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前刚说了头茬春韭,不能不说清明前后的头茬椿。天上的星星摘不到,但可以在自家小院里及菜地头上摘把香椿吃。刚吃了榆钱窝头喝了榆钱粥,过了把春天里的“撸串瘾”,香椿又续上春鲜。香椿有着“树上蔬菜”的美誉,早在汉朝时就被食用了,尤以褐红色的红椿香味浓郁。因香椿中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经焯水后立马变得嫩绿,放入冷水中降温后捞出,不作烹调便已满屋生香。头茬的香椿最好吃,因为它蓄积了整个冬天的能量精华,嚼起来香嫩可口,“嚼之竟日香齿牙”,唇齿留香,余味无穷。炸椿芽和椿芽炒鸡蛋是每年清明前后必吃的“打牙祭”。传统的香椿美食当属香椿炒蛋了,混着鸡蛋的香气与鲜嫩,可谓是香上加香,黄绿相间,秀色可餐。香椿多了一时吃不完,还可以腌制椿芽咸菜,放到入冬后依然可以裹上面糊炸着吃。
当泰山脚下的香椿芽遇上“泰山三美”(白菜、豆腐、水)之一的豆腐,来盘纯正的原汁原味的香椿伴豆腐,那真是绝配版的“泰好吃”。美食作家汪曾祺说过:“香椿拌豆腐是上上品,一箸入口,三春不忘”。何止是“三春”,“三生“也不忘啊!汪曾祺曾创作出脍炙人口的经典戏文:“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有什么周详不周详?”他生前曾表示:“ 泰山过于雄伟,所以我从不写泰山。”因此,他从不描绘过于庞大的事物,所描绘的多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花鸟鱼虫,草木瓜果,并从朴实无华的饮食入手,来表现传统人文精神。的确,在博大精深的事物面前,我们的确太渺小太人轻言微了,也就只剩下“吃”了。
香椿树比较独特的习性是不怕掰,越掰越旺。如同果树中的“环剥技术”,能在受伤后产生更为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反而长得更加旺盛。
随着春天的深入,吃完了地里的,再吃树上的。继榆钱、柳芽、香椿之后,花椒芽、核桃花、桑葚叶、白槐花等这些树上的春菜,也陆陆续续地走进人间烟火里。我言春光美,原来春天是可吃的。必须得承认,在大自然面前,人性是贪婪的,尤其是为了个“吃”。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