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北京报道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将迎来重要节点,按照惯例,年底将统计应届毕业生最终就业率。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各高校日前陆续公布2021-202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其中披露了截至今年8月31日的2022届毕业生初次就业去向落实率。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2022届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保持稳定,但就业形势严峻。
记者发现,985、211高校初次就业率总体上高于地方普通高校,部分高职院校就业表现强劲,民办本科高校表现差异较大。清华大学在已公布初次就业率的985高校中最高,达96.9%。
值得注意的是,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与升学率关系密切,985高校的升学率高达40%以上,是整体就业率较高的基本保障,211高校的升学率也在30%以上,地方普通高校的升学率则较低。
985、211高校就业率稳定
截至目前,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内的15所985高校披露了2022届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985高校总体保持稳定,初次就业率较高。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校区、华东师范大学排名前三,分别为96.9%、95.6%、94.69%。
中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兰州大学表现不足,初次就业率分别为82.75%、79.29%、66.92%。但初次就业率统计截至2022年8月31日,到年底统计最终就业率时,一般会有较大提升。
2022届毕业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这15所985高校中,北京师范大学、湖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好于2021届同期。
中南大学《2021-202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中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一流高校平均值”为80.77%,2021年“普通985高校常模数据”为86.12%,2022年已有多所高校低于这一数据。
211高校的表现同样基本稳定,尤其是北京、上海地区的高校初次就业率较高,比如上海外国语大学高达94.54%,北京工业大学高达94.12%。
地方普通高校表现参差不齐,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高校初次就业率较高,比如上海市多所高校都在90%以上。同一省份的高校表现也有差别,比如浙江工商大学高达92.44%,但浙江财经大学只有62.68%。不过,浙江财经大学的《2021-2022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中写道,该校初次就业率“在省重点建设高校中名列前茅”。
西北、东北地区高校需要加大就业工作力度,比如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初次就业率只有19.64%。
有专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年来,社会上认为高校就业率‘注水’的声音很多,导致高校自己统计而非第三方独立统计的就业率数字受到很大质疑,再加上‘慢就业’现象明显,初次就业率与最终就业率之间的差距也较大。”
民办高校的表现差异更大。比如,上海建桥学院的初次就业率高达98.81%,一些独立学院的就业工作则有待加强。
12月16日举行的广东省2023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上,公布了2022届毕业生就业率前10名的本科高校,广州理工学院、韶关学院、星海音乐学院超过一众名校位列前三。
作为一所民办高校,广州理工学院的初次就业率为95.21%,11个专业的就业率为100%。据该校官网报道,该校与400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解决了约八成毕业生就业。
近八成毕业生升学深造
在高校就业去向的统计中,一般包括升学深造、协议或合同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待就业、不就业拟升学、暂不就业等。
值得注意的是,升学深造在就业率中占比越来越高,尤其在985、211高校中贡献突出。
清华大学2022届本科毕业生的升学率高达79.6%,有2546人赴国内外高校深造,其中共推荐2136名本科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中国政法大学2022届本科毕业生有2088人,继续深造的高达1547人。
从2016年开始,全国考研报名人数持续攀升。麦可思研究院数据显示,2017-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双一流”高校毕业生读研比例明显高于地方本科院校。
对于985高校本科毕业生来说,超过90%的升学去向还是同一档次的名校。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境内升学的2022届本科毕业生中, 93.73%去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湖南大学国内升学毕业生中,90.45%赴双一流建设高校、中科院和中国社科院深造。
这同时说明,有近10%的985高校本科生选择了“逆向考研”,即考取了非985高校研究生。
麦可思研究院的数据还显示,医学、农学、理学三大学科持续占据读研排行榜前三甲,读研比例连续三届均超过20%,且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其中,医学读研比例连续三届位列榜首,这与该专业相关领域的培养特性及就业市场的要求相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选择“双非”高校报考研究生,客观上分离了就读学校与个人能力之间的关联,破除了唯名校论。高校相当于多了一次对学生进行选择的机会,显然对学校的品质提升和增加流动性更有利。
相比之下,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尤其是民办高校的升学率较低,很多高校的升学率不足10%,有的甚至不足1%。
但储朝晖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高校不能因为本科生就业难,就鼓励更多的学生去考研。高校也不宜盲目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如果研究生扩招了,但相应的资源没有跟上,结果也只会形成低层次的人才培养循环。”
麦可思研究院通过对读研群体的调研发现,增强就业竞争力是其选择读研的主因。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读研群体因就业前景好选择深造的比例(55%)相比2019届上升3个百分点。
“对于学生来说,通过考研来提升相对的就业竞争力,在过去可能是一种好办法,但随着研究生人数越来越多,考研投入的成本越来越高,获得的就业竞争力回报却没那么高。”储朝晖说。
灵活就业与本地就业
选择就业的2022届毕业生主要去向哪里?
清华大学选择就业的552人中,299人签约就业,253人灵活就业,可以发现灵活就业占比极高。哈尔滨师范大学最主要的毕业去向也是灵活就业,占32.53%。天津外国语大学的灵活就业去向高达48.3%。
灵活就业目前没有明确标准,有的高校统计灵活就业时包括自主创业,有的则不包括,还有的高校比如泉州师范学院将灵活就业作为毕业生暂未就业的一个原因。
本地就业也是2022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的鲜明特点。广州理工学院2022届毕业生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佛山等珠三角城市,到广东省外就业的只占已就业的3.52%。北京工业大学2022届本科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北京市,占总就业人数比例为82.32%,录用人数较多的单位主要是大中型国有性质单位。湘潭大学2022届本科毕业生在长江经济带就业2997人,占就业人数的62.20%。兰州工业学院58.35%的学生在学校所属区域内就业。厦门理工学院的教学质量报告中写道,学校被誉为“地方经济的人才摇篮”,近年来,70%以上毕业生服务于福建,毕业生留厦就业率居在厦高校首位。
随着2022年即将结束,离校未就业人群的就业工作也进入攻坚阶段。厦门大学嘉庚学院11月15日举行就业工作部署会,重点部署了2022届毕业生离校未就业工作,称“离校未就业工作形势严峻”。
很多地方的离校未就业工作形势比去年严峻,但好于预期。今年,广东省内湛江籍应届高校毕业生离校未就业13672人,同比上升93.46%。通过打出稳定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组合拳”,目前取得良好成效。
贵州省安顺市12月15日召开2022年稳就业保就业新闻发布会介绍,11月底在该市登记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1.25%。
江苏省人社厅副厅长张宏伟8月9日表示,江苏高校毕业生的去向落实率达80%左右,接近往年、好于预期,到年末要确保实现总体就业率不低于92%的目标。
有专家指出,随着毕业生离校时间的往后推移,年底就业率将稳步提升。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