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名字的由来及历史(中国古代池州文化)

池州,别名贵池、秋浦,安徽省辖市,是长江南岸重要的滨江港口城市,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也是安徽省“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核心区域。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临长江,南接黄山,西望庐山,北与安庆市隔江相望,南接黄山市,西南与江西省九江市为邻,东和东北分别与芜湖市、铜陵市、宣城市接壤,总面积8272平方公里。池州,指池口河,其源有五,汇于秋浦河,绕城西过镇山,入池口河,注入大江。入江处为鱼贵口,今称池口。丁绍轼《荒政碑记》云:郡以池名,盖郭外即湖,湖外为江,郡治襟江带湖,城阙宫室,宛在池上。“州城宛如水中洲”,唐置池州,池州名字由来于此。

古典小知识113:池州的由来

池州城区鸟瞰图

周朝时,池州属扬州之域。秦时属扬州之鄣郡。汉时,初属鄣郡,后期属丹阳郡。西晋、东晋,池州属扬州宣城郡、豫鄣郡地。西晋惠帝元康元年豫鄣郡改属江州,池州属江州豫章郡地。南北朝时,先后属扬宣城郡、淮南郡地、豫州宣城郡地。隋代,池州先后属宣州、宣城郡。唐武德四年始置池州,州治石城,至贞观元年,池州属宣州之地。唐天宝元年(原池州地称秋浦郡。《通典》“秋浦郡”注:“池州分宣州置郡”;清刘世珩《贵池县沿革表》:“池州为秋浦郡,实唐天宝年间之称”。唐永泰元年复立池州,隶属宣州观察使。唐元和年间改池州为池阳郡。清光绪二十五年刘世珩《贵池县沿革表》:“池州为池阳郡,宋《舆地广记》、《太平寰宇记》皆言因唐之旧,不言始于唐何年”,“池阳郡名,必立于永泰、元和之间也。”五代十国,池州之地先属杨吴,后属南唐。

古典小知识113:池州的由来

池州孔庙

宋,置池州池阳郡。《宋史·地理志》:“池州池阳郡,领县六”。元,至元十四年升池州为池州路,先后隶属江淮行中书省、江浙行中书省。明,先后为九华府、华阳府、池州府,直隶南京。清,如明制。池州府先后隶属江南布政使司、江南左布政使司、安徽布政使司。民国3年,池州府裁撤,原池州府划入芜湖道。民国17年直属安徽省。1949年5月,池州专区成立,隶属皖南人民行政公署,池州专署驻贵池县。1952年2月至1965年5月,撤销池州专区,辖区各县分别划入安庆专区、徽州专区、芜湖专区。1988年8月,复设池州地区隶属安徽省。2000年6月撤地建市,辖贵池区、东至县、青阳县、石台县、九华山风景区和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古典小知识113:池州的由来

池州九华山

池州东南部以九华山、牯牛降为主体构成南部山区骨架,是皖南山区的组成部分,中部为岗冲相间的丘陵区,西北部沿江地带为洲圩区,地势低平,河湖交错。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量充足,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属暖湿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市域地形为东南高、西北低,自南向北呈阶梯分布,江河湖水面348.4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4%。长江流经池州145km,岸线长162km,上起江西省彭泽县接壤的东至县牛矶,下讫铜陵市交界的青通河口。境内有三大水系十条河流,长江水系有尧渡河、黄湓河、秋浦河、白洋河、大通河、九华河;青弋江水系有清溪河、陵阳河、喇叭河;鄱阳湖水系有龙泉河。

古典小知识113:池州的由来

池州市资源丰富。已发现矿种有40多种,有探明储量的矿产32种。矿山有300多处。主要矿种有铅、锌、铜、锰、银、金、硫铁、钼、钨、石灰石、白云石、方解石、花岗岩等。池州地处亚热湿润气候,亚热带典型植物群落类型齐全,高等种子植物153科676属1557种(其中野生1430种,栽培127种),其中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有26种。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是安徽省野生动物主要分布区。境内有水生、陆生脊椎动物556种,占安徽省种类的88%,其中兽类83种,鸟类285种。两栖爬行类78种,鱼类110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9种,占安徽省的77%。

古典小知识113:池州的由来

池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相逢桥上无非客,行尽江南都是诗”(萨都剌《重过九华山》),池州素有“千载诗人地”的美誉。唐代大诗人李白三上九华、五游秋浦,写下了数十首赞美池州山水的不朽诗篇;晚唐诗人杜牧在任池州刺史时写下的《清明》诗,被后人称作千古绝唱,也使池州杏花村名播青史、蜚声中外;陶渊明、白居易、苏轼、王安石、包拯、文天祥、岳飞、朱熹、陆游、李清照等许多文人雅士也曾徜徉在池州山水之间,留下了数千首诗作。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昭明文选》,由萧统奉命召集翰林学士在池编辑并刻版印刷。

古典小知识113:池州的由来

池州九华山以地藏精神为内核的佛教文化个性突出,地域性强。是国际性佛教道场,九华山既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地藏信仰是九华山佛文化形成之源,“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地藏信仰从古印度传到中国,从佛经中菩萨到真人金地藏,在九华山这块净土上弘扬,最终形成了理念高尚、个性突出和系统完整的九华山佛教文化。池州是中国傩戏之乡,被誉为“戏曲活化石”的池州傩戏、“徽池雅调”青阳腔名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为“中国戏曲的百科全书” 石台目连戏和黄梅戏姐妹腔的文南词名列省级文化遗产。

古典小知识113:池州的由来

池州九华山

池州风景秀丽。池州共有A级景区28家,其中5A级1家,4A级9家,3A级7家,2A级11家。池州境内以九华山为中心,分布着大小旅游区300多个。主要景点:九华山,古称陵阳山、九子山,因有九峰形似莲花,因此而得名。方圆100公里内有九十九峰,主峰十王峰海拔1342米,山体由花岗石组成,山形峭拔凌空,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至今保留着乾隆御赐笔金匾“东南第一山”;杏花村,池州历史文化名村,古时曾有“十里烟村一色红”,“村酒村花两共幽”的佳境记载,曾任池州刺史的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春游池州杏花村,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九天仙寓景区地处东至、石台、祁门三县交界处,最高峰海拔1376米,座落在东至县境内。仙寓山主峰海拔1376米,是皖南第四高峰,曾出现过“七仙女下凡”的奇特天象。仙寓山既有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又有原始自然的生态环境,更有古老浓厚的文化底蕴,被称为“仙人居住的地方”

古典小知识113:池州的由来古典小知识113:池州的由来古典小知识113:池州的由来古典小知识113:池州的由来古典小知识113:池州的由来

以上文字根据相关网络信息整理,如有不妥请私信修改。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3-06-30 16:33
下一篇 2023-07-01 10:0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