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木清华
“毛泽东这个人啊,天生能领导。都是带兵的,万里长征……我要领,会领没了,他(士兵)不跟你走,他跑了。他(毛泽东)能统御,他有这个力量。”——张学良
今天讲述这个故事之前,想先给大家讲一下关于“苟富贵勿相忘”典故的故事,这个典故出自司马迁·《史记·卷四十八·陈涉世家第十八》,原文如下:
陈涉世家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苟富贵,勿相忘!”最早的出处就是来自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的人生经历,当然了,陈胜没有成为“苟富贵,勿相忘 ”的正面典型,反而成为反面教材。
据史料记载,陈胜在佣耕时对伙计们说的话,他却并没有信守诺言,在他和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成为起义领袖后,连打胜仗,不久就在在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实现了 “苟富贵(编者注:如果有一天我富贵了)”的人生梦想。
当年曾和他一起拥耕的老伙计听说陈胜富贵了,记得他"苟富贵无相忘"的话,特意从登封阳城老家来陈县找他叙旧,竟然多天难以相见,直到在陈胜外出的路上碰巧遇到,呼喊其小名才 得以相见一同乘车回宫。
从这里可以看出,陈胜称王后已经逐渐脱离群众,熟人前来投奔都很难见到他了,这还不是最要命的, 要命的是在革命还未成功的时候,他已经开始不与他人“共患难”了。
陈胜的这个老伙计由于与他是熟人,进出陈胜的府邸都比较随意,与他人聊天的时候也难免会说些以往旧事,这也是人的本性,想以此作为炫耀。不过有人却向陈胜进谗言说:“您的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有损于您的威严。”
陈胜由此恼羞成怒,也不做调查,直接下令将老伙计处斩,他早忘了“勿相忘(编者注:我不会忘记大家。)”的誓言。此举导致身边的老朋友逐渐都离开了他,"由是无亲陈王者。"离心离德之下,陈胜在兵败时,本准备重新聚集力量,却被自己的车夫庄贾杀害, 成为千古遗恨。
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更是成为反秦义军的先驱,是中国农民起义第一人,他前所未有公开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千古之音。除了出身,陈胜各方面的条件在历代起义领袖可谓是得天独厚,个人认为他主要败在了“细节上”——没有做到“苟富贵,勿相忘!”,尤其是在他还没有取得完全胜利的时候,就不愿与大家“共享富贵”,这最致命。
后来历朝历代的起义领袖,最后取得成功的英雄大多吸取了陈胜的教训,却又陷入了“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帝王法则,这是典型的厚黑学帝王心术,卸磨杀驴,过河拆桥,可天下人又能奈何呢?
上下五千年以来,只有毛主席一人一生保持了人民领袖本色,初心始终如一。毛主席早年通过“三湾改编”就显示出了他超越同侪(编者注:辈份相同的人)的远大眼光和果敢气魄,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公平、民主、集体”的整军思想,尤其是“改变军队内部的官兵关系,推行内部民主改革,不许军官打骂士兵,允许士兵会议的发言权”的主张,史无前例,甚得大部分将士人心,大大提高了军队士气,连白军俘虏也成了红军的勇敢战士。
毛主席以身作则,和普通将士同吃同穿同住,得到上下的一致拥护,袁文才的部队被毛主席整编后,他却不止一次对人说:“毛委员的话中央都听,只要好好保护毛委员,将来革命还是有前途的。”
在毛主席的眼里,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与以往封建帝王将相的“苟富贵,勿相忘”不同的是,毛主席的一生都献给了全国人民,他要带领亿万民众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在他有生之年,这个目标并没实现,而他老人家一辈子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习惯,和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所以中国人民永远想念他。
关于毛主席和普通群众的故事有很多,都能体现毛主席伟大的人民情怀,这里给大家讲述一个他和一名乡干部的感人故事。
十年土地革命期间,毛主席到苏区下面的一个乡做调查,这个乡的乡主席罗瞎子热情接待了这个年轻人,两个年轻人寒暄之后热切了起来。
毛主席当年的个人威望还没有那么高,两人之间的聊天相对也很随意。毛主席在听了罗瞎子的自我介绍后,笑着问他:“这个名字(罗瞎子)是你的绰号吧?你有大名吗?”
