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朝代就是秦朝。秦国本是贫瘠的小国,通过卫鞅变法及施政强兵,才逐渐超越其他诸国,变成春秋时期的第一强国。
这是几代秦国人的努力才有的结果,也为之后秦嬴政一统天下埋下伏笔。
统一是秦国每一代君王共同的理想,朝着这个目标而努力必然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因为秦国本身处在相对贫瘠的地理位置,所以这个国家需要通过不断地开垦荒地来实现强国目标。
春秋时期比较混乱,国与国之间的战事很多,互相吞并也是屡见不鲜,所以必须要能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下去才是此时重要任务。
为了尽快地改变,秦孝公赢渠梁决定招贤纳士,此时卫国商鞅入秦,并得到秦王的重用。商鞅通过废井田、重农桑、奖励耕种和军功的方式执行变法。
这是秦国第一次变法,但是结果以失败告终,虽然起到强国作用,但因影响到贵族利益而不得不做出让步。
一次的失败并没有让秦国失去信心,在秦嬴政执政期间,李斯也发起过变法,这次变法对秦国的发展,和历史上存在的意义尤为关键。
宋代诗词人徐钧曾评价李斯“燃除六籍忍坑儒,本欲愚人卒自愚。若使当时甘被逐,东门牵犬欢应无。”可见,历史文人对法家的李斯没有任何好感。
李斯本身战国时期的楚国人,曾经是秦相吕不韦的舍人,后来又被任命为长史。因其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有独到的见解,颇得秦王嬴政的信任,从政不久就被拜为客卿。
确实李斯在秦国统一六国的历史上的作用很大,他不仅出谋划策离间六国,还为秦王提供用兵的建议。先攻打韩国,再诛灭各诸侯国就是他的计策。
正是因为他在秦国统一大业上的丰功伟绩,所以在秦国统一后,李斯的地位也跟着攀升。可是帝王的心思不是常人,他们心中的想法往往不是常人感情所理解。所以即便李斯身居高位,也为自己和家族前途而担忧。
由此,出现历史上的李斯谋反被诛杀的事件,那么秦始皇如此看重的重臣,他为何会背叛嬴政?
功高受人忌惮
历史上的众多名人中,才华横溢的有之,施展抱负大展拳脚的有之,郁郁不得而终的有之,这些人境遇不同,但是每一个就是鲜活的,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人。他们多数没有过多私心,只想创世立业,可惜的是,往往他们的结局却却都以惨死而终。
可能这与这些历史名人的命运有关,更多的却是在权利旋涡中斗争失败的代表。
没有得到权利的人并不渴望,只有拥有过的人才知道权利的魅力。李斯是个有才华的人,他希望能一展抱负,确实秦始皇给了他机会,他也抓住机会建功立业,成为当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
但是拥有较高的功勋和地位的大臣,并不会得到新帝的信任,毕竟功高已经无法再奖赏,这样的大臣存在就是威胁。
因此,秦始皇在位的时候,李斯必然会忠心侍奉,处处为秦国国运着想,这是源自李斯对秦始皇的认可。
但是秦始皇去世,其子继位,这位老臣是不是忠心,都将成为新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必然想除之而后快。所以李斯是不是真的谋反,是不是真的反秦都不重要,除掉他才是目的。
不懂后堂政治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表明古人对女子和小人的厌恶和无奈。
秦国时期的文人多以儒家为主,只是在秦国统一后出现焚书坑儒的事件,目的也不是为了消除文人,而是要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统一文化和文字。
果真秦始皇是有远见的皇帝,他明白只有统一文字和文化才能进而保持长久的融合。
李斯作为有大局观的政治家,他理解并支持秦始皇,他们并肩共创大业,可以说,李斯是有胸襟和有抱负的人,他不屑于小人行径,也不善于去了解无关人的需求和想法。
这些对于君子来说并无大碍,但是对于有利益纠葛的小人来说,他的行径早已经列入他们的黑名单。
秦朝后期是宦官当政,李斯与当时的赵高不和,且极力反对赵高参政,这些都成为赵高杀李斯的导火索。
在秦二世胡亥二年,赵高诬陷李斯和他的儿子谋反,私自将二人抓回,并进行严刑拷问。开始两人都不招认,后被酷刑屈打成招,本来可以通过秦二世派的查验的人伸冤。
但是赵高却用自己亲信假扮,由此导致李斯及其家族被认定谋反之罪获刑,死前父子二人皆后悔当官,现在想回家种地,已然为时晚矣!
这样的结果确实让人唏嘘,上位者没有危机感,和政治敏感度导致的悲惨结局。虽然李斯有过丰功伟绩,但是他不了解内臣,不懂宫廷内部所用的争斗手段。
他本是君子,不知小人之心比君子狠毒万倍,所以他没有防范,没有对策,把主动权给别人,那么结果可想而知。
私心的连锁反应
任何人都有私心,即便是名人领袖,他自己也不能说他没有一点私心。李斯的成功是一步一步地拼搏出来的,他到秦国以后就想创建功业,但是此时的大权主要是吕不韦和赵姬把持,他想要获得权利,就要让秦始皇不再是傀儡。
经过自己多年的经营,李斯已经成为嬴政信任的帮手,逐渐取代吕不韦成为秦朝的丞相。
随着吕不韦的权利和地位越高,他越是不忍放弃自己来之不易的成果。
现在的他,所希望的是能让自己的家族,子嗣都能享有爵位和富贵,这是正常人都会有的私心,只是他忘了,他不是帝王,他只是臣子。
在他拒绝秦始皇让其长子扶苏继位,而想扶持更好把控的皇二子胡亥的时候,他的结果就已经注定,显然李斯失算了,他很快被赵高陷害,被自己推举的皇帝胡亥所杀。
何曾想,作为秦始皇的功臣,为了私心竟把自己害到如此境地。
公元前208年,李斯被杀,曾在行刑前道“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诛也,而以赵高为佐,吾必见寇至咸阳,麋鹿游于朝也……”
这句话一语成谶,显得似是预言,实际上,这正是李斯对秦朝大势的分析。
历史上,功臣被杀或者反水的事情并不在少数,各有各的原因,所谓“成者为王,败者寇。”便是如此,我们能做的就是通过每个历史人物故事来了解原由,分析得失,借鉴好的,摒弃不好的,如此才能提升自己。
从李斯的死可以了解到,不求细节就没有稳妥的大局,而不懂得与小人共处,最终也会招来杀身之祸。
虽然李斯也有私心,但是他的政治建议,他的个人才能对促进秦国统一有着重要的意义,仅凭这一点,我们就能说,李斯确实是以为合格的政治家,唯一不完美的就是其结局令人唏嘘。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