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运营管理的模式系统有哪些,景区运营管理模式

流程型组织是相对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职能式、项目式组织模式而言,其核心思想,是以组织内部的业务管理流程为核心,来组织资源、安排工作。从简单的工作流描述,到具备输入、输出、业务规则等完整流程要素的业务流程架构,再到目前广泛研究的流程管理BPM、甚至流程治理,流程与企业全面管理、全局战略的关联越来越紧密;而“流程型组织”概念的提出,正是基于这一流程演变背景。

企业运营管理的模式系统有哪些,景区运营管理模式图1

应该说明的是,流程型组织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架构模式,而是在职能式管理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了流程管理的方式和理念。

一、流程型组织的基本特征

与传统的职能式管理比较起来,流程型组织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征:

1. 扁平化职能型组织强调金字塔结构的直接监管,而因个人能力和精力有限,金字塔结构的横向宽度受限于个人管理幅度,因此,组织规模越大,所呈现的金字塔越高耸。而流程型组织强调横向协调,并以明确的活动流转程序和业务规则为基础,能够实现充分授权,减少直接监督,因而可以实现组织的扁平化。

2. 一体化在职能型组织中,组织机构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信息流在分工领域内上下纵向流通,组织的评判标准、KPI指标也是基于专业化团队的职责,因此,难免出现职能部门的目标与公司整体目标不一致,甚至不同部门因为立场不同,而出现扯皮、推诿的现象。而在流程型组织中,管理导向是以流程为主体,考评对象也是流程执行的整个团队,强调的是端到端的整体价值,而不是业务单元之间割裂的KPI。企业或许仍然按照专业化进行职能分工,但是部门的边界开始模糊,而基于流程活动的岗位职责却越发清晰。

3. 客户化前文提到,流程型组织的管理导向是实现端到端的整体价值,即从组织外部端输入、到达外部端输出的客户价值,由流程终端的外部客户价值决定流程中各活动运作规则及资源配置,直接指向外部客户,这与现今多数企业倡导的经营理念“客户化”相一致。

企业运营管理的模式系统有哪些,景区运营管理模式图2

扁平化、一体化、客户化,是流程型组织的基本特征,当然也是目前很多不同类型企业提出的基本组织管理理念。

二、是否所有企业都适用于流程型组织?

评判的基本标准,是企业的业务活动能否可以流程化描述。例如,对于产品或服务个性化需求比较强,无法实现规模化生产的,或者过程不可预期、不可控的业务活动,就无法采用流程化的描述。这种企业更多采用项目式的管理模式,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内部即时变化需求。当然,对于管理者控制欲比较强的企业,工作开展更多是依据管理者的个人指令,自然也不适宜流程化管理模式。

三、水务运营企业是否适宜建立流程型组织呢?

这得基于组织运营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仅从运营服务环节来看,首先,企业提供的供水服务要求有明确的国家标准;影响水质、水压的用户结构、用户规模,环境气候等各类外部因素从一定程度上而言是可规划、可预期的,甚至可以通过大数据建立仿真模型;此外,供水服务具备持续不间断性的特征;供水服务品质的稳定提供,可以通过过程环节的净水、水压调度、管网维护、水质检测等环节的控制来保障。很显然的,水务运营企业的产品服务特征,符合建设流程型组织的要求。

企业运营管理的模式系统有哪些,景区运营管理模式图3

四、水务企业是否有必要建立流程型组织?

职能式的组织管理模式,明确了企业的核心价值链,并为企业的专业技术积累提供了基础保障。随着社会环境的复杂化、组织规模的扩大化,水司需要更及时地响应外部环境的变化,需要更多地进行职能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成本、效率、服务品质,已经成为惯于固守一方领域的传统水司,现如今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问题。然而,职能式的组织管理,在这种新型的环境下,各种不适应逐渐显示。最常见的问题,包括部门本位主义严重,山头主义盛行;各人只关注各自头上的KPI指标,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内耗严重,高层领导者疲于协调部门日常沟通,无暇顾及企业全局管理;或各部门KPI考核得分都很高,但是组织的整体绩效就是上不去;部门信息孤岛问题严重,各业务应用系统依次开发,聚焦于业务单元各自业务目标的实现……

