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八大碗“到底是从哪出来的?这个还是和八仙过海的传说有关。
相传,八仙过海时惹怒了龙王,由于是在龙王的地盘和龙王干仗,龙王占有地利之便,所以八仙并没有讨到便宜。八仙和龙王大战了八天八夜后,个个感觉腹空如也,如是就休战,因为谁也没有讨到便宜。
休战后的八仙,商议分头寻找食物,哪知这是海边,非常荒凉,哪里有食物,八仙除了曹国舅以外,个个败兴而归。原来他们七个都是在海边寻找食物,只有曹国舅一人不辞劳苦跑到内地。忽然前面遇到一户农家办喜事,曹国舅立马变身成道喜之人前去,只见农家摆满桌子,每桌八人,菜品非常之丰富。
国舅爷想,我平日宫延菜都吃腻了,今天倒是要试下农家菜,忽又想起还有7位挨饿的仙友,于是就采带了7样菜,偶然又想到何仙姑不食荤,就又带了个青菜豆腐,刚好不多不少就是八味菜。带完菜后,国舅爷留纸一张:”国舅爷借菜八碗,日后定当图报”。之后人们为了得到八仙的照顾,把桌子改名叫八仙桌,食八菜。农村的八仙桌和八大碗就是这么个由来。
不知道你的“从哪出来的”是什么意思?估计你是想说“是怎么来”的吧?
“八大碗”在不同的农村地区都有不同的来历。这种来历都来自不同的传说。譬如,承德地区的“八大碗”来自于满族,因为满族人在待客时喜欢将食材用“扒、焖、酱、烧、炖、炒、蒸、熘”的烹饪手法做成。许多人在品尝了这些菜肴之后感觉很好吃,于是,便在民间地区流行起来。
而滕州“八大碗”则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孟尝君,传说孟尝君喜欢研究各种食材,并做各种烹饪尝试,于是,“发明”了“八大碗”。后来,康熙下江南时途经滕州,品尝了这“八大碗”后感到滋味鲜美,于是,亲自定名这“八大碗”为“八碗席”。
而在安徽,“八大碗”的来历则另有一种说法,说是在宋元六年的某一天,苏东坡与米芾结伴出游,在半道上遇到一户人家,院中飘出阵阵“异香”。这让苏东坡和米芾很好奇,决定进去一探究竟。进到院中后才发现这家农户正在招待客人,院子当中放了一张八仙桌,桌子上放了八碗菜,这香气就是从这八碗菜中飘出的。主人很好客,看到苏东坡和米芾后很高兴,连忙邀请他俩一同就餐。于是,苏东坡与米芾也不客气,坐下就吃。在吃过这八碗菜后,苏东坡对这八碗菜赞不绝口,随口而出“八大碗”。因此,这八碗菜便有了“八大碗”的说法。
当然,其它地区或者民族都有“八大碗”,它们的“说法”来历各不相同。在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但不管怎么说,“八大碗”在过去的时候,成了许多农村地区待客的“标配”。在我们这里就有“待客要摆‘八碗四’,免得客人吃不饱”的说法,当然,我们这里的“八碗四”是指“八碗菜再加四碟菜”,共12个菜。
好啦!就说这么多吧!总之,“八大碗”的来历在各个地区是不同的。但是,浓浓的乡情和菜香是相同的。不过,在今天,“八大碗”已渐渐走下了餐桌,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洋菜”,这会让许多有怀旧情怀的人很是失落。但历史在发展,能有什么办法“挽留”“八大碗”呢?
相传八仙过海,在东海与恶龙斗法,八仙与恶龙斗得不分上下,从黄昏打到黎明,又从黎明打到黄昏,八仙与恶龙斗了三天三夜,也分不出高低,于是提出双方罢兵休息再斗。
八仙此时饿得前胸贴后背,在看看四周茫茫海滩,无一吃的,最后大家推选出曹国舅去人间弄点吃的,也只有曹国舅才知道哪里有最好吃的,毕竟是有身份的人。
曹国舅平时吃惯山珍海味,他这次决定到农家看看是否有吃的,当他飞过一户农家房顶时,飘来一阵香味,直逼饿的咕咕叫的曹国舅,他在房顶上往下看,好家伙!八个人围着一张四方桌子坐,那菜怎不叫曹国舅流口水,八个大碗里的菜,让身为皇亲国戚的曹国舅都不得不流口水,下面的人猜拳行令吃得无不高兴。
于是他施法定住八人,把七个荤菜拿走,但刚要出门想起何仙姑不吃荤,最后把那道素菜也拿上,八仙吃得津津有味,点赞不已,最后在吃了八大碗后,体力充沛终于打败了恶龙,东渡成仙。
成仙后的八仙任然忘记不了八大碗,每次到人间当值总不忘托梦让人摆上八大碗,久而久之八大碗变成神仙和大众们的菜谱。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