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各大热搜榜出现一个关于粮食的话题,为什么红薯不能成为主粮。乍一看会觉得这是个伪命题,红薯作为一种蔬菜,怎么能作为粮食拿来探讨呢?
这里离不开一个背景,马铃薯主粮化战略。2015年,我国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成为继稻米、小麦、玉米外又一主粮。
明朝中后期,红薯、马铃薯、玉米先后从海外传入中国。作为高产作物的典型代表,它们的被引进和广泛种植,对维持明朝中后期人口的迅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红薯和马铃薯属同目不同科,两者难免要放在一起对比。按传统品种来论,红薯亩产量比马铃薯高。但从全球粮食总产量来看,马铃薯位居第四,红薯位居第六。对比发现,比起红薯,人们更愿意种植马铃薯。
从小到大,比起马铃薯,我们更喜欢吃红薯。
其实,全国各地吃红薯都有不同的吃法。除了最常见的蒸红薯、烤红薯、炸红薯片外,东北人拿它做东北乱炖、拔丝地瓜,四川人拿它做五花肉蒸红薯,山东人拿它做煎饼,在临沂还拿它酿酒(闻名全国的“地瓜烧”),湖北人拿它做苕面窝,广东人拿它做番薯糖水。
在淮河流域,人们更是对红薯钟爱有加,这里的人们有晚饭吃红薯稀饭的传统。直到今天仍然有大部分人习惯拿红薯稀饭当晚餐主食。在苏北皖北一些县市,政府大力推广红薯种植,丰收之后家家户户都在漏红薯粉条。经过几代人的传承,红薯粉条成了这些地区有名的特色经济。
我们的父辈那一代人,尤其是经历过三年困难时期的,对红薯最有发言权。因为在粮食紧缺的年代,红薯产量高,人们吃的最多的就是红薯。等到粮食产量上升,不再紧缺的时候,红薯就完成其主食替代品的角色使命,退居二线。
既然我们对红薯如此津津乐道,但红薯为何没能成为我们的主要粮食呢。因为红薯尽管营养丰富,是夜盲症、高血脂的克星,但同时存在致命缺陷。
过量食用对身体的危害
红薯含糖量高。我国是全球糖尿病第一大国,截止2022年,20-79岁群体中,我国共有糖尿病患者约1.43亿。
除了高糖对身体的危害外,过量食用红薯还会导致人体产生大量的胃酸,就是俗称的“吐酸水”。
红薯含有一种酶,这种酶容易在人体肠胃里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过量食用会产生胃胀气。
对糖尿病人群、胃酸过多人群、肠胃不佳者来说,红薯堪称禁忌。
种植成本高
红薯喜温怕寒,虽耐旱,但对水分要求苛刻,土壤水分要恰如其分。栽种红薯时,需一株株插进土里,然后给泥土浇水。待枝繁叶茂时还需修剪枝叶,因为如果枝叶过于茂盛会导致大量减产。相比较马铃薯,其种植成本的成倍增加,就注定红薯只能作为经济作物来种植。
反观马铃薯,我国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与小麦、水稻、玉米相比,马铃薯全粉储藏时间更久,在常温下可储藏15年以上,世界上很多国家将马铃薯全粉列为战略储备粮。许多专家认为,随着全球人口快速增长,“在未来全球出现粮食危机时,只有马铃薯能拯救世界。”
红薯尽管没能成为我们的主粮,可作为副食偶尔吃吃,有针对性的降脂、软化血管、增强体质,对我们的健康也大有益处。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