而正如前文所提到,流程化的管理模式强调端到端整体价值的实现,不管从管理理念上、运作方式上,抑或评价标准上,均与职能型管理方式有所不同。水务企业能够通过流程型管理组织的构建,降低内部管理成本,将个人的经验积累组织化,更有利于供水服务的稳定输出,带来最大化的客户价值。这是否意味着流程型组织是否能完全解决上述问题呢?当然不一定。任何管理体系的成功执行,面临的变量都太多。但是,对于水司而言,流程型组织的建立,一定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纵观国内的水务企业,绝大部分管理模式仍是基于管理者的权威控制,并倚赖老员工的经验作业。“不用流程规范,都在脑子里”,“不喜欢流程,把人都限制住了”,这是在传统水司中最常听到的言论。只能说,水务行业的大部分员工对于流程管理的认识,普遍存在误区。而在为数不多的已经有流程概念的企业中,多数仍是源于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建设而建立的流程,偏向业务单元内部的工作流,并没有达到BPM流程管理层面,更别提与组织战略相结合。

企业运营管理的模式系统有哪些,景区运营管理模式图4

五、如何建设流程型组织呢?

是不是企业成立一个内部项目组,或者请个咨询公司,画出一套Visio流程图,就自然建成了流程型组织?简单说来,流程型组织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流程架构、组织机构、管理机制、管理文化等。建成卓有成效的流程型组织,大体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 规划顶层架构构建流程框架。

建设流程型组织的第一步是需要设计流程图。但是,究竟哪些流程该在公司层面规划、哪些不需要?哪些属于战略层面的、需要高层领导者重点关注的,哪些又是属于业务操作层面的、可以充分授权的流程?这就需要基于流程分类框架来做统一规划。

通过流程分类框架,能够从战略层面系统性地梳理组织内部各类业务管理活动,同时,也为高层管理者提供了一个跨企业、跨行业的审视组织活动的视角。然而现实中,很多企业在建立流程体系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个环节,直接自下而上梳理部门工作流。如此一来,虽然表面看起来更加省事、省心,但导致的直接结果便是流程执行者的外部客户价值认识不足,流程与组织战略关联不够。即便流程建立起来了,流程执行者仍难以理解其在公司整体价值创造中的定位,摆脱不了部门割裂、各自为政的弊端。

2. 设计/优化现有流程。

对于国内大多数水务企业而言,流程体系的建设目前仍然处于未定义阶段。对于这类企业而言,该阶段的首要工作是将现有流程显性化,即将目前的工作程序用流程工具描述出来,再在此基础上考虑如何优化。

具体到专业层面上,流程优化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莫过于标杆法、ECRS分析法(取消eliminate、合并combine、重排rearrange、简化simplify)。对于水务运营企业而言,因运营环境的稳定性和同质性较高,最佳管理实践易于积累,因此标杆法可以大量应用。

在流程的设计阶段,流程优化与流程框架的建立通常会有往复。流程框架指导实际的流程优化,而在流程优化的具体过程中,也会反馈一些对流程框架产生影响的信息。而实际上,当把所有的核心流程都梳理出来后,基于全局谋划的角度,亦需要对所有流程之间的关系和定位进行整体规划,从而确保各流程运转的整体目标与公司战略目标的一致性。这也是流程管理与工作流管理之间的最大差别。

应该注意的是,流程体系的建设应是全体员工的事情,而不是咨询顾问独自与领导沟通几次后闭门造车的结果。因此在设计阶段,就应该充分听取各层级员工、尤其是将来的流程执行者的实际操作需求,充分讨论。即便最终设计的流程与员工提供的思路有出入,这个过程也是流程理念植入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在实施阶段获得理解和支持。

企业运营管理的模式系统有哪些,景区运营管理模式图5

3. 流程执行保障

流程体系的执行需要几个关键保障因素,包括组织保障、人力资源保障、信息技术保障、制度体系保障等。

组织与人的因素,是很多企业面临的首要难题。相对而言,信息技术、制度体系,都能够借助外部资源获取;而人的因素,却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因此,员工观念的转变、对流程体系的充分理解、人力资源素质能力的要求,都需要在项目实施前进行充分评估,并辅以适当的前期铺垫工作。很多时候,流程的设计和优化在面对现实人力资源因素时,都需要作出适当妥协。

其次,流程体系的日常运行,有赖于一套有效的组织体系来推动。一般而言,流程管理委员会、流程管理办公室、流程责任人、流程执行者等几个角色,必须予以界定,分别体现了流程体系的决策者、体系归口管理机构、流程绩效承担者、以及流程具体执行者等几个角色。而其中,因承担了流程执行问题收集、优化建议、执行过程协调等责任,流程负责人角色的发挥最为关键。可以说,流程能否打破部门边界,并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得到持续优化,流程责任人的作用毋庸置疑。因此,流程责任人一般由每条流程中最有话语权的管理者承担;对于跨部门、中层管理者话语权不够的,甚至由经营班子成员承担。

