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陈凯歌与张艺谋,一直都被拿来比较长短,张艺谋投身商业大片,有得有失,毕竟为中国商业电影的开拓探索出了一条道路。不过近来的《长城》让很多人都失望了。而陈凯歌依然沉浸在他知识分子气质的启蒙和艺术探索之上,可惜的是,他每一部电影都逃不了被人质疑的命运,好像除了《霸王别姬》之外,再也没有什么电影可以超越。这也让人质疑,陈凯歌是不是早就江郎才尽。毕竟张艺谋在电影的探索之路上披荆斩棘,一直努力推陈出新,推翻自己,超越过去,尝试各种类型的探索。但是陈凯歌却无所作为。
这也让我想起很多八卦,比如跟两人都有合作的编剧芦苇对中国电影的总结,以及对他们两人的点评很有意思。。编剧芦苇在电影座谈中提到,中国电影界里没有天才。像斯坦利·库布里克、弗朗西斯·科波拉这样的人,甚至像尼基塔·米哈尔科夫这样水准的导演,中国一个都没有,就更别说像黑泽明、安德烈·塔尔科夫斯基这样的天才型导演。在他看来,中国所有的导演都属于经验型导演,就是“状态好了,班子组好了,实打实地认真干,电影可能会拍得不错。虚妄自大了,得上大头症了,摆大师谱儿了,立马就得栽趴下来挨唾骂”。
用这个标准衡量中国那些导演,就是会不会总结经验。芦苇回忆说,当年陈凯歌拍完《霸王别姬》,得了大奖。他反复给陈凯歌说不要忘记总结经验,但是陈凯歌虽然嘴上赞同,但是从来没有坐下来总结过,因为有时间他都去应酬场面去了。
他后来用这个例子来告诫王全安,但是《图雅的婚事》自从获得金熊奖之后,两三年过去了,王全安也没坐下来跟他总结经验。“胜利往往比失败更能显露人的本色与气数,这屡见不鲜了。”这是芦苇的总结。几年后王全安执导《白鹿原》就失控成了一场灾难。
在他合作过的这些导演里,芦苇说,唯一例外的是张艺谋。当年《大红灯笼高高挂》被禁了,张艺谋以检查拷贝的名义在中影公司放映了一场,看完之后,他拉着芦苇去丽都饭店跟他住一个屋,彻夜讨论这部电影的得失。半夜了,巩俐还给他们送来点心茶水什么的。最终,芦苇提了十几条意见,张艺谋自己又总结了二十多条。当时《大红灯笼高高挂》已经在威尼斯电影节获得了银狮奖,在国内外都有着良好的反响和口碑。但是他们两人加起来,还是总结出了这部电影三十多条的缺点。就是这种胸襟让芦苇意识到,这样的导演才是真正的前途无量。
这么多年过去了,张艺谋和陈凯歌,一个努力探索类型电影,失败和成功兼而有之,一个止步不前,两人都被质疑江郎才尽。你怎么看?
多年以来,陈凯歌张艺谋作为中国电影的两杆旗帜,时常被放在一起品评比较。
一度,两人的影响力和艺术水准在伯仲之间,有点孟不离焦的感觉。
但渐渐的,因为两人个性、关注角度、发展方向、创作勤勉等诸多原因,其实在艺术上已经渐行渐远。放在一起做比较,虽仍是一种媒体习惯,但确实有点勉为其难,而且,怎么描述其实都不准确。
从世俗意义上讲,现在张艺谋的影响,已经远远的大过陈凯歌。
这跟张艺谋的勤奋分不开,而他身上这种勤奋,也是生活给予的。
最开始,张艺谋就属于特批进入高等学府的大龄艺术男青年,背着媳妇给煮的鸡蛋赴京深造,这种机会,对于下乡,回城,在纺织厂当工人的张艺谋来说,太难得了。他没有机会也不敢停下来,只能一路往前冲,冲了几十年,已经成了融入骨髓的习惯,改不了了。
而陈凯歌,是属于带着点学院气质的“导二代”,骨子里对自己的身份有着藏不住的优越感,贵族、骑士是他一直以来无意识模仿和靠近的族群。动堪考虑的都是文化传承,民族走向,家国天下的大事……让他像张艺谋这样,到现在还时不常猫家里吃着方便面寻思着干活拍片,难。
这也是从作品数量上,陈凯歌远低于张艺谋的原因。
至于作品质量,见仁见智吧。
两位跟电影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人,近些年……咳!确实没有一部真正匹配两人地位的作品问世,真是奇了怪了。
反倒是初来乍到,吃糠咽菜时,两人合作的《黄土地》,确实压抑不住两个年轻人激越的才华。大家有机会可以找来在温习一下,放在那个年代看,《黄土地》其实不仅是对陕北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就电影本身而言,也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
大面积蓝天,黄土高原,画面正中间,一头驴加一个面容沧桑的农民……
作为摄影师的张艺谋,那种图片质感的大胆构图,在当时确实很赞。
可不能凭借这种老花样,玩一辈子是吧?。
至于什么大厦将倾,江郎才尽,言重了。
这老哥俩混到这岁数,这地位,高楼不好垮塌,才华也不用证明了。
只是,越是数一数二的好学生,分数想再大幅度提高,确实难了。
随他们吧,让旗帜继续猎猎作响。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