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历史上的宋朝重文而轻武,国家虽然富强但是军事极度落后,由于官府编制太过于庞大而且复杂,养活着无数的官吏。这些官吏的后代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大宋富庶,又重文,对读书人的待遇非常好,故这群人大多数为学子,社会地位虽不是很高,却要比一般学子之类的高出许多,今儿就来跟大家探讨一下这类特殊的群体。
大宋官员子弟的社会地位以及分类
对于大宋朝时期这些官员的子弟,已经不能用复杂或者某一个词来形容,他们的尊长必定是在政府部门任职的官员,或者是跟皇室有着特殊关系的外戚,皇室宗亲后裔等等。由于他们这群人生长的环境要优于一般人,从小受到的教育也要高于一般人,所以他们的身份和职业也是一般普通人不能比的。
这类群体按照其身份主要分为士人,未仕官员,已仕官员几类。首先来说说士人,就是指正在求学,还没有取得任职官员资格的。士子也分两类,一类是通过科举考试的,叫做举子或者举人。另一类是正在太学,武学,国子监读书的,一般给他们了一个统称,叫监生。未仕官员指的是已经取得了出仕官员资格许可的,但还没有收到官员任命的这类。已仕官员指的是已经取得官员任职的,而且被授予正式官员的。
从唐代到宋代,人们把一些高官子弟俗称为"衙内",听到这个词,想必大家脑海中立刻就想到了高俅的儿子高衙内这个人,不错,就是这一类人,他们依仗着自己长辈的势力或者其他家族成员的势力横行霸道,为非作歹。对于这类人,人们恨的咬牙切齿,却又毫无办法。
太宗继位期间,在河南开封府有十名"衙内",依仗着他们的老子是政府官员,聚集到一起,为非作歹,横行乡里,人们对他们敢怒不敢言。太宗知道后,立即下令对他们进行惩处,并且提出了对这类人管制的办法,就是全部授予殿前承治阶或低级差遣,加以控制。
官员子弟踏入仕途,要比普通人容易多了,主要有恩荫,门荫,世荫等,是高级或者达到一定级别的中级官员所享受的特殊政策。按照官员的级别高低,其子弟被授予相等的中,低级官职。从真宗到宋仁宗年间,文官中的大两省到侍御史,知事以上,可以奏请朝廷补一个孩子为京官,其余四品以上京官按照级别也可以奏请一子为官授予权职。
北宋时期,在国子监读书的监生,只能参加三年一次的监生考试,以获得解试的资格,并没有任何的功名。
宋代官员子弟担任的官职以及职位
官员子弟不论用那种方式获得官职以后,一般情况下不得直接出官接受差遣,还要接受年龄和文武两个级别的再次考试。这两个级别的考试一文一武,文官对应的考试叫铨试,武官对应的考试叫呈试。史书上对此专门有个说法,吏部出宵格法,左选有铨试,右选有呈试,其致一也。
宋仁宗时代,出台了"天圣令"规定,凡是通过恩荫等方式入选的官员子弟为官,年龄限制是最低二十五岁,文官通过铨试,武官通过呈试以后方可正式的为官。
宋朝官员子弟担任的职务有两个很明显的特点,一是高级官员的子弟有优先选择的权利太祖赵匡胤时期,是不容许恩荫等子弟出任差遣的,到了真宗年间,改变了这种制度。太祖和太宗期间,不容许直接出任差遣,其原因就是为了防止高官子弟担任要职,其学历和学识不足以应付,不能在重要的职位上发挥作用,反而产生出各种问题。另一方面是从士大夫这样的下层官员子弟来考虑,只有两者相互取长补短,才能不断的为官僚队伍输送新鲜的血液,这一决策体现了宋朝初年统治者的深谋远虑。
到了真宗年间,"法令限宽",官员们开始用各种办法让自己的子孙通过各种方式来做官,掌管文官考试的铨试,亦或是武官考试的呈试的朝廷大臣,碍于情面,不断满足官员们各种不合理的要求,于是官员子弟在注受差遣时,往往优先给一些权力大的官员提供方便。滋生了各种腐败。
官员子弟猎取的另一个美差就是担任接伴,送伴,入国侍。这几个差使因为跟宋朝以外的国家接触,可以去用公费出去游玩一番。
宋朝的馆职是文臣的清职和朝廷培养官员人才的地方,所有的文臣都以担任馆职为荣,宋仁宗曾说过,"馆阁所以特天下英俊,不可私授"。为就是说,只能在馆阁内读书,不准随意增加馆阁内的编制。馆阁读书的一职设置在真宗年间,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政府官员。由于从馆阁内出来的官员大多数都是要职,所以官员子弟纷纷涌入到馆阁之中,大大降低了馆阁的声誉。此后,虽然有人提出了反对意见,但是情况却没有发生变化。可见当时官员子弟依靠父辈或者兄弟的势力,在馆阁内先是充当读书,随后就可以被委任为正式官职。
除了以上所说的这些以外,官员子弟还享有一些特殊的政策,减免部分赋税,免除职仪和赎罪等。官户一般指的是从一品到九品的官员之家,拥有官户身份的,不论多大品级,都享有以上特权。
在宋朝长达三百二十年的统治时间里,大概有几十万的官员子弟陆续进入仕途,在这些官员子弟之中,大多数都是一些一无所长的平庸之辈,平日里养尊处优,无所事事,有些专门欺压百姓,横行乡里,坏事做尽,成为名留千古的罪人。但是也有一些出类拔萃的人物,他们在很多领域都创造了不凡的成就,诸如王安石的弟第王安礼,司马光,李琦等等,他们同属官员子弟,但是成就足以名留千古。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