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省森林覆盖率达66.8%,连续43年领跑全国;植被生态质量指数和生态文明指数均居全国第一。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福建“绿色军团”正勇“碳”新路。
“码”上种树,尽责方式不拘一格
3月12日,福清人郑为霖通过闽政通App,登录福建全民义务植树网,在“认种认养”栏目下,为“霞浦古树名木认养”项目捐资45元。按照每15元可折算成1株树的标准,他当天“码”上种了3株树,并收获一份电子版《全民义务植树尽责证书》。
义务植树是每个适龄公民的法定义务。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开展41年间,福建持续涌动绿色风潮:全省累计参加义务植树6.56亿人次,植树近26亿株(含折算)。
如今,义务植树的内涵与形式正不断拓展。除了亲手植树外,关注生态、保护自然、认种认养、捐资助绿、消除碳足迹等爱绿护绿行为都可视为履“植”尽责。更加人性化的“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也应运而生。
“我们开通福建全民义务植树网,推动义务植树信息化、公开化、共享化。群众可通过线上报名预约、线下参加义务植树活动,还可足不出户‘码’上种树。”省林业局绿化工作办公室主任林金木说,“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让随时随处随愿履行植树义务变成现实。在形式上,由单一植树造林向认养认种等多形式转变;在时间上,由春季造林向全年履行义务转变;在空间上,实现异地专业化植树。
不久前,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还公布了首批11个福建省“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名单。这些依托各类公园、国有林场建成的基地,将为适龄公民常年履行植树义务提供固定场所。
科学造林,既重数量更重质量
春天来了,位于长汀县城郊的马兰山草木蔓发。如今的生态福地,几年前却是生态脆弱区:植被覆盖率低、立地条件差,树种单一、景观效果差,局部山场水土流失严重。
2020年2月,“我为长汀水土流失精深治理种棵树”项目在福建全民义务植树网上线。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2.65万人参与捐资117万元。去年2月,该项目启动建设。利用筹措的资金,专业施工团队在马兰山上营造水保生态示范林405亩,种植米槠、泡桐、千年桐等18种乡土阔叶树种。科学造林,改变了马兰山的生态面貌。
这背后,是我省造林绿化工作从扩面到提质、从数量为先到与质量并重的改变。
“目前,福建省森林覆盖率高,但仍然存在着森林质量总体不高、林业生态功能不强等问题。”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说,福建正以“调结构、提质量、增资源、强效益”为核心,推进科学造林绿化,着力构建稳定健康优质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
2021年,福建绿化成绩单数量与质量齐现:全省植树造林107.43万亩,森林抚育334.72万亩,封山育林109.39万亩,松林改造105.3万亩,建成珍贵树种造林示范区22个,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示范项目33万亩和国家储备林建设14万亩。不久前,省绿化委员会又出台《关于科学造林绿化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3年,省级财政将投入不少于15亿元用于林业造林绿化。
绿利共赢,释放生态惠民效益
一座古树微公园,成为永泰县梧桐镇邱演村乡村旅游的引流“利器”。
大樟溪畔,一株400多年树龄的小叶榕苍劲挺拔,盘根错节的根茎一路延伸,横跨大樟溪,抵达对岸。以古榕为中心,周边还错落有致地分布着40多棵百年油杉,它们的平均树龄超过450年。
“以前,随着村庄常住人口越来越少,古树没有得到很好照料,枝叶枯黄、白蚁侵害等问题随之而来。”村党支部书记陈掌平说,为改变这一局面,当地对古树周围路面进行整理,清除杂草,建设以古树群落为主题的生态公园,组织专人开展日常巡护与专业养护。如今,百年古树焕发生机,为村庄带来更多人气。
植树造林,绿化了国土,也不断释放着生态惠民效应,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绿色力量。
近几年来,全省林业部门大力推进森林进城入村,完成村庄“四旁”绿化1.77万亩,累计建成省级森林城市103个、省级森林村庄1100个。
植绿护绿,也为“不砍树也致富”提供了新的途径。
去年,位于福州滨海新城的40个林业碳汇样地完成布设。经主管部门评审签发后,3.5万亩新造林地固定的二氧化碳,将进入碳市场进行交易。“20年计入期内的总收益预计为630万元。”福州长乐区林业局总工程师谢章武说,该碳汇项目所产生的收益,将由林权所有者自行支配。
今年,省林业局部署开展林业碳中和试点建设,在全省选择20个试点县(市、区)、国有林场建设碳汇林,探索我省高固碳营造林技术模式,储备一批林业碳汇项目。
得益于森林资源提质增效,林农实现了从“砍木头”到“卖空气”。截至目前,全省林业碳汇累计成交350.8万吨,成交额5168.8万元,市场活跃度保持全国前列。
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dandanxi6@qq.com