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甜点的故事,原来每一个都很动听英语

No.1

蛋挞的故事

葡挞

大约在1700年代,故事发生在葡萄牙的一个修道院里,当时蛋清被用来当做浆洗衣服的淀粉浆,这就导致留下了很多蛋黄。而当时随着新世界的开发,葡萄牙拥有大量的糖,修道士们就物尽其用,用蛋黄和糖制作出了我们熟知的葡挞。

中西甜点的故事,原来每一个都很动听

葡萄牙修道院发明的葡挞享誉世界,但是是葡萄牙人最先发明蛋挞的吗?实际上并非如此。在葡萄牙人之前,英国和法国已经出现了蛋挞。

从1399年开始,就有类似现代蛋挞的书面文献记载,据说这些蛋挞最早是为了亨利四世加冕的宴会准备的,而这个时候的蛋挞的称呼“doucettys”来源于法语“doux”,也正是如此,法国起源说又添了一些佐证。

英国版的蛋挞更接近于油酥松饼,而不是千层酥饼。他们使用的是肉豆蔻而不是肉桂。另外英国版的蛋挞是要慢慢加热让蛋奶沙司变硬,而顶部不能焦糖化。这些蛋挞通常是被冷藏后食用。最大的不同在于,英国蛋挞不是小小的一个,而是全尺寸的馅饼。

中西甜点的故事,原来每一个都很动听

​不过后来,英国蛋挞的尺寸也在逐渐变小,到了今天,就在向葡挞的体型靠近了。无论如何,我们可以知道的是,蛋挞在英国很早就存在了。

​随后蛋挞就传播到了全球。蛋挞在香港和澳门都非常受欢迎。在香港,蛋挞是英式的,在澳门,蛋挞是葡式的。

​据说在1920年代,英国人把蛋挞带到了广州,几年后一家当地的餐馆把原来蛋挞里的黄油改成了猪油(黄油价格太高),成了自己的招牌点心。到了1940和1950年代,改编版的蛋挞进入了香港的高档咖啡馆,就此蛋挞在广东和香港流传开来。

中西甜点的故事,原来每一个都很动听

​关于澳门蛋挞,实际上,直到1989年,澳门的蛋挞都是广州传过来的版本。葡式蛋挞的引入,不得不提到一位叫安德鲁·斯托(Andrew Stow)的英国药剂师了,安德鲁自1979年开始就一直居住在澳门,到了80年代,他前往葡萄牙旅行,第一次品尝到了纯正的葡式蛋挞,让他十分惊喜。

中西甜点的故事,原来每一个都很动听

​他认为,既然澳门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当时仍旧是),那么为什么没有葡式蛋挞呢?回到澳门以后,他于1989年在路环村开设了安德鲁饼店(Lord Stow’s Bakery),主要出售的就是葡式蛋挞。葡式蛋挞一经推出就风靡澳门,直到今天,安德鲁饼店每天还能卖出超过13000个的蛋挞。

中西甜点的故事,原来每一个都很动听

No.2

提拉米苏

提拉米苏,这道源于意大利的经典甜点,几乎每个爱甜品的人都吃过,几乎每个玩烘焙的朋友也都做过,几乎大家都听过那个浪漫的起源故事:

“士兵远赴战场,妻子将家中所剩的奶酪、咖啡做成一个甜点,取名为“带我走”,蕴含了妻子的深深不舍与爱意。”

然而这个故事其实来历不详,并无实证。在提拉米苏的发源地意大利,虽然对于起源也有多个说法,但最广泛认可的历史还是这样子的:

提拉米苏,起源于意大利北部特雷维索市的Le Beccherie餐厅,由餐厅大厨罗伯托·林瓜诺托(Roberto Linguanotto)和老板阿多·坎佩尔(Ado Campeol)共同发明。罗伯托·林瓜诺托在制作香草冰激凌时,意外地将马斯卡彭奶酪掉进了一碗鸡蛋和糖中,发现这种混合物非常美味,于是他告诉了老板坎佩尔的妻子阿尔巴(Alba)。接着,坎佩尔夫妇通过加入浸泡了咖啡的手指饼干,并撒上可可粉来完善这道甜点,并取名为“提拉米苏”(Tiramisù),于1972年正式添加到坎佩尔餐厅的菜单中。

