戌、戍、戊、戎四个字,又让我们傻傻分不清。它们为何“长得”如此相像,有什么渊源,又如何区分,您知道吗?
四个字共同的部分是“戈”
说这四个字之前,咱们先来说说一个跟它们密切相关的字,那就是金戈铁马的“戈”。
“戈”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指的乃是商周和战国时代的最常用的兵器,不过后来到了秦朝就比较少见了,换成了戟和矛。古人把锋利的树杈称为“干”,而棍棒之上再加上锋刃就称为“戈”。这种武器有个长柄,长柄之上有个横刃,可以用来砍,勾,击,在当时可谓杀伤力非常大的兵器。
《说文解字》之中有这样的描述:
平头戟也。从戈,一横之。象形。 凡戈之屬皆从戈。
这是告诉我们,戈就是类似戟的兵器,不过是平头的。字形采用“弋”作边旁,“一”代表横击的意思。字形本身就和戈这种兵器非常相似。所有与弋相关的字,都采用“弋”作边旁。
说到这里,您大概已经明白为何说那四兄弟之前,咱们要先说这个字了吧。这个字直接就堪称那四个字的“老祖宗”了。
戌、戍、戊、戎
既然四个都和“戈”相关,那么它们最初所代指的意思,和那件秦朝之前的神兵利器“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首先,老说说“戌”。
戌,读音是xū,最早也是从甲骨文来的。甲骨文中的这个字,和出土的铜斧非常相似,它的本意就是指像斧子一样的宽刃兵器。按照《说文解字》中的说法,它的意思就是“灭”,可见杀伤力是很大的。
《晋书》中说“九月之辰谓为戌,戌者灭也,谓时物皆衰灭也。”
在天干地支中,“戌”代表的是九月。此时正是经过了一个夏天的,天地间的阳气已经变得很微弱,开始下行,而各种作物已经开始成熟,但也开始步入衰败。这样的季节正好和戌字的“灭也”的意思有些相符。
接下来说“戍”。
戍,读音是shù。
《说文解字》中说,守边也。从人持戈。
戊,读音是wù。
它其实也是指斧钺等一类的兵器,但是比钺小。相对于戌,斧子的宽度有点变窄了,估计这就是用少那一橫来体现的。同样是用于作战的斧子,发明两个字来分别代指,是不是有些太费劲了?估计这还是从杀伤性上来说的,戌的杀伤性那直接就是“灭”的,而戊则没那么大的杀伤力。
和“戌”一样,“戊”也进入了十二天干地支。
最后是戎。
戎,读音是róng。
《说文解字》中说“兵也。从戈,从甲。”持戈带甲,这很明显就是一个古代士兵的形象。虽然戎字已经不再指武器,但指的是“戎士”,可以理解为士兵。
后来戎成为一种姓氏,而古时候在中原西北方居住的民族经常被称为“戎”。
读音分辨
可以从一些常见的词汇上来记住这些词的读音。
比如清朝时著名的“戊戌变法”,一下子就记住了两个。
而“戍守边疆”这个词,又可以帮助我们记住戍(shù),剩下一个笔画最为复杂的就是戎马一生的“戎”了。
而从字形上,可以通过顺口溜来帮助我们记忆。
横戌(xū)点戍(shù)戊(wù)中空,
十字交叉便是戎(róng)。
这写字日常还是有用到的时候。现在基本都是用手机打字,写信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了,所以提笔忘字几乎成了比较常见的现象,希望这样的口诀能够帮助您记住这写字,特别是念别人名字或者读一些文字的时候,免于尴尬。
戌戍戊戎这四个字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的偏旁部首,知道它的偏旁部首我们就可以很好地理解和记住他们的读音和意思,并能熟练应用了。
一.我们在查字典的时候,特别注意有一类字,如:
成战栽裁栽我等这几个字,他们的部首就是“戈”字旁,这个字的读音就是“gē”字旁,“戈”是古代的一种武器:
戈是中国古代一种具有击刺、勾啄等多种功能的木柄曲头兵器。其构造一般为平头,横刃前锋,垂直装柄。其端首处有横向伸出的短刃,刃锋向内,可横击,又可用于勾杀;外刃可以推杵,而前锋用来啄击对方。
戈最初受石器时代的石镰、骨镰或陶镰的启发而产生石戈,原为长柄,后因作战需要和使用方式不同,戈便分为长、中、短3种。商代已经有了铜戈,直到秦代作战时仍用戈。一般长戈用于车战,短戈用于步兵。戈的击法有勾挂、扎挑等。
戈盛行于中国商朝至战国时期,流行于商至汉代。商周时期凡与战争有关的象形文字常绘有戈的图像,至今汉字中“武”、“战”、“戎”等字还均从戈,即渊源于此。戈和干(盾)是商周时期士兵的标准装备,因此“干戈”一词就成为战争的别称或各种兵器的统称。随着兵器和战术的发展,戈被逐渐淘汰,后一度成为仪仗兵器。
“戈”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社会,以及封建社会初期三个时期,形态也有不同的变化。质地经历了骨器和石器,它的初期;青铜器,中期;铁器,末期三个时代,后来随着火器时代的来临,它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所以带“戈”字旁的字大多与军队战争军事有关,现在戈等来代表武器或者暴力,泛指所有的武器,并不单指一种兵器。如“大动干戈”“同室操戈”等。
二·记忆
这四个字的记忆方法可以分为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两种方法。机械识记就是一个口歌:
戌xū横戍shù点戊wù中空,
十字交叉就念戎róng
这种记忆方法有时候还是容易混淆,必须助以意义识记还记忆和应用,达到熟练程度。
1.戌,汉语一级字,读作qu(一作qū)或xū,最早见于甲骨文,其本义是斧类宽刃兵器,后借以表示十二地支的第十一位,又可以表示十二生肖中的“狗”、五行中的“土”等。表示纪年的如“戊戌年”“戊戌变法”。
2.戍(拼音:shù)是汉语二级通用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人执戈,本义是防守边疆。引申指戍守部队,甲骨文多用此义。用作名词也指驻守的士兵。
3.戊,汉语常用字,读作wù,最早见于图形文字,其本义是斧钺等一类的兵器,早在甲骨文中就被假借作天干第五位的代称,并成为此义的专用字,由此又引申为序数第五,又因其处于十天干的中间位置,因以指方位中央,也指代土。
4.戎(拼音:róng)是汉语常用字,最早字形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字由用于进攻的“戈”和用于防御的“甲”构成,本义是兵器的总称,引申指兵器的使用者——兵士、军人,又引申指与军事有关的事情。戎在上古时期又指称中国西部的少数民族。
综上所述,这四个字都与古代的兵器有关,后来通过假借引申等具有了别的意思,记忆他们的时候先理解了他们的意义,再记忆他们就快多了。当然初级小学生们还是机械记忆为主,到了中级年级加上意义识记,就永远不能忘记了!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