第三,是相关制度体系的保障。一个完整的流程体系,包括价值的定义、活动的规划、工作原则的指导、规范化流转表单等。若缺少制度的支撑,过程活动就无法实现控制,流程的产出价值自然也无法保障。当然,流程与制度的规划,从时间上可以有先后。即,流程设计的时候,可以引用既有的制度体系;流程体系建设的同时,也能够发现缺漏的制度,从而为后期的制度完善优化提供基础。

如果说上文提到的组织机构、人力资源、制度体系是流程落地的保障条件,那么信息化系统则是流程执行质量和效率的基本保障。信息化系统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分为业务应用系统和流程专业软件。其中,传统业务应用系统是基于工作流的梳理而建设,往往是技术导向的;而现在应用愈发广泛的流程专业软件,则是基于BPM理念,能够对流程的设计、建模、执行、分析、监督等进行一体化管理,因此能够对流程的执行效果提供良好保障。

企业运营管理的模式系统有哪些,景区运营管理模式图6

4. 流程评估与优化。

在初次流程设计阶段,并不能保证流程体系能够做到尽善尽美、完全符合业务需求,因此,流程的动态优化是一个必然过程。此外,企业的业务也会随着战略和管理的调整而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流程体系也必须作出相应调整。

那么,流程体系优化的方向是什么?对于现有流程的评估,可以从流程设计、流程执行、流程支持与保障几个方面展开。其中,以流程执行效果的评估最难以推进,因其需要一套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作为支撑,而流程绩效管理与企业传统的KPI绩效管理的结合,对于很多企业而言,仍然是崭新的命题。

流程的绩效管理与常规的绩效管理差异在哪里?简单说来,一是在思维方式上有所不同,从纵向转向横向,关注的不是垂直的部门目标的实现,而是业务流程的横向终端目标实现,由此带来关键控制点挖掘的差异;二是有一些衡量流程执行效率的指标,如流转周期、响应时间等,不只是关注最终的目标,也会对关键过程控制点进行关注;三是面向对象不完全一样,前者更多是面向单个部门或岗位个人,后者面向协作团队。总体而言,流程绩效管理的指标体系、考评方式,均与传统的目标式管理方式有所差异

另一方面,从组织运作的角度而言,流程持续优化的关键点,首先是要建立一个通畅的信息交流和反馈平台,能够将流程运行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显现出来,并得以及时解决。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可以使流程执行的关键信息得以记录,并反馈给相关决策者,从而为持续优化提供基础。其次,在信息收集和反馈基础上,还需要流程管理部门建立起组织内部定期的沟通机制,充分发挥相关者的参与度,使流程执行者真正成为流程的主人,而不至于使BPM沦为风靡一时、昙花一现的新兴管理工具。

企业运营管理的模式系统有哪些,景区运营管理模式图7

应该说,流程型组织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庞大、艰巨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对于任何企业来说,分步实施、长期坚守是明智而现实的策略。而在分步走的过程中,难免会有迂回、会有重复,甚至碰到各种阻力,包括员工的不理解、既有利益团体的反对、资源的不匹配等等。这样的困难,在企业建设和优化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领导者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将冗长的办公方式转变过程进行简化:员工需改变工作习惯,适应新系统,过程漫长;企业需付出大量基础工作,如录入产品信息、盘点仓库、整理往来账款,易引发员工排斥;选择系统时需考虑企业需求、规模、使用基础,防止系统与需求不匹配。这些问题导致系统使用困难,员工不重视,若持续可能导致系统成为负担。

针对这几种情况,C2P工业云给出几点建议:

为确保企业运行流畅,应了解需求选择适合的系统,以实现未来发展。如此可选取合适的系统,避免选取并非必备的功能,影响员工体验。建议尝试C2P工业云,其可根据企业需求定制流程,保留办公习惯,员工上手迅速,减少抵触情绪。

使用系统录入数据不可或缺,管理者需投入时间优化数据。数据录入方法多样,包括Excel表格导入。先整理产品、库存和客户信息,系统支持批量导入,节省时间和精力。

别忘了利用厂商售后服务,解答员工疑惑。尽管没有完美的通用管理系统满足所有企业需求,但经验丰富的厂商即使不能给出最优方案,也会给出可接受的替代方案。C2P工业云有10年行业实施经验,服务1万+企业,功能模块定制,可拓展,保留历史数据,专业团队全程陪伴企业数字化建设。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

(0)
上一篇 2023-08-18 15:56
下一篇 2023-08-18 16:4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