中西甜点的故事,原来每一个都很动听

No.3

红糖糍粑

中西甜点的故事,原来每一个都很动听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伍子胥投奔吴国,在吴国修建了著名的“阖闾大城”,以防侵略。阖闾的儿子夫差继位后,听信谗言,令伍子胥自刎身亡。他去世后不久,越国勾践乘机举兵伐吴,将吴国都城团团围住。当时正值年关,天寒地冻,城内民众断食,饿殍遍野。

在此危难之际,人们想起了伍子胥生前的嘱咐:“如国家有难,百姓受饥,在相门城下掘地三尺,便可找到充饥的食物也。”于是,人们便暗中拆城墙挖地,惊奇地发现,城基都是用熟糯米压制成的砖石。

原来,这是伍子胥在建城时将大批糯米蒸熟压成砖块放凉后,作为城墙的基石储备下来的备荒粮。人们不禁感叹道,伍子胥真有先见之明!大家将糯米砖石拙起,敲碎,重新蒸煮,分而食之。后来,在楚天一带,人们每到丰年年底,便要用糯米制成像当年“城砖”一样的糍粑,以此来祭奠伍子胥。

中西甜点的故事,原来每一个都很动听

No.4

马卡龙

马卡龙的起源还要从法国16世纪中叶的皇室开始说起,凯萨琳梅迪奇从意大利嫁到与法国国王成亲后,因离家乡遥远时常会想念家乡,为了让这位王妃开心,随王妃来到法国的糕点师傅为她做了马卡龙,没想到不仅效果不错,还博得了意大利贵族的喜爱,由此马卡龙在法国流传开来。

其实马卡龙的起源有多个版本,这是其中之一,但是唯一确定的是,马卡龙的确是意大利人发明的,是意式甜品。

中西甜点的故事,原来每一个都很动听

我们现在看到的马卡龙,是经过不断地演变才形成的样子,而且不同的地区的马卡龙也有些差异,巴黎马卡龙仅是其中之一,但影响最广泛。

中西甜点的故事,原来每一个都很动听

​最开始的马卡龙是没有夹心、仅有一片的蛋白杏仁饼,传到法国流传一阵子后,法国的甜点师纷纷开始制作,并对其进行改良,不仅放入了夹心,而且有的甜品师还用巧克力、咖啡等各种原料让马卡龙的颜色变得多样,逐渐成了现在的样子。

中西甜点的故事,原来每一个都很动听

No.5

老婆饼

​ ​老婆饼里面没老婆,也不送老婆,但很多人还是很爱吃,因为其金黄诱人的外皮,里面一层层油酥薄如棉纸,酥松得不得了,一口咬下去碎屑掉一地,每一口都能肠道蜜糖般的香甜,而且甜而不腻,成为广东潮州特产,至于老婆饼的由来,据传最早是朱元璋的妻子马氏发明。

中西甜点的故事,原来每一个都很动听

相关元末明初朱元璋起义时,战火纷纷,粮食根本不够用,而且军队还要东跑西走,为了方便军士携带干粮,马氏想出用小麦、冬瓜等可以吃的东西和在一起,做成饼,这样既方便携带,而且可以随时随地吃,虽然不好吃(有点像大杂烩一锅炖然后做成饼),但至少能起到充饥的作用,对行军打仗起到极大的帮助。

中西甜点的故事,原来每一个都很动听

后来人们在这种饼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发现用糖冬瓜、小麦粉、糕粉、饴糖、芝麻等原料做出来的馅饼非常好吃,于是就慢慢传开了。不过当时也并没有命名,只能算是老婆饼的始祖。作为广东潮汕特产,如今更多认为起源于潮汕。

相传广州一间创办于清朝末年的老字号茶楼,以各式点心及饼食出名,后来以为潮州的点心师傅带了店里一些招牌茶点回家给老婆吃,结果老婆尝了后,不然没有称赞,反而还嫌弃的说:茶楼的点心竟然如此*淡无奇,还不如我娘家的点心冬瓜角。

中西甜点的故事,原来每一个都很动听

这位点心师傅自然不那么高兴了,于是让他老婆做出来看看,没想到他老婆就用冬瓜蓉、糖、面粉做出焦黄别致的冬瓜角,吃起来清甜可口,忍不住称赞,隔天就带着冬瓜角到茶楼请大家品尝,没想到得到所有人的赞不绝口,被问及是哪一间茶楼做的,这位潮州师傅说:是潮州老婆做的,于是茶楼老板随口便说:原来是潮州老婆饼。

