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抢先知:
白肉和红肉是按照肉的颜色进行划分命名的。一般水产品和禽肉属于白肉;畜肉属于红肉。但是这两个概念其实存在纰漏,并不是十分严谨,目前我们对肉更科学的分类应该是畜肉、禽肉、水产品和蛋类。
【白肉和红肉的概念】
白肉和红肉这两个概念其实很直观,肉色偏浅的肉就是白肉,肉的颜色偏暗红的肉就是红肉。那么什么类型的肉会呈白色呢?一般是禽肉及水产动物的肉色较浅。那什么肉又会呈现红色呢?一般是畜肉包括猪牛羊等的肉肌肉较深,呈暗红[1]。但是有人又会问我了:三文鱼在煮熟前肉的颜色是呈现橙红色的,猪肉煮熟之后也呈白色的,那又怎么解释呢?确实,三文鱼是属于白肉,而猪肉是属于红肉,这只能说明这种白肉和红肉的分法并不严谨,但是却也并不会对我们理解这两个概念带来太大的困难。各位超粉们也不必钻牛角尖,明白大致的区别即可。
【区别红肉和白肉的方法】
方法其实有很多。超哥也查阅了相关的资料,介绍三种相对比较科学的方法给大家。第一种方法是按照肉做熟后的颜色区分,红色即为红肉,白色即为白肉(但是并不严谨,有些红肉煮熟后也会偏白);第二种方法按是否为哺乳动物来分,是哺乳动物则为红肉,不是则为白肉(这种方法区分的依据在于哺乳动物的肌红蛋白含量较高,通常肉的颜色也会比较红,这种方法比第一种好):第三种则按肉类中肌红蛋白的含量来分,多就是红肉,少就是白肉(这种方法不是专家的话不一定清楚,所以也不怎么好)[2]。以上的方法其实多少都存在着不足,但是作为普通百姓自己去区别肉类的方法绰绰有余。
【这两个概念为什么诞生】
那么这两个不太严谨的概念为什么会产生呢?我们知道,动物性食物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它能够为我们提供蛋白质、脂质、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而研究人员想了解不同种类的肉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所以对两种不同颜色的肉类进行归纳分析,就有了“红肉”和“白肉”之分了。但是毕竟这不是一个严谨的概念,所以我们一般会再对肉类进行细分,分为畜禽肉、水产品、蛋类。而2016年新鲜出台的膳食宝塔也对这几类肉提出了每日推荐摄入量:畜禽肉40~75g、水产品40~75g、蛋类40~50g。
【总结】
白肉和红肉的概念十分简单,要区别它们也不是什么难事。每一种食物都有它本身的营养特点,没有说哪一种会比另一种好,所以超粉们不必纠结到底是红肉比较健康还是白肉比较有益,要是能按照膳食宝塔推荐的进行食用,那就更好了!
参考文献:
[1]李宜骏. 无肉不欢的“肉食族”:白肉PK红肉[J]. 糖尿病天地:教育刊, 2011(6):42-43.
[2]马冠生. 红肉、白肉如何选[J]. 饮食科学, 2016(4):15.
主要是根据肉的颜色区分的,一般来说猪牛羊肉,驴肉,马肉,狗肉这些生肉是红色的肉类都属于红肉,而鸡鸭鱼和几乎所有海鲜都属于白肉,三文鱼肉生的时候是红色的,做熟了是白色的,因此属于白肉。其它不常见的肉不清楚,见谅。
和白肉相比,红肉中含的脂肪多,并且其中的饱和脂肪酸多。动物脂肪主要是提供能量。能量摄入过多会增加肥胖和得心血管疾病的危险,饱和脂肪酸摄入过高是导致血中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的最强因素。研究发现十年来一直吃精加工红肉的人与那些尽可能少吃红肉的人相比,患结肠癌的风险高出30%,患直肠癌的风险高出40%。研究还发现,高危险人群是每天食用红肉超过160克的人。那些爱吃禽类和鱼类的人同少吃这些食物的人相比患直肠癌的可能性要降低30%。纽约斯特朗癌症防治中心主任丹嫩伯格博士指出,鱼肉中的某种脂肪酸能刺激机体解毒机制当中酶的作用。
对于锻炼的人来说红肉和白肉都会为人体提供足够的蛋白质,一般含量都可以按20%计算,虾16.4%,其它贝类蛋白质含量比较宽泛,10-20%。红肉虽然比白肉相比虽然胆固醇较高,但是也不能完全拒绝红肉,要搭配起来吃。适当摄入红肉的脂肪对身体也是很有益的。另外西方人吃红肉时配红葡萄酒,吃白肉时配白葡萄酒,我倒是感觉没这个必要,只要自己喜欢,吃不坏,就可以随便吃,又不是正儿八经吃西餐。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