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授为喜欢《百家讲坛》的朋友们送福利了,点击下方小程序,就可以用“听”的方式获取更多内容。
相信顺着标题点进来的伙伴一定有着这样的疑问:啥玩意?不是四字成语吗?怎么就成了仨字了?这能叫成语吗?
其实,成语并不是大家想的那样,三个字的照样叫成语。
成语为什么叫“成语”?
众人皆说,成之于语,不只是四字
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成语,但少有人究其定义,科教授查了一下,大概有以下几种解读。
1980年出版的《词源》:习用的古语,以及表示完整意思的定型词组或短句。
1980年出版的《新编现代汉语》:成语是具有定型性、整体性、古语性、习用性的固定词组。
1981年出版的《现代汉语》:成语是一种固定词组,同惯用语的性质相近,常常作为完整的意义单位来运用,而比惯用语更为稳固。一般成语结构紧密,不能任意更换其中的成分,也不像惯用语那样拆开来插进一些成分。
1997年出版的《现代汉语》: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
2001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句。
这个图有没有很亲切?
简单来说,众人皆说,成之于语,即为“成语”。
当然,细心的小伙伴可能会发现,上述的所有定义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成语一定是四个字的。
实际上,成语多为四字,也有三字,五字或七字以上,比如“一物降一物”“君子之交淡如水”。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语成语小词典》共收录成语3559条,其中四字格成语3351条,剩下的就是比较特殊的非四字成语了。
《中国成语大辞典》共收录各式成语18000条,其中三字成语有近60 条。
读到这里您是不是也有点疑惑:不是四个字的成语有这么多?是不是不常用啊?我怎么一个都想不起来?
其实,你只是误把它当成俗话了,听到下面这些三字成语,您一定会拍大腿说道:“哎呦,原来是这些啊!”
最耳熟的三字成语
莫须有、马后炮、想当然
与四字格成语不同,三字格少了一个字,更言简意赅、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比喻事后才采取措施,但已无济于事。
出自《隔江斗智》:“今日军师升帐,大哥须要计较此事,不要做了马后炮,弄的迟了。”
马后炮
凭唯没有根据的推测来断定,指胡思乱想下结论,以为事情和结论一定是如此,其实不是。
出自《后汉书·孔融传》:“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想当然
东道主是指古时中国民间宴请款留宾客的主人。客人由西来,则称主人为东道主,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
出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君亦无所害。”
东道主
比喻少见多怪。东汉大将彭宠跟随刘秀打天下,并没有得到重用,他不服幽州长官朱浮的调遣想起兵反叛,朱浮写信给他,说有个辽河农夫因为生了一头白头猪就想去进献给皇帝,可走到辽东一带发现那里都是白头猪就只好打道回府,你就像那个农夫一样。
出自《后汉书·朱浮传》:“伯通自伐,以为功高天下。往时辽东有豕 ,生子白头 ,异而献之。行至河东 ,见群豕皆白 ,怀惭而还。若以子之功,论于朝廷,则为辽东豕也。”
辽东豕
形容成群的人像鸟兽逃散一样纷乱地散去,也多形容敌人溃逃。
出自《汉书·李陵传》:“ 今无兵复战,天明坐受缚矣!各鸟兽散,犹有得脱归报天子者。”
鸟兽散
形容无中生有,罗织罪名。
出自《宋史·岳飞传》:“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顺便提一句,“莫须”二字是宋朝人的口语,是“大概”或“也许”的意思,所以莫须有约等于“大概有这么回事吧……”一听就不太靠谱了。
莫须有
指捉弄耍笑、使人难堪的行为。
出自《太平广记》:“僧初若不觉,凡五发中之,僧始扪中处,徐曰:‘郎君莫恶作剧。’”
恶作剧
是《西游记》中唐僧用来制服孙悟空的咒语,能使孙悟空头上的紧箍收缩,头痛欲裂。后用来比喻束缚人的东西。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四回:“我那里还有一篇咒儿,唤做‘定心真言’,又名做‘紧箍儿咒’,你可暗暗的念熟,牢记心头,再莫泄漏一人知道。”
紧箍咒
最后咱们造个句吧
孙悟空捂着脑袋说:“好疼啊,您这个来自东土大唐的东道主怎么净放马后炮,给俺老孙加上紧箍咒这种莫须有的事不早说?难道是恶作剧?”
“俺看俺还是回花果山,你回高老庄,你回流沙河,咱们鸟兽散了吧!呔!”
你看,分分钟使用6个三字成语。
回到成语的概念:“众人皆说,成之于语”,仅仅几个字就能生动表达出好几十个字才能说明白的意思。
成语真可说是中华语言魅力的缩影。
健康提示:请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少去人群密集处。
百家讲坛
《中华成语》
播出时间:4月9日-25日 12:00
监制 / 闫东 主编 / 刘铭 黄丽君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