建议不应修建紫光阁等殿。
皇上之御宇初年,好学勤政,不作无益,不宴游,可为子孙万世法矣。近自乙未祝融之后,工役渐繁,圣心渐靡。淸宁两宫乃九重兴居之所,鼎建不待言矣。如乾德阁、紫光阁、景德阁、万福阁、寿皇殿、万法殿、永寿殿、四配殿、崇德殿等处陆续传造者,源源未属厌焉,是独不可以已乎。(见明代吴亮《万历疏钞》卷十三时务类《敬陈八事以挽弊政疏》)
及至明崇祯时,紫光阁成为皇帝接见群臣场所,同据高士奇《金鳌退食笔记》记载:
明愍帝(即崇祯帝)召对阁臣于此,大学士蒋公徳燝《敬日草》云:召至紫光阁,退出歩至林木间小憩,旁有别馆诸珰坐处,有顷,光禄寺送茶,阁甚髙,敞树阴池影葱翠万状,亦佳景也。
明末紫光阁毁,清代重修,清代紫光阁主要有三个作用。
一是仿唐代凌烟阁供奉功臣画像。始于乾隆朝,乾隆二十五年(1760),清廷平定准噶尔之乱,乾隆帝于此年重修紫光阁,并将平定准噶尔之乱的功臣画像供奉其中。乾隆四十一年(1776)平定两金川之后同样供奉一百名功臣画像,并取前五十亲自制赞,后五十由大臣制赞。事见《平定两金川方略》:
上谕内阁曰,此次平定两金川大功告蕆(chan,三声),自应照从前平定准噶尔回部之例,于紫光阁图画功臣像,抡其功绩最著者为前五十功臣,朕亲制赞,并录其较次者为后五十功臣,着大学士于敏中等拟赞纪实铭勋用昭褒宠。(清代阿桂《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十九)
道光年间,也曾绘制平定回疆捦(擒)逆裔功臣画像四十四名于紫光阁:
“道光八年五月丁巳,命以扬威将军大学士威勇公长龄……等四十人绘像紫光阁,上又命以军机大臣大学士曹振镛、史部尚书文孚、户部尚书王鼎、兵部尚书玉麟并绘像紫光阁。”(清曹振镛《平定回疆剿捦逆裔方略》卷六十四)
二是皇帝检阅大臣校射及殿试武进士场所。“武殿试日,皇上率东宫诸王先升御幄步,射毕,诸进士乃排班。”有“尽鼓朱旗晓日开,广场千步浄无埃,紫光閣下通名姓,曾与天潢校射來”诗句。(出自清代查慎行《敬业堂诗集》卷三十一)
三是例行赐外藩和蒙古王公宴之所。如斌良《抱冲斋诗集》载“紫光阁,每岁筵宴蒙古萨球诸王公。”
综上,明代紫光阁由非正式之所转为正式议事宫殿,清代仍是重要的议事场所。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