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皇帝使用的器物, 很多都是由宫内制作的 , 称为御制品。生产和管理御制品的地方叫“内务府造办处”。 而造办处管理的一些制作工厂叫“作”或者是“处”,比如:珐琅作、造钟处、铸炉处等等。
而唯独只有一处叫做“厂”,这就是玻璃厂。清朝御制的玻璃厂是在康熙年间开设的,但起初并不能生产平板玻璃,而是用来生产器皿、工艺品。
对于紫禁城来讲,采光的好坏是衡量一个宫殿地位高低的标志之一。而透明的玻璃可以大大改善紫禁城的采光。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记载,清雍正元年十月初一日“木作”条目下出现了养心殿后寝宫安装窗玻璃的记载:
郎中保德奉旨:养心殿后寝宫西次间,后窗下一扇中心开一活窗,宽一尺五寸九分、高一尺五寸七分,钉合扇钩搭。窗外做三面窗罩一个,宽一尺三寸九分、高二尺五寸二分、入深六寸,两头小,面安玻璃,顶、后面或安板子,或做窗户穿堂。北边东西窗玻璃二块,高一尺八寸五分,宽一尺四寸七分亦可、宽九寸七分亦可。钦此。
因此雍正元年六月,郎中保德接到谕旨在养心殿后寝宫西次间后窗下中心位置开设一扇活窗,窗外做三面窗罩,安装玻璃。这是有记载的紫荆城的门窗第一次装玻璃。
此后还在圆明园中安装了玻璃,当时还身为皇子的乾隆还赋诗一首《玻璃窗》:
西洋奇货无不有,玻璃皎洁修且厚。小院轩窗面面开,细细风棂突纱牖。内外洞达称我心,虚明映物随所受。风霾日射浑不觉,几筵朗彻无尘垢。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康熙年间就有了御制的玻璃厂,但生产玻璃的技术是从西洋进口的,而且只能生产生活器皿、工艺品,建筑用的平板玻璃的生产技术属于国外保护的专利,因此紫禁城等地用的玻璃还是进口的。因此价格非常昂贵,每一平方米的价格是纹银十五两三钱九分,按照紫禁城的窗户规格,一扇窗户差不多等于一间房子的价格。因此,也只有皇家能用得起。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