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电视评书下载基本上无人问津,没有人看了,也没有电视台会放电视评书了。现在电视屏幕上基本上都是娱乐节目,探险真人秀和电视剧。
电视评书这种艺术样式的出现,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节奏缓慢,大家手里也没有什么钱,普通人家里唯一的娱乐就是看电视,听广播,看报刊杂志图书,偶尔看看电影,连歌厅舞厅都是高档的地方,就是谈恋爱的年轻人去的,基本上没有什么其它娱乐。
电视在当时是第一媒体,观众还不像今天,有半夜看电视、早上看电视的习惯,普通人都去上班了,习惯了早睡早起。所以,当时很多电视台,都是十二点以后,电视台就停播了,到第二天上午十点,下午两点,电视台才开始播出电视节目。
另外因为节目不够,所以才会出现拿评书和相声\小品到电视上去。电视是画面\视觉的艺术,平均一秒切换一个视觉,画面不停变化,观众的眼睛才不会疲劳,就会继续看下去。
而电视评书呢,一个单调的背景,一块大布,一个桌子,一个说书人,穿着长衫,桌子上一块惊堂木,一把折叠扇,也就这样了。全靠说书人的个人魅力和表现,难度和要求很高。观众看得很累,半个小时里,台上就一个人,画面静止,像是时间停滞了。
还不如闭眼睛听书呢?所以很快,电视评书的实验无人捧场,电视台看没有收视率,就让它歇菜了。而不用眼睛的评书艺术,至今还活着。现代人生活类,耍手机累眼睛,闭着眼休息,耳朵听听评书,真不错。
单田芳先生曾说过原因:收视率!
电视评书火爆一时,有它的必然性,田先生对电视评书的贡献,怎么形容都不过分。他将电视评书做火,使听觉艺术变为视觉艺术,而且被大众所认可,喜欢,追捧。让一些不喜欢听书的人都追听。由于田先生的火爆,许多演员都上电视说书,但是参差不齐,不是每一个演员都受到欢迎。
但是,电视评书的时间太短啦,就不到二十分钟,只能说事,不能评事,评书的内涵打了折扣。这是评书演员不得不放弃的原因。有的演员就能慢工出细活,所以,你让他十几分钟说好书,他未必能做到,所以有的演员不适合做电视评书。比如,说《聊斋》的刘利福先生。李鑫全先生说的《三国》在业内叫好,观众反响却平平,这是电视的弊端。
单田芳先生的《童林传》电视版明显没有电台版丰满,听起来虽然不赖,但是,不如电台版有味道。
田连元先生是将视觉化扩大,将味道减弱啦,所谓先生为求新,舍了本质,这是成功的创新,却是评书的一次洗礼,是好是坏,大家评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是所有的演员都有田连元先生的本事,所以,既然收视率不好,不赚钱,演员又太多不适合,所以,果断放弃。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