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新闻网(记者 李慧颖)8月29日报道刚刚过去的夏天,有多少鸟儿在成都“避暑”,你知道吗?近日,成都市保护地和野保中心发布消息,2023年成都市夏季鸟类多样性调查于近日顺利完成。经过历时两个月的持续调查后,共发现鸟类13目98种,总数达3500余只,其中包括黑冠鹃隼、棉凫、红嘴相思鸟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此次调查覆盖成都市12个区市县的34条样线,包含了森林、湖泊、公园绿地等不同的生态类型。各条样线收获颇丰,兴隆湖样线记录鸟类27种,大名鼎鼎的棉凫就栖息于此,黄斑苇鳽、灰翅浮鸥等水鸟翩飞在湖面,一幅“沙鸥翔集”的美丽画面,好不惬意;都江堰赵公山样线记录鸟类26种,黑冠鹃隼、凤头鹰、黑颏凤鹛等鸟类云集于此,走进山林,耳边不时就能听到灰胸竹鸡、四声杜鹃的独特鸣声;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内,刚刚离巢的红耳鹎呆呆的站立在枝头,灰椋鸟妈妈带着幼鸟在草地上翻找食物,夏季的天使林的鸟类虽然不及春秋时丰富,但认真寻找仍能发现八哥、红胸啄花鸟、红头长尾山雀等鸟类。
据悉,为全面了解留鸟、冬候鸟、夏侯鸟、旅鸟在成都市的分布和种群状况,成都加强监测频率,由过去单一季节监测扩大为四季监测。“此次夏季鸟种和数量调查尚属首次,经过两年积累和完善,由主城区为主的监测扩展到全市范围内监测,在每个区(市)县布设三条固定样线,为公园城市建设提供科学有效的监测数据。”负责此次成都市夏季鸟类多样性调查的团队表示,过去监测空白区域不断有新的发现和惊喜,比如兴隆湖繁殖的棉凫、彭州丹景山的黑冠鹃隼等等。
在这个鸟类资源相对较少的季节,成都市不同生态类型的各条样线中仍能发现记录近百种鸟类,接下来,成都市保护地和野保中心还将继续开展秋季、冬季鸟类多样性调查工作,进一步掌握成都市鸟类资源状况,因地制宜的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一起来看看天府飞羽的风姿吧!
纯色山鹪莺(Prinia inornata) 摄影:罗盛杭
停立于芦苇上的纯色山鹪莺:7月10日拍摄于天府公园。
黑冠鹃隼(Aviceda leuphotes) 摄影:罗盛杭
黑冠鹃隼(Aviceda leuphotes)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小型猛禽,其头顶具有竖立的蓝黑色冠羽,极其显著;6月30日拍摄于彭州市丹景山样线。
黑冠鹃隼(Aviceda leuphotes) 摄影:罗盛杭
怒目圆睁的凤头鹰 摄影:罗盛杭
凤头鹰(Accipiter trivirgatus)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其头顶具短羽冠而得名“凤头”,中型猛禽,性机警;6月13日拍摄于灵岩山。
黑颏凤鹛(Yuhina nigrimenta) 摄影:罗盛杭
正在取食浆果的黑颏凤鹛:6月10日拍摄于赵公山。
草地上漫步的灰胸竹鸡 摄影:罗盛杭
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us):成都各地区广泛分布,常见于市内各大公园,多数时都在地面草丛活动,受惊时则藏匿于草丛中不动;7月4日拍摄于东湖公园。
山斑鸠(Streptopelia orientalis) 摄影:罗盛杭
栖息在岩石上的山斑鸠:7月18日拍摄于三岔湖。
小鸊鷉(Tachybaptus ruficollis) 摄影:罗盛杭
育雏中的小鸊鷈:7月3日拍摄于锦城公园。
觅食中的棉凫 摄影:罗盛杭
棉凫(Nettapus coromandelianus):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每年初夏时节成都市都有稳定的繁殖记录,杂食性,喜欢在有水生植物的开阔水域活动;7月6日拍摄于兴隆湖样线。
黄斑苇鳽(Ixobrychus sinensis) 摄影:罗盛杭
飞行中黄斑苇鳽:广泛分布于南方各地,成都周边湖泊、水塘中常见,常沿沼泽地芦苇塘飞翔或在水边浅水处慢步涉水觅食。以鱼、虾等为食;7月6日拍摄于兴隆湖。
斑嘴鸭(Anas zonorhyncha) 摄影:罗盛杭
“带娃”滑水的斑嘴鸭:常见于成都各类水域,在成都大部分为冬候鸟,但也有一部分留鸟,繁殖期5至7月,每次产卵8至14枚不等;7月6日拍摄于兴隆湖。
火斑鸠(Streptopelia tranquebarica) 摄影:罗盛杭
傲立枝头的火斑鸠:喜欢栖息在高大的枯枝上;7月10日拍摄于天府公园。
暗灰鹃鵙(Lalage melaschistos) 摄影:罗盛杭
暗灰鹃鵙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山脚一带的疏林中,7月10日拍摄于天府公园。
大拟啄木鸟(Psilopogon virens) 摄影:罗盛杭
大拟啄木鸟:羽色丰富多彩,嘴大而粗厚,以各种植物和昆虫为食,叫声单调而宏亮,为不断重复地‘go-o, go-o’鸣叫,常见于成都周边的森林之中,6月10日拍摄于都江堰灵岩山。
黑短脚鹎(Hypsipetes leucocephalus) 摄影:罗盛杭
黑短脚鹎:有白色型和黑色型两种,白色型嘴鲜红色,头和颈白色,其余通体黑色,常见于成都周边森林中;8月10日拍摄于大邑县西岭雪山。
方尾鹟(Culicicapa ceylonensis) 摄影:罗盛杭
方尾鹟:头偏灰色,略具羽冠,性喧闹,喜鸣叫,常将尾羽散开,成都地区为夏候鸟,7月14日拍摄于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叉尾太阳鸟(Aethopyga christinae) 摄影:罗盛杭
叉尾太阳鸟:雄鸟头顶为辉蓝绿色,腰黄色,两条翠蓝色尾羽格外显眼,因其体型小巧,且以花蜜为主食,又被称为“亚洲蜂鸟”;6月17日拍摄于都江堰灵岩山。
灰椋鸟(Spodiopsar cineraceus) 摄影:罗盛杭
正在育雏的灰椋鸟: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的草坪上,一只灰椋鸟幼鸟紧跟在亲鸟的身后,每当亲鸟在草地中寻觅到食物,幼鸟便会迫不及待的张开嘴等待投喂;体长约20厘米,主要以昆虫为食;7月11日拍摄于四川大学望江校区。
绿翅短脚鹎(Ixos mcclellandii) 摄影:罗盛杭
绿翅短脚鹎:头顶栗褐色或棕褐色,羽形尖,先端具明显的白色羽轴纹,飞羽外翈橄榄绿色,成都地区常见于周边森林之中;6月10日拍摄于都江堰青城后山。
ID:jrtt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