罗瞎子嘿嘿笑着说:“没有大名,咱家里穷读不起书,是名副其实的睁眼瞎!别人也一直叫我罗瞎子,现在虽然在乡政府当了官,我还是让别人叫我罗瞎子,不能让叫罗乡长,乡长是官名,喊着有官架子,还是罗瞎子叫起来无拘无束,怪亲热的!”
毛主席听了罗瞎子的一番话,不胜感慨,就给罗瞎子讲了历史上陈胜的故事,提到了“苟富贵,勿相忘”的历史典故,还称赞罗瞎子做得好,比陈胜强。
然后,毛主席深情地地对罗瞎子说:“苟富贵、勿相忘。就是日后革命成功了,我们也不能忘记共患难的父老兄弟。”
罗瞎子表示赞成毛主席讲的道理,他拉着毛主席的手,半开玩笑地问:“要是日后你当了皇上,不,要是革命成功了,你坐了天下,我该怎么称呼你?”
毛主席认真地对他说:“那就像今天一样叫我老毛(编者注:毛主席比罗瞎子年长些许)就是了!”罗瞎子笑着说:“好,那我记住了!”
毛主席完成调查研究后就离开了,之后的革命岁月艰苦卓绝,两人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奋斗着,早将生死置之度外,谁也没想到将来会有个人“富贵”的那一天。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新中国成立,当年那个下乡调查研究的年轻人“老毛”已经成长为举世无双的人民领袖,在亿万中国人民心里有着崇高的威望,而当年的那个乡主席“罗瞎子”在基层勤勤恳恳工作二十几年,也成为了劳动模范和英雄人物。
二十几年,弹指一挥间,物是人非,两人的地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所以,1950年,罗瞎子作为劳动模范代表进京参加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和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时,心里是忐忑不安的,他知道毛主席将会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接见他们。
他不知道二十多年不见,毛主席能否还能认出他?他主动去与毛主席攀谈是否合适?见了毛主席又该如何称呼?装作不曾相识是不是更合适?
罗瞎子想了几天几夜都没想明白,带着这些疑问参加了会议,毛主席会后接见代表的时候,他激动万分,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突然挤到前面与毛主席主动打招呼:“老毛,你咯胖呀!”
罗瞎子的这一声大喊,将众人诧异的目光全都吸引到自己身上,大家都很疑惑:这哪里来的冒失鬼?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不知道怎么称呼毛主席,就学着大家喊:“毛主席万岁向主席问好!”哪有这样与毛主席说话的。
正当大家疑惑不解的时候,只见毛主席快步走到罗瞎子跟前,笑着说:“罗瞎子,是你呀!”说着还朝罗瞎子肩头捶了一拳。
“老毛,您到底还是记得我这个小萝卜头!”“罗瞎子”激动地泪水淌了下来。
“咯还记不得,苟富贵,勿相忘嘛!”毛泽东操着湖南口音:“我不是陈胜王,我是毛泽东,还是那个老毛!”
毛主席和乡干部罗瞎子的这段趣闻轶事后来广为流传,后被收录在各种文献资料里,成为一段佳话被人们津津乐道。
毛主席之所以能够领导革命以弱胜强取得全国胜利,除了他个人具备卓越的领导才能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赢得了民心和人心,民心所向才是无往不胜的法宝,而能够赢得民心的重要方法就是“群众路线”,到人民群众中去,始终不脱离人民群众,正如当年他对乡干部罗瞎子说的:“苟富贵、勿相忘。就是日后革命成功了,我们也不能忘记共患难的父老兄弟。”
毛主席说到了,也做到了。亿万民众团结在他的周围,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敌人,真正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站了起来。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