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礼·考工记》之“六齐”
金有六齐:
这里的“金”,有两种说法:一指青铜,二指纯铜。而这里的“齐”,则和剂量的“剂”通假,指的是铜和锡量的多少。
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
五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斧斤之齐;
四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戈戟之齐;
三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大刃之齐;
五分其金而锡居二,谓之削杀矢之齐;
金锡半,谓之鉴燧之齐。”
这是先秦时期所知记载青铜合金配置技术的记载,据郭沫若考证,此应为春秋齐国之官书。
二、关于“金有六齐”的争议
①认为“金”指青铜,所谓“六分其金而锡居一”就是将青铜合金分为六等分,青铜占五,锡占一,铜锡配比为5比1,其他以此类推。
②认为“金”指纯铜,所谓“六分其金而锡居一”就是将青铜合金分为七等分,青铜占六,锡占一,铜锡配比为6比1,其他以此类推。
③而关于“金锡半”,一种认为是青铜与锡各占一半,铜锡比为1比1;另一种认为是“金,锡半”也就是说,将铜锡合金分为三份,锡是青铜的一半,铜锡比为2比1。
三、考古材料及实验证据
通过学者对出土青铜器的实验研究表明:
①钟鼎与斧斤之齐,与第一种铜锡配比接近。
②戟戈、削杀矢、鉴燧之齐,与第二种铜锡配比接近。
③大刃之齐,则两种解释含锡量均偏高。
④鉴燧之齐的金锡半,以第二种锡占33%比较合适。
实际上,很多种情况下,实物与记载无法完全吻合,因为在青铜器铸造、熔炼过程中,会有很多影响变量,需从很多方面去考虑,而不能仅限于《考工记·六齐》里字面上对于百分数的计算。
上图,西周三年兴壶,庄白窑藏出土,周原博物馆馆藏。
自然的铜很早就被人类使用做成装饰品。在伊拉克发现了公元前一万年制作的自然铜装饰品。
中国在进入青铜时代之前的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了探索之路。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发现了质地不纯的黄铜片。山东胶县龙山文化遗址中也发现了铜锌合金的铜锥。最早的青铜器是甘肃马家窑文化的青铜小刀。
纯铜的金属液体粘性大不能铸造大型容器,在探索过程中发现铜锡合金的液体流动性好,成品有光泽是很好的原材料,就是锡青铜。后来又逐渐发现,除了锡青铜还有铅青铜(铜与铅的合金)、铅锡青铜、镍青铜、磷青铜等合金都可以铸造器物。
齐家文化时期就已经具有了青铜手工业的雏形。齐家文化墓葬中发现了青铜或红铜制作的生产工具和装饰品,有刀、斧、凿、匕、锥、钻头、指环等,既有冷锻制作,也有冶铸。中国在公元前2000年就已经初步进入了青铜时代,用青铜、红铜、黄铜为铸造原料,从工艺上说有热铸法、也有准锻法。
商周时期中国进入青铜文明的鼎盛时期。这时候使用的铸器原料主要是锡青铜和铅锡青铜。又称为“金”或“吉金”。中国的青铜时代从大概公元前2000左右的夏代开始,经历了夏、商、西周和春秋,一共十五个世纪。在晚商和西周早期青铜铸造业作为生产力发展的标志而达到高峰。春秋晚期则是铁器时代的初期。
战国时期生产力进步,技术大幅度提高,虽然已经是铁器时代的初期,但青铜铸造工艺并没有马上退出历史舞台,反倒使得青铜铸造技术仍然不断有新的发展。一直到战国晚期,青铜铸造业才开始慢慢衰落。
青铜时代结束了,然后青铜器时不时还会出现在历史中。甚至到了汉代还铸造出工艺精湛的青铜器。比如国博馆藏错金银犀尊。对于青铜器的追慕与模仿甚至一直到明清时期仍然存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就有一些后世仿造的青铜器。比如明代仿造的不伦不类的方彝,青仿明的青铜宣德炉等。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