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老子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我个人的理解,他为我们建立了一种语言的表达方式。

“信言不美”,前面各位大咖的解读都非常到位,我借用各位的观点来讲述我的想法。信言不美指的是真正让人信奉认可的语言,表达方式上可能并没有优美的感觉。如果只是从字面上理解,我们也可以说成“让人相信的话,就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

那是不是用最朴实的,并不美的语言就能够说出让人相信的话呢?如果这样理解老子的智慧,好像又错了。既然用肯定的表达方式不一定对,只用否定也不能准确的表述,那就用否定之否定,所以他才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

我认为老子教会了我们提升自己能力,用另外一种视角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比如“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如果照他的字面意思理解,就变成了“善良的人,不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要是用这个框架来约束自己的日常行为,那我们就没办法生活了;每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肯定都不是一样的,有的人能言善辩,有的人木讷,但不代表他们的心底行为一定就是善良或者是不善良的。

如果用这种固定的思维方式去判断别人,那更会引起社会大量不公平事件的发生。要把他本章的内容连贯起来看,他是在提醒我们如何提升自己,该怎么样善待别人?

我建议学习道德经,一定要前后文连贯,全篇通读理解他真正要表达的内容,当然我个人也经常把其中的某一句抽出来单独思考,能通的地方我就认可,不能通的我就回到他原本的状态。常读常新。

感谢你的阅读,我是陈志国,就是个养蜜蜂的,关注我,和你一起用不同的视角看世界,咱们换个角度赢。
如何理解老子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图1

对这句话有多种解释,很难说谁对谁错。我觉得还是河上公的解释更全面,更深刻,也可能更接近老子的原义。

道德经第81章的标题是“显质”,是最后一章。应当有总结的作用。显质,明显是教人如何识人,如何修身的。同儒学的修身有类同之处,但看法截然不同。

信言不美:信言和信言者不美,如道一样朴且质(实实在在)。

美言不信:美言和美言者,言辞华丽,虚伪而空洞。言和人都不可信。

善者不辩:善者以道修身,而不是以文饰身。

辩者不善:辫者为巧言者,不善祸从口出,不得善终。

知者不博:知者为知道之人,专守道一。

博者不知:博者指见闻多知识广,但往往不能守道一得真知(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道德经,尊道重德,含义十分深刻。以上是我对河上公解释的理解,不知对否。如有意深入学习,应该阅河上公和王弼的解释。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2-11-30 14:05
下一篇 2022-11-30 14: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