No.6

黑森林

黑森林蛋糕(Schwarzwlder Kirschtorte),又名“黑森林樱桃蛋糕”,发源于德国南部黑森林地区,是德国著名的甜点代表之一。

中西甜点的故事,原来每一个都很动听

相传,每当樱桃丰收时,当地的农妇们除了将过剩的樱桃制成果酱外,在做蛋糕时,也会大方地将樱桃一颗颗塞在蛋糕的夹层里,或是作为装饰细心地点缀在蛋糕的表面,而在打制蛋糕的鲜奶油时,则更是会加入大量樱桃汁,制作蛋糕坯时,面糊中也会加入樱桃汁和樱桃酒。以樱桃与鲜奶油为主的蛋糕从黑森林传到外地后,变成了“黑森林蛋糕” 。

中西甜点的故事,原来每一个都很动听

No.7

马蹄糕

马蹄糕是广东、福建等地的传统糕点,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

中西甜点的故事,原来每一个都很动听

据传,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太宗逝,高宗继位。岭南道节度使,素闻广州泮塘马蹄、莲藕、茨菇、茭笋、菱角之名,遂令画匠作“泮塘五秀”图,遣吏献图及五物于朝。高宗见图物喜,令为登基祭祀物。

  调露二年贤获罪武后废为庶,迫令自杀。贤有三子,广顺、守礼、守义、光顺为乐安王,徙义丰被诛。守义为犍为王,徙封桂阳。贤及光顺逝后,守义得“泮塘五秀”图。垂拱四年守义病,薨前传图嘱长子承敖避武后诛。承敖及后人秉祖训,经贺、梧、安南出海,后晋天福元年入广州,居陇西直街、聚龙里。

  承敖后裔李讫寻得“泮塘五秀”后,迁泮塘村。其时,恰逢马蹄收获,隆坤按当地习惯鲜食,觉清香甘甜,乃存鲜马蹄若干欲待后分食。无几鲜马蹄开始腐烂,隆坤遂用焙面法,讲马蹄去皮捣浆置于釜,慢火焙干成粉。

  将粉水煮成糊分与乡民服食,皆称与鲜食马蹄之感无异。因其用“泮塘马蹄”制作,故隆坤称之为“泮塘马蹄粉”。随后,隆坤就地开办“泮塘五秀”店,沽“泮塘马蹄粉”及“泮塘五秀”制品传售于世。而“泮塘马蹄粉”,即为现今的马蹄糕。

中西甜点的故事,原来每一个都很动听

No.8

司康

司康最早起源于葡萄牙,随着大航海时代传入了英国,所以它的全称其实应该是"英式葡萄司康饼",简称司康饼,也被称作英式华夫饼、奶油小圆饼、奶油小面包。

司康饼被认为是英国下午茶文化代表性甜点,经常配合葡萄干或是栗子出现在英国下午茶盘的第二层,在世界各地各种不同创新的司康饼,也受到了非常高的欢迎。

中西甜点的故事,原来每一个都很动听

No.9

桂花糕

关于桂花糕的由来,民间传流传不一,最为广泛的故事还是说杨升庵晚上做梦梦见了魁星,魁星当即便问他想不想去月宫折桂,他当然是一口答应下来了,而且待遇不凡,是由西海龙王亲自带他上天的,见过了月宫中的美景,虽说第二天醒来发觉是一场梦,但此后的赶考路程却十分顺利,并且成功拿到了状元,这也就是折枝折桂的由来。

中西甜点的故事,原来每一个都很动听

之后到了明朝,有个姓刘的小贩儿,他借用这个故事折取新鲜的桂花,做成香糯可口的糕点,赢得了当时一众人的好评,因此桂花糕的制作流传下来。

中西甜点的故事,原来每一个都很动听

No.10

华夫饼

1784年在荷兰一个叫豪达的地方,一个连姓名都已经不可考了的烘焙师傅,舍不得浪费店里剩下的那点儿面包渣和饼干屑,把这些东西连同没用完的桂皮粉揉吧揉吧做成华夫饼,在里面加上糖浆,华夫饼就这么在一次废物利用中诞生了。

