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年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从小年开始,一直除夕,老祖宗留下的传统习俗,你知道多少呢?
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腊月二十三(2月8日)
俗称“小年”,传说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之日,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腊月二十四(2月9日)
掸尘扫房子,过了二十四,离春节就不远了,过年的准备工作显得更加热烈了。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扫尘为的是除旧迎新,拔除不祥。各家各户都要认真彻底地进行清扫,做到窗明几净。粉刷墙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贴年画等等。
腊月二十五(2月10日)
推磨做豆腐。传说玉皇大帝今天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示清苦。在北方的习俗里,从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开始,挨家挨户就要做过年的准备了。到了腊月二十五这天,就要推磨做豆腐。最初的传说是:灶王爷上天汇报后,玉帝会下界查访,看各家各户是否像灶王爷说的的那样,于是各家各户就“吃豆腐渣”来表示清苦,瞒过玉帝的惩罚。除了为了迎接玉帝,还有就是因为豆腐的谐音,是咱们中国人都喜欢的吉利的谐音,“都福”、“都富”,也可以理解为“兜福”、“兜富”。
腊月二十六(2月11日)
杀猪割年肉,在过去人们只在一度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由于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吃“年肉”讲究要吃红烧肉,因为肉本身就代表着富裕的意思,而红烧肉则更能表示来年的日子红红火火的富裕十足,因此,一碗热气腾腾泛着肉香的红烧肉是多少人在腊月二十六这天期盼的。即使是到了今天,家家的日子都越过越红火,但是在腊月二十六置办点大肉也是成为了许多人都没有忘记的老传统。
腊月二十七(2月12日)
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中。这天除了要宰杀自家的家禽,还要上店赶集、集中采购。春节期间的“上店赶集”虽然也有与往日集市贸易、购缺卖余的内容,但更多的是买卖年节物品,例如:鞭炮、春联、神马、香烛、烧纸、牛羊肉、赠送小孩子的各种玩具礼品、女孩子的各种头花饰物等等。总之,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因此这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红火热闹。
腊月二十八(2月13日)
打糕蒸馍贴花花。为春节制作的糕就称为“年糕”,因为“糕”与“高”谐音,过年吃年糕含有“年年高”的美好祝愿。“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春联和窗花。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辟邪,在上面题写桃符,成为春联的起源。后来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的张贴春联的习俗。腊月二十八把面发,准备主食了,发面在过去没有速效粉,普通面不易隔,发面不爱坏,浴室二十八这天就发面,准备正月初一到十五的主食,这天开始蒸枣花就是带馅的。
腊月二十九(2月14日)
上坟请祖上大供。于祖先的崇拜,在我国由来已久。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因此每逢节庆,都要对祖先告祭一番,这不仅仅是一种向祖先的告慰,也寄托了后人对祖先的感恩与思念。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庄重和重要。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清晨请祖,少数地区在除夕日下午到黄昏时请祖。
大年三十(2月15日)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围炉闲聊,辞旧迎新,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的习俗。据史料记载,这种习俗最早其于南北朝。”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以后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我国人民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围炉团坐或者看电视,笑语连连。
今天腊月23,是小年,意味着从这一天起,就要开始过年啦。在我们这里,过小年要请一张灶王爷的画像,还要买一些糖瓜,把灶王爷的画像贴到灶台后面的墙上,把糖瓜供在灶王爷面前,灶王爷画像上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上天言好事,下联是下界报平安(也有降吉祥的)。
给灶王爷供糖瓜据老人说是因为这种糖很粘,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少说话,因为在灶台前劳作的一般都是女人,女人爱唠叨,难免有得罪天上神仙的话,所以用糖瓜粘住灶王爷的嘴,想想也不对,灶王爷是上天述职的,他要是不说话,领导能高兴吗?供糖瓜其实就是贿赂灶王爷,让他只说好话。腊月23的晚上,煮熟了饺子,就放鞭炮送灶王爷上天述职,称为辞灶。
我们这儿也有腊月24过小年的,据说是他们的祖先在外做生意,腊月23没有赶回来,就改成腊月24过小年,后来就沿续至今。小年是春节的开始,也是新的一年希望的开始,祝福所有的朋友们,在新的一年里都健健康康,顺顺利利,让幸福快乐陪伴在每个人身边。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