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的美食尤其是穆斯林的饮食文化也丰富多彩,辣子鸡、手抓羊肉、桶子肉等传统烹调手艺深远流长,自成风格、独成体系。吃一口回味悠长,令人难忘。家常便饭有油炸干果、散子、油香、锅盔、河州句子、炒面片、凉面、兔耳朵、搅团、撒饭、扁食、鸡腿面、面茶等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手抓肉
手抓羊肉是临夏颇具代表性的一道名吃。有一种流传:“说起手抓,想起临夏”,“客人来了,不吃顿手抓,枉来临夏”。手抓羊肉几乎成了临夏饮食文化的代表作。据考证,临夏古称“杷罕”,河州羊又称“袍地羊”,曾是朝廷贡品,“枧罕赤髓羯羊肉”,历来出名。
牛杂割
牛杂割性热,是冬日里驱寒的早餐佳品。吃牛杂割,讲究”腮肉肚梁子,蹄盘油葫芦”,腮肉肌理细腻,燎刮得皮色黄而状似海参,食时滋润道;肚梁子厚达半寸,洗净煮熟后洁白如玉,快刀切来,片薄如鱿鱼;蹄筋,晶莹剔透像琥珀;油葫芦(即牛贲门),煮时将脂肪翻进里面,样子像金色的葫芦,故而得名。
酿皮
走在临夏的大街小巷,你随时可见到不少人团团围坐在一条条长木凳上吃小吃的情景,那就是当地一种很有名气的清真传统风味小吃酿皮子。
河州包子
河州包子”很早时就以面皮好、馅子考究而驰名,并有包子、合子、角馍之分,以馅子外露者为合子,多以糖、核桃仁为馅;形状为三角、半月形而有角者谓之角馍,有糖角子、枣角子、菜角子等;面上捏有褶者为包子。“河州包子”以牛羊肉和韭菜或胡萝卜或白萝卜混合剁碎搅匀为馅,装笼蒸熟,盛入盘中,淋以椒油,看上去油黄面白,晶莹剔透,吃起来更是清爽可口,味美实惠。
扁食
扁食是河州民间传统的风味小吃,它不尽相同与混沌、饺子,且做工非常考究,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真称得上是河州风味小吃中的一绝。扁食是把擀好的面切成三指大小的梯形面皮,小头添上色鲜味美的馅子,卷成圆筒,稍留大头边沿,捏紧两头,折叠而包成的。包扁食的秘诀,一是馅子不沾在面皮上,二是用滚水煮而皮不烂,三是煮熟的扁食润滑不变形这样包好的扁食煮熟后,形似小孩的肚母脐,又圆又鼓,再配上两边的耳朵,活象金鱼戏水,似动非动真叫人眼馋。
手抓羊肉
提起“手抓羊肉”,到过大西北的人,无不啧啧称赞。手抓羊肉首推东乡手抓,被认为是临夏风味小吃中的“代表作”,具有很浓的地方色彩。
食用时趁热切成大块,装盘上桌,不用筷子,而用手抓来,或用腰刀一块块割下来,蘸上盐沫,就着大蒜享用。因鲜肉嫩味、清淡香美,享誉全国。
牛杂割
牛杂割性热,是冬日里驱寒的早餐佳品。吃牛杂割,讲究“腮肉肚梁子,蹄筋油葫芦”,腮肉肌理细腻,燎刮的皮色黄而状似海参,食时滋润厚道;肚梁子厚达半寸,洗净煮热后洁白如玉,快刀切来,片薄如鱿鱼;蹄筋,晶莹剔透象琥珀;油葫芦(即牛贲门),煮时将脂肪翻进里面,样子像金色的葫芦得名。碗内放入杂割,再薄薄地割上一片油葫芦,放在浮头,舀入汤,打上香菜葱花,红绿黄白相间,令人胃口大开。
酿皮子
酿皮子称得上是临夏一绝,它绵软润滑,酸辣爽口,是夏秋食品中的佼佼者。酿皮是把先用温水把优等面粉调和成面团,发酵半小时,然后将面团置于凉水盆中搓洗,使淀粉逐渐溶于水里,最后余物为蛋白质。取出蛋白质蒸熟,即成面筋,切成薄片备用。溶有淀粉的液体撇去浮水,留下糊状物质,稍加碱水,舀入平地罗锅中蒸之,边舀边熟边取。然后抹上食用油,切成宽似手指的条形,装入碗、碟中,和以面筋,调以醋、青蒜、椒盐、芥末、芝麻酱、辣油等佐料,吃起来香味扑鼻,耐人寻味。加上价廉,很受人们的喜爱,吃的人也特别多。
近年来,酿皮子已经登上了大雅之堂,走入饭店、酒楼、饭庄,在席面上以凉盘的身份亮相,成为老少皆宜的食品,尤受外地来客的青睐。
搅团与糁饭
有人说临夏人不会吃,把好端端的面倒入锅中搅作一团,烧熟了,分明是浆糊,却硬要说成是饭,是彻头彻尾的懒汉之举。怎么说呢,这话也对也不算错,搅作一团,固然如此,要不怎么叫做“搅团”呢?但绝不是浆湖,亦非懒汉之举。做搅团,有许多必不可少的工序。做好了,清爽可口,的确好吃,为临夏人所偏爱。
试想,当盛夏的骄阳似火,烤得人口干舌躁,汗流夹背,端起一盘如凉粉般冰滑的“搅团”享受—番,会是何种感受。当人们连着吃了几顿油腻食物,感到厌倦时,端起一盘清淡无比的“搅团”下肚,又是何种感受。恐怕到了这会儿,人们会赞不绝口:搅团的确不赖。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