中西甜点的故事,原来每一个都很动听

华夫饼,又叫窝夫、格子饼、格仔饼、压花蛋饼,是一种烤饼,源于比利时,用配有专用烤盘的烤炉制成。烤盘上下两面呈格子状,一凹一凸,把倒进去的面糊压出格子来。华夫饼烤炉的烤盘一般有圆形和方形,还有心形等。但无论烤盘的形状如何,烤盘中的格子一般都是菱形或方形的,这种格又称为华夫格。西方国家民众吃华夫饼时往往搭配草莓酱,巧克力,糖,蜂蜜或者奶油等,既可以作为点心也可以当早餐。

中西甜点的故事,原来每一个都很动听

No.11

麦芽糖

中西甜点的故事,原来每一个都很动听

麦芽糖在传说中是公刘发明的。

公刘是周部族的祖先,是后稷的曾孙,中国是有了麦芽糖和蜂蜜以后,才有的蔗糖。

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开始种植甘蔗。从饴变为制作砂糖,大约是在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曾在《名医别录》中提到,甘蔗“取汁为砂糖,则益人”。

中西甜点的故事,原来每一个都很动听

No.12

法棍

法棍的起源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相传拿破仑军队里的面包师为了行军方便,把圆的面包做成长棍状,可以塞进裤筒里,便于携带(究竟是有多硬才能保持面包的完整啊!);

第二种说法是,由于传统面包发酵和烘焙耗时,所以根据维也纳传过来的制作简单的面包,做出了法式长棍(但是法国人坚持认为法棍是自己的发明,是民族的骄傲!),并在19世纪20年代在巴黎开始流行。

第三种说法:该说法与巴黎修筑铁路有关,传统圆形面包需要随身携带小刀切割,为了避免斗殴伤人,面包师做出了用手掰开就能吃的长棍面包

中西甜点的故事,原来每一个都很动听

受到那不勒斯手抛披萨成功申遗的刺激,就在今年(2018)初,法国总统马克龙公开表示,希望将法棍这一法国传统美食列入到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

中西甜点的故事,原来每一个都很动听

No.13

月饼

其一 中秋节吃月饼源于元末农民起义

元朝末年,因受到蒙古统治者欺压,汉人的日子过得很苦。蒙古皇帝和官府怕汉人反抗,防范得特别严密,他们没收了人们家里的铁器,连菜刀也给锁上,三五家合用一把。汉人受不了压迫,就密谋起义。起义的带头者是朱元璋,他手下有个军师叫刘伯温,足智多谋。刘伯温给朱元璋出主意,用藏有“八月十五,驱除鞑虏”纸条的面饼传递消息,约各地好汉在这天夜里起义杀官兵。朱元璋采纳了他的建议,八月十五前几天开始将这种面饼四处传递。人们在收到后,也仿造这种月饼,夹上纸条,再传出去,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好多地方都流传开了这种饼子。到八月十五夜里,各处分头起义,经过好多场战斗,最终把元朝皇帝拉下马来。朱元璋做了皇帝,用传递信息的面饼赏赐功臣,庆贺胜利。民间为了纪念起义的成功,也在每年八月十五晚上吃月饼。从此中秋吃月饼的习惯就传下来了。

中西甜点的故事,原来每一个都很动听

其二 月饼来自胡饼

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率军征讨匈奴,打了大胜仗,在八月十五这一天班师回朝。唐高祖李渊为他设庆功宴。这时,有一个经商的吐鲁番人向皇帝献上他们家乡的特产——一种很好吃的饼,表示祝贺。唐高祖看着漂亮的圆饼,跟空中明月有点相似,就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把饼赏赐群臣分食,大家都说这饼非常好吃。从此以后,胡饼就在京城流传开了,每到八月十五,人们就边吃胡饼边赏月,后来,胡饼又改叫月饼。

中西甜点的故事,原来每一个都很动听

这个传说也跟战事有关系。不过故事里“月饼”名称的由来跟赏月活动联系在一起,“应将胡饼邀蟾蜍”的说法也比较文雅,文人色彩较重,很像是文人墨客编出来的故事。

其三 杨贵妃给月饼起名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芝麻、胡桃,当时人们用胡桃仁做馅,做出一种圆形饼,叫胡饼。有一年八月十五,唐玄宗和杨贵妃一边赏月一边吃胡饼。唐玄宗说:“胡饼这个名字不好听!”杨贵妃望着又大又圆的月亮,随口说:“这饼很像天上的月亮啊,就叫月饼怎么样?”唐玄宗说:“好!”从此,胡饼就改叫月饼了。

中西甜点的故事,原来每一个都很动听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3-03-11 14:53
下一篇 2023-03-11 15: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