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春节临近,看到外出谋生的游子们纷纷往老家赶的时候,我的眼前就浮现出一幕幕家人围在桌前团圆、村头招朋唤友到家里吃饭的热闹景象,就想起,小时候端着碗挨家挨户吃“百家饭”的画面。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百家饭的含义也各有不同。有的指许多家人在一起吃饭,如今大家可以在一些景点看到,有的单纯的指乞讨,还有的有祈福的含义,通常是给小孩子祈求100家人的施舍,吃了这些米饭,能消灾避难。
今天说的,我小时候吃的百家饭,是在各个人家吃饭,这是现在的小孩子想象不到的,即使有条件吃到,恐怕还担心卫生。可是我们小时候经常吃,那是一段非常温馨甜蜜的回忆。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每到夏天打渔的季节,外公就带很多人回来,白天去远处的河里打渔,晚上就横七竖八的睡在门前的晒谷场。
外婆在厨房里忙个不停,一个人要烧二三十人的一日三餐,打渔的人回来时间没个准,吃饭也就没个点。
到了吃饭的时间,我常常饿的肚子咕咕叫,外婆忙的顾不上我,我就端着碗村里挨家挨户的转,谁家正在吃,我就往桌子上一爬,邻居们知道打渔的时候忙,看到我来了,就说一句,“小海来了”,然后大家就继续吃。
那时候,我不知道害羞是什么,也不会客气,更没想过人家会不会说我不礼貌,坐下就吃,什么好吃捡什么吃。邻居们也没有因为我的到来,而显得特别热情,各吃各的,和往常一样。就像自己家里的娃,玩疯了回来迟了一样。吃完了,端着碗就走,也不用说谢,也不用说再见。
打渔的一待就是三五天,我就在各个邻居家里东吃西吃三五天,有时一餐在一个人家吃,有时一餐在好几家吃,那时候吃饭的碗都大,有我脑袋大小,我双手捧着个大碗,在李家夹点鱼,在张家夹点肉,一圈子下来,满满一大碗“山珍海味”、“酸甜苦辣”、丰富多彩。
然后端着碗,晃到河边,和小伙伴们蹲在大石头上吃,吃两口自己碗里的,看两眼小伙伴碗里的,伸筷子去夹,也不恼。大家边嚼边看着河里站成两排的大人们,喊着号子收渔网,渔网似乎总也收不完,我们碗里好吃的似乎总也吃不完。
打渔的最后一晚,外婆烧正餐,桌子摆在晒谷场上,渔民们喝酒吃鱼。那些回家迟了的,想解馋打打牙祭的老乡们,就或是扛着锄头,或是闲散步一般经过。凡是经过的,桌上的人都要问句,“吃了没”,邻居们也不吱声,桌上的人就明白了,立即亲热地拉过来,坐下吃,一会儿就活络了。
领居们家去吃的,通常只是一个家的男人,老婆孩子是不会去的,这个时候,外婆就让我就端着满满一碗的鱼,挨家挨户的跑,见人家在吃饭的,端着碗就上桌,若无其事的吃,然后不动声色的把鱼夹给其他人,鱼分完了,饭还剩,就下了桌回去,再到厨房大锅里盛一碗,再换一家。
童年的百家饭,是街坊邻居的和睦,是乡里乡亲的淳朴;
童年的百家饭,是彼此分享的胸怀,是相互关爱的温暖;
童年的百家饭,串联起一村人的相亲相爱,也串联起了我童年最美的回忆。
几十年过去了,老家的农村里有的“空了心”,有的盖起了三两层高楼,这样的百家饭再也难吃到了。
几十年前的百家饭,他是那样的营养,那样的香浓,真想什么时候,能美美地再吃上一碗。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