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知道,我国著名的高等学府武汉大学坐落在珞珈山上。
每年春季,珞珈山上盛开的樱花吸引了国内外如潮的游客。
相信每个刚接触“珞珈山”这个名字的人,会觉得它很怪异独特。
其实,珞珈山原名逻迦山、落袈山、罗家山,到了现代才被改名。
那么,他为什么被改名?背后有什么神秘原因吗?
“国立武汉大学”的校区如何选址
据史料记载,珞珈山曾被称为“逻迦山”。
例如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的《江夏县志》中记载“逻迦山在县东北二十里湖滨”。
明清时期,江夏县隶属武昌府。这里的“湖滨”就是东湖。
“逻迦”显然是个具有佛教味道的名字。例如摩睺罗伽、阿罗迦摩罗都是佛教中的神。
珞珈山位于东湖之滨。它由十几个相连的小山组成,冈峦连绵。
到民国时,逻迦山也被当地人根据谐音称为落袈山、落驾山、罗家山,常见的中国土味名称。
民国时20年代末至30年代,达官巨贾们在这里修建了一些山庄别墅。
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决定以国立武昌中山大学为基础,改建为“国立武汉大学”,下设文、法、理、工四个学院。
当时校区位于武昌城内东厂口,显然难以满足这个宏伟的发展规划。
于是,选择面积宏大开阔、新的校区,是当务之要。
当时的罗家山一带属于郊区,人烟稀少,以农田、荒山为主,成为“国立武汉大学”校区选项之一。
在对罗家山的实地考察报告中,这样写道:
“查得该地内包落驾山、狮子山、团山、廖家山、郭家山等处,惟南面落驾山稍高大,面积约占千亩余。”
这里靠近市区,依山傍水,环境幽静,风景秀美,是读书治学的理想选址。
接到“国立武汉大学”筹备委员会的申请之后,湖北当局认为:“将来收用,只要依法办理,谅无重大困难”,便审批同意,在罗家山划拨了大片土地。
当局对这个规划定位高等级的学府非常重视,也按专业规范的高标准建造。
为此,专门成立了“国立武汉大学”新校舍建筑设备委员会。
- 地质学家李四光为委员长,林学家叶雅各为秘书;
- 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对中国建筑艺术颇有研究的建筑师开尔斯(FHKales)先生,受邀负责校园总体布局和规划设计;
- 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缪恩钊先生,受邀担任新校舍监造工程师。
闻一多提议改名“珞珈山”
闻一多先生也跻身于建校领导团队。
闻一多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蕲水县(今浠水县)的书香门第,自幼兴趣广泛,尤其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
他十岁时到武昌就读于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13岁时以复试鄂籍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北京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清华大学的前身)。
他在清华度过了十年,文学特长得到了发挥,担任《清华周刊》、《新华学报》的主要编辑,后来成为“清华文学社”的创始人之一。
而且,他并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古板书生,而是非常关心时事,忧心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前途。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闻一多成为“五四”新文艺的拓荒者之一,并作为清华学生代表赴上海参加了全国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
1922年7月,他赴美国留学。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珂泉科罗拉多大学、纽约艺术学院学习,专攻深造美术学。
1925年5月,他回国,担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
在“国立武汉大学”筹备期间,引进优秀师资的工作也在进行。
毕业于名校清华、通晓文学和美术、学贯中西的闻一多,早已是老家湖北的文化名人。
因而,他受到盛情邀请参与筹建“国立武汉大学”,并担任文学院院长。
闻一多十岁时曾在武昌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就读,对罗家山并不陌生。
作为建校负责人之一,他既对罗家山的风景颇为欣赏,但同时也对这个地名不太满意。
这片荒凉的土地,在长期受古典文学和美术学熏陶的闻一多眼里,却不乏诗意和美丽。
最后,他提议将此地改名为“珞珈山”。
“珞”的本义是形容石头坚硬。
例如璎珞,是古代用珠玉串成的一种装饰品;珠珞,指珍珠串成的璎珞。
小说及古装宫廷剧《延禧攻略》、《金枝玉叶》中都有“魏璎珞”这个人物,其名甚华美。
“珈”是古人的一种玉饰,是地位身份的象征,佩戴的越多则身份越贵。
《诗•鄘风•君子偕老》中有:“君子偕老,副笄六珈。”
后来“珈”也泛指精美华贵的装饰品。
罗家山一带,山岩峥嵘,奇石峭立,东湖则如一块翡翠美玉,使得这一带美景如画。
而且,筹建中的“国立武汉大学”堪称华贵。它源于清廷创办的“自强学堂”,名声大噪;规划的规模宏大,在教育界的地位颇高。
闻一多的提议一出,大家颇感惊艳,一致赞成。
从一个佛教意味的地名,在被民间演化为中国土味名字。经闻一多点睛,立马华贵毕现,成为一个富有诗意和古风的“高大上”的名字。
于是,“珞珈山”之名开始沿用。
1932年3月,学校迁入珞珈山新校舍。
当时,才华横溢的闻一多还不到30岁。他以才华和敬业赢得了大家的赞赏。
在国立武汉大学,闻一多更加致力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成果之丰,使得著名学者郭沫若也叹为“不仅前无古人,恐怕还要后无来者”。
可以说,闻一多先生为武汉大学赋予了一个好名字,而他本人也受益于这片具有灵性的土地。
“国立武汉大学”也发展成为民国四大名校之一。
此地、斯人、兹校,都在珞珈山完成了华丽的蜕变。
至今,在武汉大学校史馆旁,立有一尊闻一多先生的雕像。
“珞珈”成为武汉大学的别称
1949年武汉解放后,“国立武汉大学”被更名为武汉大学。
它也继续成为国家重点建设高校,被世界权威期刊《Science》评选为“中国最杰出的大学”之一。
珞珈山的丰厚水土滋养着武汉大学,从这里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其中后来很多成为社会精英。
时日渐长,“珞珈”也成了武汉大学的别称。
1998年由陈望衡作词的武汉大学校歌,第一句就是“东湖之滨,珞珈山上,这是我们亲爱的学堂。”
武汉大学首家由学生创办的IT社团取名为“珞珈网”。
师生们在调侃时,也低调地谦称武汉大学为“珞珈山综合职业技术培训学院”。
武汉大学环绕东湖水,坐拥珞珈山,山色湖光,花木葱茏,风景优美,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大学校园。
武汉大学校园传承了近百年的优秀历史建筑,中西合璧的宫殿式早期建筑群古朴典雅,文化风格独具特色。
每年春季3月中旬,樱花盛开,落英缤纷,鸟语花香,更具诗情画意。
这一切的华美贵重,与“珞珈”二字交相辉映,韵味悠长。
从而也可见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奋进武汉2020#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