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微博刷到一个热门话题,北京大学首钢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张丹,建议应该允许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回到工作岗位。
截止到昨天,这一话题的阅读量已经达到7135.2万,两千多人参与讨论。
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赞成者认为既然放开就不要再设限,让大家上班多赚点钱不好吗。
反对者觉得这种做法会导致感染人数大幅扩散,对人对己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事实上,这个建议已经开始了实施,据了解,重庆、安徽、浙江等地政府已经下发通知,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可以正常上班。
而作为抗疫主力军的医护,无疑是早就走在了前面。
此前就常有网友上传视频,很多医护人员被感染后也带病坚持在一线,看起来格外让人心酸。
从网友的评论中能看出,这似乎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在“新十条”出台后,抗疫进入新的阶段,“越来越忙”也是医院面临的现实问题。
被感染的医护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医院工作不停摆,轻症不下火线,就成了一个现实存在的问题。
而这个问题,即将摆在所有人面前,阳了后要不要继续工作?怎样才是最恰当的选择,这才是困扰我们的原因所在。
我们到底该以怎样的态度来面对病毒
说实话,疫情三年多,我们有点被各路专家教授给整糊涂了。
他们好像每个人说的都言之凿凿,引经据典的很有道理。
疫情在他们口中一会儿严重一会儿轻松,一个说已经探底,一个说病毒在继续变异。
一个说嗓子疼可以吃点雪糕,一个又说坚决不能吃生冷的东西。
一个说阳了要吃药,布洛芬、连花清瘟准备好。一个说吃啥都没用,用免疫力去扛才是最佳选择。
一时间,不管是皮肤科、胃肠科、儿科、心脑血管科室的各路专家,都在网上教我们怎么应对新冠感染。
到底谁说的才是对的,我们已经根本分不清楚。
“新十条”出台后,从大的方面放开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怎样去应对随之而来的风险,是一个必须考虑的现实。
据官方通报,新冠病毒的毒力在免疫压力下正在持续下降,整体来说致死率已经不像最初那样高,目前感染者多以无症状和轻型为主。
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病毒的风险并未消失,对于孩子和老人,尤其是基础病较多的老人威胁依旧不小。
同时,新冠病毒容易造成其他疾病的合并感染,如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也是造成一些感染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此前,演员王劲松的母亲因新冠感染去世,37岁的前中甲球员王若吉也因感染后基础病恶化去世。
事实上,新冠病毒远没有我们以为的那样“弱小”,放开是大的政策,而做好小处的自我防护更显得重要。
经常在大街上看到不戴口罩到处走的人,甚至有一些所谓“主动感染”的说法,好像早阳晚不阳只不过就是顺理成章。
如果按照专家们的理论,新冠病毒的危害会随着人群免疫力的提升逐步下降,那么肯定是越晚感染越好。
当前放开后,全社会必然会迎来感染的高峰,据预测可能会出现在1月左右,也就是说每个人被感染的几率这段时间内会大增。
张伯礼院士认为,目前阶段还是要做好个人防护,早阳早好的观点是不对的,个人防护至关重要。
虽然感染后3~6个月再次感染的几率小,但病毒不断在变异,不管是否感染过都应做好防护。
在病毒面前,多加小心总是没错的,尽管当前的形势,很难完全避免被感染的风险,能把这个时间尽量拖后,不管是降低危害性还是医疗救治的便捷,都是有好处的。
阳了,还要坚持工作吗
最近在知乎看到一个有意思的文章,说他有同事阳了,传染给了另一个同事,结果领导还要求他们正常上班,网友问碰到这种事该咋办?
有一个高达1万多点赞的跟帖,说碰到这样的领导,那就勤快点多向他请示汇报,然后让领导尝试一下阳了的滋味,比说什么都强。
不知道有多少感染者还在岗位上坚持工作,这其中有多少是自愿的,又有多少是被迫而为?
而当这种不情愿遇到可以“带病上班”的通知文件,不情愿往往会演变成必须。
让人不解的是,目前所谓的轻症患者,远没有某些人说的“跟感冒一样”的轻松,且不说有没有可能留下后遗症,当下的症状就非常折磨人。
有人嗓子疼的像是“吞刀片”,有人浑身肌肉酸痛的整夜睡不好,有人头晕恶心,有人烧的一点力气都没有。
各种症状的出现,也说明这依然是一个不容小觑的疾病,更不要提那些基础病多的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孩子,他们面对的风险无疑更大。
我们能够理解政策放开的初心,很多人由于疫情封控生活受到很大影响,他们迫切希望早日回到正轨。
我们也明白从严格管理到突然全面放开,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混乱,可是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阳了的人与健康人群混杂,首先加重了传染的风险,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一个人背后就是一个家庭,传染一个可能就是一家都跑不掉。
即便不考虑传染风险,阳性病人加班,能有多大的工作效率,要知道人在生病的时候,不管是体能还是精力都会下降,再加上情绪上的逆反,工作能做好吗?
我知道每次在讨论这个话题,逃避不了的就是医护人员这个群体,由于职业的特殊性,疫情中不管政策怎样变化,他们都是最直接受到影响的人群。
从网上和身边的反馈来看,医护人员带病上班似乎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
有人说,医护都休息了,病人谁来看?
既然他们做了这份工作,领了这份工资,那就没什么可说的,有了困难坚持也要上。
对于不对,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或许有人觉得这个理所应当,要维持医院的正常运转,病人需要医护,硬挺着上吧。
我们习惯称他们为“英雄”,而做高高在上的英雄不容易,那就意味着牺牲自己,要承担更多的东西。
我倒是希望他们还是有血有肉的人,疼了会哭泣,病了能休息,不被一些虚名所束缚,也不被一些不该有的制度所强制。
除了医护人员,我们其他人不也是如此吗。
在生存与健康面前,每个人应该都有权利做出自己的选择。
比如阳了我可以选择坚持上班,前提是不会理会来自同事的指责,我也可以选择休息,以避开被感染的风险。
这个前提首先是“自愿”,自己做出选择,然后自己承担后果。
而一旦带病上班成了一种必须,势必会造成某种“不公平”。
既是对病人本身的不公,也是对其他健康人群的不公。
事实上,很多人面对的是这样的情况:不上班就没有工资,甚至拒绝领导要求可能丢掉工作,健康的风险在生存面前无限的变小。
这是不是一种悲哀,怪不得有位网友评论说:职场上没有人会在乎你的健康,他们在乎的只有自己的前程和腰包。
可如果连自己都不在乎了,那再不合理的事情也就慢慢变得理所应当。
以人为本的真相
我们常听说“以人为本”这句话,人的重要性是要在最前面的。
不管是政策的制定还是实际的实施,人的因素都应该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就像疫情期间,首先保证的是人的生存权利,病重的患者没有核酸怎么去救治,临产的孕妇有没有绿色通道,急需治疗的封控患者还要不要一级一级的再去申请。
问题的出现说明我们的工作有漏洞,而有问题并不可怕,怕的是我们习以为常,怕的是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它。
带病上班这件事说起来不大,不过也反映出某种不合理的倾向。
国家“新十条”防疫政策中也明确指出:具备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也可自愿选择集中隔离收治。
自愿上岗我们谁都无话可说,如果是不得不上,那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头条创作挑战赛#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